我只是个纨绔啊

第57节

祁垣也回过了神,简直要尴尬死了。
他以前还设想过,若自己要见徐瑨他爹,必先要先斋戒三日,以香汤沐浴,八白粉敷面,衣服鞋袜整洁如新,整个人一丝不苟,矩步方行。让人一见他就知道这伯府的小才子很有气度。
哪想到如今这副模样,这个地点给撞上了。
国公爷长了一张黑漆漆的四方脸,络腮胡,如今须发皆是半白,唯有高挺的鼻梁和刚毅嘴巴跟徐瑨很像。
祁垣深吸一口气,忙整好衣服,趋步上前,乖乖见礼。
“祁垣?”国公爷轻捋着胡子,看着他问:“你就是祁卓之子?”
祁垣应道:“是。”
“嗯,怪不得。”国公爷点点头,转脸对徐瑨道,“如此,你们两个有事聊去吧,我出去转转。”
祁垣听他问话,问的是“祁卓之子”而不是“顺天府神童”,便知国公爷大约对忠远伯有些印象。如此,他心里反倒是踏实了一些。
徐瑨将父亲送出去,转身回来,见他在原地翘首张望,不由笑了笑。
“怎么这时候过来了?铺子不管了?”
“你都要出门了,还管什么?”祁垣想起来意,不由郁闷起来,“好好的,去山东做什么?”
“朱大人让我去查查登州知府的事情。登州大旱,那知府见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疲于抚绥,已经举家逃徙,自图存活了。”徐瑨怕他吹着风,把人领屋里,让他擦了脑门上的汗,这才继续收拾行囊。
祁垣想起,徐瑨第一次跟他提起登州大旱的事情,还是他才入国子监时。因监中有两名山东士子直言进谏,被抓去绳愆厅去衣杖刑,那俩人情绪激愤,触柱而亡。
“旱情一直没有缓解吗?那边的巡抚不管?”祁垣问。
“我之前去那边查案,曾与巡抚张大人有过一面之缘。当时张大人连发奏疏,求朝廷解粮赈灾,始终未得音讯。”徐瑨摇头,唏嘘道,“如今赈灾之事没着落,张大人反倒牵连进了冒籍案……”
巡抚一官最为紧要,久任地方之后才可熟知利病,如今这等关头,再换官上任,黎民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也正是因此,大理寺卿朱俨派徐瑨去登州查案,名为查逃徙的知府,实则是暗中走访,看冒籍案有无冤情。这案子虽暂在刑部,但事涉朝臣,早晚会被送入大理寺复审。
祁垣心思通透,隐约明白了一些。只是有些心疼徐瑨,那边灾荒既重,途中又有流民匪寇,这一路恐怕很难安生。
当夜,徐瑨让厨房整治了饭菜,仍是跟祁垣一块用饭。祁垣难得的话少起来。晚上二人仍是同塌而眠,祁垣才低声道:“你要记得给我写信。”
徐瑨把他揽在怀里,低低地“嗯”了一声。
“会的,我用驿递快信,寄到府里,到时候让人给你送去。”徐瑨看他只拿脑袋不停的蹭自己下巴,伸手摸了摸祁垣的脸,果真发现掌心一片濡湿。
祁垣本来默默难过呢,这下被徐瑨发现,便使劲抓住徐瑨的手,在他掌心里蹭来蹭去,眼泪吧嗒吧嗒地掉着。
徐瑨张了张嘴,想安慰他一下,半晌又叹了口气。
“这一路约莫不太平,朱大人让我去,也是因为我有武艺傍身。”徐瑨道,“我自幼学武读书,求圣贤之理,便是为了报效朝廷,造福百姓。如今……哪怕先保住几员贤臣,也算不负师恩了。更何况山东本地亦有官民自救,我去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
他说完轻轻叹气,无奈道,“……山东之于京师,乃是唇齿之地,漕渠中贯于山东,江淮数百万粮食取道山东,倘若那边大乱,那京师危矣……”
祁垣也听得忧心忡忡:“既然如此,朝廷为什么还不赈灾?”
徐瑨的喉结滚了滚。
祁垣抬头看他,百思不得其解。徐瑨都明白的道理,朝中那么多大臣不会不懂。元昭帝好不容易夺来的皇位,就不怕引发叛乱,别人杀进京师,取他狗头吗?
“朝廷……”徐瑨停顿好久,才轻声道,“朝廷,可能没钱了。”
祁垣大惊:“什么?”
徐瑨轻轻“嘘”了一声,“崖川大军迟迟不还朝,户部的粮饷快供不起了……”
先帝时,崖川之战便耗资巨大,幸而唐临是用兵奇才,未将战事拖延太久。而如今这次,崖川大军与西川王胶着在了独水河一带,远征之兵本就疲乏,最近几次又接连战败……
“今日,父亲刚跟我说……去年年初,忠远伯屡出奇兵,原本将西川王赶入了夷国,我朝大军只要乘胜追击,几乎胜局已定了。然而军中有人忌惮他在军中威信太重,所以迟迟不发援兵。西川王得到情报,反杀回来,差点将伯父困杀在外。”
徐瑨听道这断的时候,几乎要咬断后牙槽,他本不想告诉祁垣,但又觉得此去路远,让祁垣知道总比蒙在鼓里的墙。
祁垣如今已经拿自己当伯府的儿子了,听这话猛然一震。
“后来呢?”
“伯父带残兵逃出来了。但被治了罪。而至于高崖所说的叛逃之事……”徐瑨道,“有人允诺向西川王岁岁纳贡,云贵钱财尽入西川,女子皆为西川之俘……”
祁垣简直气疯了:“混蛋!”
“这也是朝廷的意思……”徐瑨低声道,“打不起了,所以出此权宜之计。”
忠远伯祁卓对此并不知情,带兵打仗,最后向夷贼纳粟称臣?贡□□女?他不服,时将军自然也不服,于是最后有了五千死士。
再详细的,国公爷也不知道了。这些消息,其实恐怕连徐璎都被蒙在了鼓里,否则他的家书中,不会只提及军中诸多蹊跷。
徐瑨跟二哥熟悉,知道他大约是在猜测兵部尚书畏敌不战。然而如今不战的,却是朝廷。
祁卓坏了朝廷的计划,如今失踪是实,叛敌却是假。大约元昭帝也清楚,不管是为了群臣的意见,还是心底仍有些微的一点良知,总之祁垣既然从狱中出来,忠远伯家便是彻底无事了。
祁垣听的心里乱极了。
这些事情,大才子知道吗?可惜自己并不能说,他们之间往来书信只能靠婉君,万一被人看去,怕是会牵连国公爷。
可是这朝廷……
祁垣暗自恼火半天,忍不住又想,若自己是方成和,自己是那祁才子……这种朝廷,是明哲保身?还是入朝为官?
大约也是入朝为官吧?多一个好的,便能多一分公道和希望,读书人不死,求证之路不断,忠臣良将尚存,这朝廷便还有救。
二人低声絮语一夜,天刚蒙蒙亮,徐瑨便卷了包袱,策马出城,直奔山东而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ps:看到有人担心完结。是这样,如果爆更的话,月底能完结。如果爆不成的话,就不一定什么时候了……
渣作者日万之心不死,并打算给自己立个旗……
pps:
上次有读者说看到江西出戏,感觉很尴尬(⊙o⊙)
实际上古代江西人还是很厉害的,明朝永乐到正统,内阁首辅8个,有6个江西的。
翰林学士各种学士33个,17个江西的。
体现在科举上,会试廷试的考官30几个,14个江西的……
大家熟知的大才子解缙是江西的,奸臣严嵩也是江西人。
羡慕,秃头作者太羡慕了……
第57章
这次查案不比以往,徐瑨为了尽快抵达,决定改道天津,取途渤海,直抵滨州。如此一来,水路路程不过五百里,若风帆得力,比走陆路要快不少。
祁垣从他走的第一天起,就眼巴巴地等着徐瑨给他写信了。又过两日,徐瑨的信没来,扬州的那位倒是给了回信。
祁垣接到婉君递来的消息后,一早离开铺子,去了晚烟楼等着。
这次回信却是被封在了邮筒之中,同时送来的还有一个小小的包裹。
祁垣迫不及待的拆信来看,一看满纸的漂亮小楷,不由自主地先笑开了。
“……偶闻逢舟兄所历之险,恐愧甚深。幸昨日得君手书,忧悬顿解,喜慰至极,无以言喻……”
祁垣没想到那边消息传的还挺快,暗暗得意自己回信及时。只是这才子每次写信都太文绉绉,让他看着怪不好意思的。
他自己高兴了一会儿,又往下看。
“……今日扬州西风骤起,院中秋栗初熟,闻君所植,怅然思矣……”祁垣脸上一红,嘿嘿傻笑。
“……替君遍尝,甘芳如珀,甚是松脆,呵呵。……”
祁垣:“……”
那栗子树是当年教他分茶的老道送的,祁垣种下的时候小小一棵,最近两年才开始结果,的确挺好吃的。
他没想到大才子也有戏谑的一面,笑着摇摇头,突然想起刚刚的小包袱来。
祁垣忙放下信,把那包袱层层打开,里面果然有两个绢布小包,其中一个方方正正,包着一个木盒。另一个鼓鼓囊囊,解开一看,果然是几十枚圆滚滚的小栗子。
那棵树比较懒,一年也就结这么点而已,估计那人没舍得吃,都给自己寄过来了。
祁垣心里感动,鼻子又酸了起来。他忙摇摇头,压制住自己的情绪,继续往下看。
对方果然给他带了许多好东西过来,都是江浙土物,吃食若干、瓷具数套、丝绸十匹……林林总总,装了足足一船。
这些东西都是齐府中秋时采买来的,原身让人挑了许多出来,对家中说是结交的京中好友。如今齐府长辈都知道了京中有位祁逢舟,志高行洁,素有侠义。
恰好齐府管家要来京城参加斗香盛会,因此这些货物便托由对方带到码头。进货渠道,也由管家告与祁垣。
不过为了避嫌,诸多事宜仍要经由婉君姑娘,由后者帮为周旋。管家行船较慢,估计要晚两日才到。
祁垣上次写信时太着急,忘记问斗香大会的事情了,没想到最终是管家过来。他炼蜜磨粉都是跟着老管家学的,心里不由期待起来。
原身又道,他如今窃用“齐鸢”之名十分不安,于是求得“伯修”二字。至于祁垣想要开香铺一事,他极为赞成。人生于世,非财无以资身,祁垣既有此天分,放手去做便是。
然京中香料一途似乎为何家垄断,何家乃是皇商,提醒祁垣多多留意。
最后,他写到了包袱里的两本书。
“某少时曾读徽商所做《行商水陆路程》一书……随信寄上……”
祁垣把桌上木盒打开,果然看到里面有两本用锦帛层层包裹的手抄书籍。他拿起一本翻了翻,登时就愣了。
“北京至江浙福建驿路……北京会同馆,七十里,至固节驿,良乡县……六十里汾水驿……八十里河间府瀛海驿……北京至徐州,响马贼时出,必须防范。
“北京至江西广东二省水陆……”
“北京至山西布政司……至山东布政司……”
……后面还有各布政使司至所属府怎么走,各州府之间水陆如何行舟走车,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极其详尽。
然而更让祁垣震惊的是,这本商路之书,足足数十万字,这位大才子竟然全都记得?还给他写下来了?
祁垣张着嘴,再翻另一本,下巴差点掉下去了。
那位大才子大约怕他看水陆行程觉得枯燥,竟在后面给他绘了一份本朝舆图!上面河源山丘、各府州县,卫所设置……画的清清楚楚。
有了这两本书,自己若要出门,岂不是四海之内畅通无阻了?
祁垣:“……”
可是舆图这种东西他怎么也会画?!
div
div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