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慧妃的躺赢人生

第137节

毕竟他的弓马骑射都是皎皎教授的,如今康熙的一众皇子中,年长于他的,也只有胤禔与胤礽强过他,便是比他多练了好几年的胤祉都是他的手下败将。
虽然胤祉本人也很弱,但架不住年岁大于留恒,骑射这件事上,年长半岁都是优势,何况胤祉正经比留恒多练了几年。
能够胜过胤祉,足够说明留恒的水平了。
在这个现实下,留恒还能保持病弱人设,是花了娜仁和唐别卿很大心思的。
不过好在留恒先天的不足本就有几分没有补全,是需要靠他自己天长地久水滴石穿的调息吐纳养身,就着这点借题发挥,也是顺理成章。
这些事娜仁想起来便觉无奈,不过这几年,留恒逐渐好了许多,她早年提着的心也可以放下,给留恒立起人设来,也不会偶尔觉着心慌了。
总归如今,这孩子好端端的,一日比一日好。若是隆禧与阿娆在天之灵见到,应该也可以安息了吧。
还算她……没有辜负这两位故人的嘱托。
南苑的日子永远是安然美好的。
有友人相伴,听着风吹过竹林绿叶的声音,听着清梨抚琴的铮铮琴音,听着愿景诵经的低沉而富有韵律的声音,听着留恒的朗朗读书声。
岁月,时光,在这不大的小院里,也变得柔和美好起来。
唯一不美好的就是清梨不知道抽了哪门子的疯,忽然开始热爱培养娜仁的文艺素养,开始每天带着她赏景、赏花、赏书画。
并且要求她针对每一点做出观后感,要用心感受其中的意境,如果有一点不优雅、不自然的感受,就要被李老师横眉冷对的呵斥。
不过意境这东西本来就不是人能强掰的,她也不要求娜仁与她想的一定要一样,只是说的时候要言之有物,真情实感。
她是下定了决心要把娜仁这棵歪脖子树掰成气度高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也不知她是哪里来的底气。
唉。
但……清梨老师的地狱式训练好像真的有一点点作用,至少愿景就表示娜仁如今抚琴音律中意境较之从前更甚,娜仁也确实觉着自己抚琴的时候脑中联想更多,感情流露更加自然,作画的时候技巧运用中也能适当地混入感情。
甚至调息的时候都感觉心更静、神更清。
娜仁暗搓搓地觉着这应该是一种玄学。
在她于南苑中饱受折磨痛并快乐着的同时,宫中也不大安静。或者说,偌大的紫禁城,从来不会有安静日子。
章佳氏盛宠在身,迅速再度有孕。十三阿哥刚过满日,她肚子里已经揣了另一个。
不过消息传出是在她足三个月之后,彼时娜仁正在南苑接受来自清梨的魔鬼训练,听了宫里来的信,只简单地嘱留守宫中的竹笑送去两样礼,旁的话没说,竹笑自然会做得周全。
礼节上的事这样便足够了,娜仁暗地里却免不了感慨她够拼。
这样连续地怀胎生产,对女子身体的损耗是极大的。但这些年里,宫里为了孩子、荣宠拼得不要命的例子娜仁也见多了,不过感慨两句,并没多说什么。
当年冬月,章佳氏平安诞下一女,生得眉目清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笑起来的时候弯弯的,有一身雪白的肌肤,粉嫩嫩的唇,生来便是个美人坯子。
康熙为这女儿取名皎茵,谐音脚印,发挥了他一如既往的水平,充分表明上次的皎慈不过是他一次超常发挥。
发挥失常才是他的本领。
娜仁对她额娘感官平淡,但粉嫩嫩软绵绵白白胖胖的小娃娃谁不喜欢?故而还是常赐下些柔软的绢缎或是给小孩子的玩意过去。
皎茵出生后,康熙终于高抬贵手,叫章佳氏从承乾宫搬了出来,却把她塞进了永和宫里,也不知是恶趣味还是天然黑,反正承乾宫与永和宫只隔着一条长街,如今听闻日日都热闹得很。
章佳氏受封贵人,康熙叫她亲自抚养皎茵,如今永和宫里有七公主、这位刚出生的八公主还有十三阿哥三个小娃娃,德妃肚子里还揣了一个,预计产期就在二十七年正月,可是眼看着要热闹起来了。
这样的热闹是多少嫔妃羡慕不已的,又因康熙明晃晃的看重,永和宫日日宾客盈门络绎不绝,德妃也收到不少低位小嫔妃投靠的信号,再度春风得意起来。
但佛拉娜私下里与娜仁道:“我也不知道,皇上究竟是宠德妃,还是不宠她了。说不宠吧,这宠眷是真的、恩重是真的,闭着眼睛也不能说不宠;可若是说宠……德妃如今站在风口浪尖上,麾下有章佳氏一日,便叫佟贵妃更加恨得红眼,佟贵妃几次三番为难她,德妃也卖过委屈,皇上却只叫她忍耐。我总觉着青梅竹马几年,我是知道皇上的,可如今看来,我分明也不了解皇上。”
“揣摩圣意,最累了,没事想那个做什么?”娜仁笑眼看她,斟茶与她,“不过你说的我还真能回答你,皇上是宠德妃,却没爱进心里,德妃和佟贵妃掐是掐,却没影响到他,两边都是心肝肉,各有砝码,佟贵妃天然占据血统优势,德妃有宠有子,分不出轻重上下来。”
佛拉娜一脸深沉,娜仁摆摆手:“不说这个了,腊月初三,贤妃要在延禧宫办暖炉会,会请许多外命妇入宫,你届时去不去?”
“她是打着要见未来儿媳妇的心,也是为了显摆显摆,这么多年的交情,我不去也不好。”佛拉娜口中如此说着,却忍不住叹了一声,神情平静却又复杂,“我只是觉得,我以为那些年风风雨雨的日子都熬了过来,我们已经可以过安稳日了。但……或许是我错了。”
娜仁意味深长地道:“真正的汹涌波涛,才刚刚卷起。”
但再是滔天的波浪,与她也没有多大的关系。
永寿宫的日子,应当是永远安安静静的。
掐指一算,这样平静的日子,她还能再过三十几年吧。
这只是保守估计,希望康熙为了他阿姐的幸福生活好生努力,最好多支棱两年。
第124章
一向肃穆的延禧宫里少有这样宾客盈门的热闹。娜仁在主桌上坐定,随口与身边的佛拉娜说着话——佟贵妃告病未至,德妃临产没来,此时桌上娜仁一边是钮祜禄贵妃、一侧是贤妃,不过贤妃不在席上,佛拉娜坐在她身边,与娜仁说话倒也方便些。
正说话间,听钮祜禄贵妃笑吟吟道:“瞧,可不献宝的似带来了?”
便转头一看,果见贤妃携着一少女的手缓步款款行来,贤妃今日本是打扮得极光彩照人的,身着暗红绣长命富贵并玉白绲边银线攒珠镶绣的氅衣,压襟一串十八子,颗颗选用上等合浦明珠,饱满丰润、莹然生光。
头上梳着虽的不过寻常盘辫,插着的却有一支点翠嵌珠金丝缠红宝的步摇,三挂的点翠串红宝石流苏垂在鬓边,另有一支红宝石做花心串的芍药绒花,耳边坠子垂下的也是打磨成水滴型的红宝石,用金丝缠着的,以黄豆大明珠托底。
这几件红宝石的首饰选料质地均属上乘,颜色殷红,极为纯净,衬得她肌肤莹白生光,妆容精致,气色极好。
贤妃如今打扮渐渐向端方朴素靠拢,少有这样珠光宝气的时候,如今猛地一看,竟有几分惊艳。
比之她素日用旧钗、手持念珠,衣着半旧不新惟觉端素清疏的样子,今日的模样更叫人眼前一亮。
不过转念一想,若是她日日都这般打扮,众人也不会有今日的惊艳了。
娜仁感慨一番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便又看向贤妃身畔那少女。
见她一袭品红氅衣,豆青比甲,比甲上绣着清新明丽的梅兰团花,乌油油的发盘起圆满髻,用几朵珠绒花点缀,端得清丽出挑,鹅蛋脸面,天庭饱满,眉目清秀温婉,柔软、温和,没有攻击性,耳边简单的珍珠耳铛更能衬托这种气质,叫人一眼见了不会觉得有任何威胁。
比之面容,她的身段并不如那鹅蛋脸面般平和不突,而是身材丰润,肤若凝脂白,更显得有些——富态?
是当世人所推崇的有福之相。
方才在那边见她对众命妇应对得体落落大方,贤妃这会对伊尔根觉罗氏简直满意极了,亲拉着她的手入内,见众人坐着说笑,又循声打眼来看,便先对娜仁与钮祜禄贵妃一欠身,然后问:“娘娘您看,我这未来媳妇好不好?”
伊尔根觉罗氏动作利落地磕头:“奴才给皇贵妃娘娘请安,给钮祜禄贵妃娘娘请安,给宜妃娘娘、荣妃娘娘、平妃娘娘请安。”
哦?
钮祜禄贵妃听着,不由微微挑眉,不着痕迹地打量贤妃一眼,见她面色不变波澜不惊,心中抱憾:倒是与这些人打交道没意思。
任是心中多少惊涛骇浪或是不满怨怼,面上都看不出一星半点来。
她这样怀揣着看热闹的心也是有缘由的,贤妃与宜妃一向不大和得来,又与荣妃亲近,伊尔根觉罗氏常被召见入宫,心中应当明白,这会请安却还是依照贤、宜、德、荣的康熙封妃时的排序来的。
也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认死理。
若是前者便是平常,若是后者……那就有意思了。
钮祜禄贵妃垂头淡笑着,娜仁便是浑然没将这个当回事,先免了伊尔根觉罗氏的礼,温和地笑着向她招手叫她近身前来,又对贤妃道:“保清好福气啊。”
“都说保清福气大着呢,我也是这样想的。”贤妃笑着道,“这孩子性子也柔顺,行事也得体,落落大方的,真叫人喜欢。”
娜仁又打量打量,想了想,道:“你穿橘红与柳绿应当好看,平常绸缎也俗气,记得有一匹橘红织花的彩霞锦与柳绿水波纹宁绸,便取来与伊尔根觉罗格格。”
琼枝忙垂首应是,出去吩咐宫女回去取料子来。佛拉娜听了娜仁这话,笑看了眼伊尔根觉罗氏,道:“宁绸倒也常有,不过彩霞锦这一二年进上的不多,尤其橘红、品红二色最为难得,能赐给你,可见你是得了她的喜欢。”
又笑眯眯看向贤妃,打趣道:“她是喜欢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可里头不也有爱屋及乌在?你应当比你未来媳妇还欢喜才是。”
“是,我替保清先谢谢他慧娘娘了。”贤妃温声对伊尔根觉罗氏道:“皇贵妃赏的,你收着便是。”
伊尔根觉罗氏便惶恐又惊喜地谢了恩,她额娘也上前来磕头,又说了些娘娘气色好、公主出息、福气高一类的套话。
娜仁最是不耐这个,登时也没剩多少说话的心,只闲语两句,便顺口开始与钮祜禄贵妃交谈。
这意思便透去了,伊尔根觉罗夫人忙道告退,贤妃又带伊尔根据罗氏见另外那些嫔妃。
如此热闹了半日,回到永寿宫里已是下晌了,换了大衣裳歪在炕上翻着书歇了一回,煮了壶茶发呆,不知不觉旭日斜阳下西山,过来蹭饭的康熙与下学过来请安的留恒便在门口碰头了。
夜宵备的是酸菜白肉锅子,留恒浅尝辄止,慢慢吞吞数米粒般地咽了小半碗米饭下去。康熙与娜仁一撂筷,他也飞快地将筷子撂下,板着自己的小脸平静地净手,然后慢条斯理地端起清茶漱口。
娜仁随意瞥了眼他的碗底——好家伙,盛饭的宫女对留恒的饭量是真的很有数了,一粒米不多,正正好好。
康熙不大注意这些,顶多拧眉念叨留恒两句叫他好生用膳,不过老生常谈,留恒面色不变,谁也不知他听没听进去。
这会诚恳的像是听进去了,回头一看,又好像没听进去。
康熙深沉地叹了口气,早已习惯如此,不再于此处纠结,在挪到暖阁炕上喝消食茶的时候,盘膝颇为郁闷地道:“这眼见要过年了,皎皎还没到,总不会连除夕家宴都迟了吧?”
“不会的。”娜仁淡定地道:“不是说是京郊那边大雪封了路吗?从水路改旱路,耗时本就多些,如今又逢了大学,迟两日至京师也是有的。”
康熙是半点没听进去这话,只问娜仁:“皎皎都出去一年了,如今迟迟未归,阿姐你不担心吗?”
“……唉,人家哪里迟迟未归了?分明来了书信,本说今日回,大雪封路,要再晚一两日,这都是平常的。”娜仁无语极了,又语重心长地道:“孩子大了总是要出去走的,皎皎才是第一个,你膝下的儿女们,总都有出去闯荡的一日,各个你都要这样揪心不成?”
公主们便不说了,阿哥们日后总是要出去办差的吧?
就康熙这样,真,九五之尊的帝王何必如此儿女情长?
想的都没有娜仁开。
在数量上看,皎皎在娜仁这也应该比在康熙那重要啊!
康熙眉心紧蹙,“不是那个道理。”
再多的他也未曾详说,娜仁便呷了口消食茶,从容缓声道:“左右皎皎欢喜遂意便是了,我也不求她能常伴我身侧、病重侍汤药,琼枝不比她贴心?”
听她这话,康熙微微一怔,然后收敛愁容,笑了出来,感慨道:“阿姐你这话叫皎皎听了,只怕要伤心的。”
就这样,在她亲阿玛的日夜期盼之下,皎皎终于与安隽云回京。
因路上的耽搁,知道宫里毕竟着急,她并未在公主府洗尘,而是匆匆地入了宫,先各宫请安一番。
太皇太后是喜欢她出去多走走的,曾祖孙两个亲近一会,问了些地方山水风景、风俗特色的话,太后也在那里,兴致勃勃地听着。
说话间,透过新换的明净通透的玻璃窗,见到冬葵在影壁前后翘首盼望的样子,太后忍不住一笑,对太皇太后道:“皇额娘,还是快叫皎皎到永寿宫去见她额娘吧,在这里坐久了,她额娘要着急了。”
太皇太后会意,也转头一瞧,冲着皎皎摆摆手,“去吧,你一走就是一年,你额娘和你汗阿玛都很想念你。”
皎皎便顺从地起身,轻盈地道了个万福向两位长辈告退,然后步履从容却不失急切地离去。
看着她的背影半晌,太皇太后静坐着,倏地笑了,“这丫头……”
太后轻声道:“皎皎很快活,那安隽云是和她心意的那个人。”
“那便什么都好了。”太皇太后满面都是笑,似又有些怅然,微带感慨,“若是我的雍穆……也罢了。”
太后静静地低头喝茶,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太皇太后闭目仰头,好一会才深沉地长长叹了一声。
永寿宫里,皎皎几乎是步履如风地走入了宫内,透过窗子见到她,康熙与娜仁便很惊喜了,留恒也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几人都激动地等待皎皎入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