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万元户

第53节

“为啥要开国营的,咱就开私人饭店,你等着吧,不用半年,乡镇企业肯定能发展起来,到时候咱从乡镇企业干起,以后再找合适的机会转成私人的。”
蕙兰终究是没读过书,对这些词汇也不敏感,听得一知半解,反正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姐姐不会骗我!忙一个劲点头,“我现在还有好些菜不会做,下个月领导让我去石兰宾馆进修,我一定会好好学,争取把咱的大饭店……”
真像个小孩子。
珍珍喜欢这样被她照顾得像个小孩子的蕙兰,让她觉着自己的穿越是值得的,是被上天优待的。
***
蕙兰如愿以偿去了省城,时间很快进入夏天,青云玩具厂的三层楼房拔地而起,矗立在城关公社,哦不,城关乡与横西市之间。因为考虑到以后生产规模的扩大,林珍珍干脆一步到位,不仅扩大了厂房占地面积,还建了地上三层,地下两层,全是钢筋混凝土浇灌的,还加了最先进的防火材料,可谓是保险又保险。
厂房的上风向,是一溜儿两层宿舍楼,每一套都带冲水卫生间,每层楼有一个公共厨房和洗澡间,生活不遍的住双人间,互相有个照应,其他人可选择单人间,每个月就意思性的收点水电费……这么好的职工福利,可把其他厂的职工羡慕坏了。
当然,珍珍扩招的工人还是伤残退伍军人和烈属,他们羡慕一下也就罢了。这不,青云玩具厂团结同胞,关爱烈属的事迹不知道让谁知道了,九月下旬的一天,桂花胡同居然又来了两名记者。
长城已经知道“记者”是干嘛的啦,哒哒哒裤子都跑脱了,露出两个屁股蛋:“妈妈妈妈快,又有记者来啦!”
珍珍正跟人谈西边一块地的事儿,她打算把那儿买下来,盖饭店。“记者来就来呗,你去年不是还见过外国记者嘛,瞧把你稀罕得……”
“不是,不是哈罗人,他们是……是……是跟我们一样的人!”一激动,还蹦出两个屁来。
珍珍捏着鼻子,“边儿去,我忙着呢,要上厕所自个儿去。”这孩子,不知道又吃了些啥,一天天的屎尿多。
但可能是妈妈滤镜太厚,珍珍居然觉着有那么一丢丢可爱。以前他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她可是当了近一年的闻屎专家,同样是湿湿的尿布,她一闻就能准确判断他是单纯的尿了还是带拉了,甚至连臭臭的形状颜色也能精准无误。
“哈哈,我的如意八宝红烧肉屁威力无穷!”
难为三岁的他说话这么溜,用词这么……新颖,珍珍决定,放他一马,不揍他了。跟房东招呼一声,请他先回去,地皮的事改日再说,她得去看看,到底是哪儿来的记者。
不是她多心,自从传出改开的消息,各国记者闻风而动是常态,季渊明上个月就被抽调跟随省公安厅的专家去了南方,到现在还没回来呢。
她能做的不多,帮他守好大后方是基本的。
不成想,母子俩蹬着自行车到新厂,街道办新主任和纽扣厂原厂长早就在办公室坐着了,笑眯眯的陪一老一少说话,“咱们青云街道啊,下辖人口众多,积极响应中央省部委号召集体办厂也不少,青云玩具厂就是最突出的例子。”
“哎呀小林来了,赶紧的,这两位是省报杨记者,赵记者。”
珍珍笑笑,“两位记者同志好,一路辛苦。”
街道办新来的主任又道:“这就是咱们玩具厂的经理,林珍珍。”
“林经理你好。”记者没想到,这么大个让省里都听闻的玩具厂,经理居然是这么个小姑娘,而且他们都听出来了,原厂长和主任压根屁都不懂,对他们外行人提出的问题一问三不知,看来这位才是正主……当然,也有可能是挂名在街道下的乡镇企业,现在全国都兴这么搞,大家心照不宣便是。
带着满满的疑惑,意思性的亮出记者证,谁知这位林经理居然把记者证和介绍信接过去前后左右的研究一番,认真比对真人和证上照片……没一会儿还借口有事,离开了。
赵记者刚参加工作,一头雾水,小声问道:“杨师傅,她这是什么意思?”
“等着呗。”杨记者笑得和蔼极了,他们这次不是专程来采访青云玩具厂,一路上也采访了好几家工厂,无论去到哪儿,人家都是客客气气的,热情的招待他们,记者证和介绍信看都不用看。
“她呀,往咱们报社挂电话去了。”
赵记者“啊”一声,嘴巴张了张,把话咽回去,想起半个月前发生的一件事。南方正在搞开发的城市,因为有一群“失地农民”到市政府门前上.访,不知道被谁拍下来,第二天诋毁批判我国改革的报道就见诸世界各大报端,要不是他在香港的同学打电话来问起,大家都不知道这事。
站起来的路上,总有人想给他们使绊子,去年是待业知青,今年是“失地农民”,明年会是什么?为了把他们的舆论环境搞臭,有些“记者”真是无孔不入。
小赵立马肃然起敬。
这位林经理不是一般人!
没一会儿,珍珍笑眯眯的,心满意足的过来了,对于记者的提问她几乎知无不言,访谈很顺利。双方都是聪明人,不能问的不问,不能答的不达,珍珍相信,如果省里真的注意到她的厂子,肯定会再有人来。
只是,她没料到,省里来人如此之快,国庆节后的星期三,省商业厅就来了一趟,做了一场为期半月的调研。这次,珍珍自然实话实说,她的厂子其实披着集体经济外皮的乡镇企业,反正时代的洪流是谁也挡不住的。
***
1981年夏天,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桂花胡同的安静。
“小姨小姨,外国人的电话又来啦!”一名黑黑瘦瘦的少女跑进门来,个子足有一米七,整个人挺拔得像一株青松。
“姐你等等我啊姐!”长城在后头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他已经很努力很努力的吃饭啦,为啥还是追不上表姐呢?
跟赶美的喜出望外不一样,林珍珍现在对越洋电话已经习惯了。自从那俩“哈罗人”回去后没多久,她就接到他们打来的订货电话,当时作为双方礼尚往来的毛绒玩具,他们带回去后在当地引起广泛好评,因为它们逼真、可爱、还特别柔软。
后来他们打电话过来想要花钱买一些,珍珍借口数量太少发货不便,“强行”卖了五百件给他们,没想到这一卖还引起那边的市场注意,又追加了五百件。
左一个五百,右一个五百,到后来直接三千四千的买,不说质量顶呱呱,就是这么低廉的成本在大洋彼岸也不可能买到最便宜的!一来二去,珍珍发现做外贸比做国内市场划算多了,不仅价格上得去,而且需求量大,一个月的走量就顶国内一年……关键赚的还是外汇哩!
国家刚刚开放,想要走出去外汇储备十分重要,她既能挣到钱,又能用自己的玩具为国家挣外汇储备,这简直是双赢的美事,她能不乐?
有了外汇,明年她就能去国外采买各地新鲜食材,让国人们见过没见过的东西都端上“珍馐楼”的饭桌。
是的,她和蕙兰合伙的饭店已于上月开业,名字就叫珍馐楼。目前状态不错,第一个月营业额已经超过八千元,没冲上万的原因是蕙兰一个人煎煮烹炸忙不过来,她打算再招聘两名厨师来呢。
“这丫头,不是让你跟你蕙兰姨学手艺嘛,咋又跑家来了?”丰收大姐穿着一套米白色的衣服套装,黑色的高跟鞋,肉色丝袜把一双长腿衬得健康极了,胳肢窝下还夹着个黑色的人造革皮包。
赶美吐吐舌头:“妈你可饶了我吧,我这笨手笨脚只能当兵,炒菜就是浪费食材。”
珍珍和大姐相视而笑。赶美刚初中毕业,已经报上参军的名,过几天就要由街道办带队至市医院体检,明年的这时候她就是一名光荣的子弟兵啦!
日子是人过出来的,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曾经的他们谁又能想到,老林家的孩子能投身国防事业?而历史事实告诉他们,这只是改革第一步,十年后,三十年后,五十年后,华国永远走在改革的前锋,万元户们如雨后春笋,甚至百万富翁,亿万富翁……财富与日俱增,不变的是他们依然热爱着这片热土,至死不渝。
——全文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