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女的秀色田园

第249章 买卖开始(2)

陈氏激动的手都有些抖,“都成,都成……不,不……铜板,铜板吧!”
青舒取了八吊钱出来,再加一个精致的荷包推给她,“还有事要劳烦婶子,婶子别急着回去,等一等苏妈妈。”
陈氏满嘴应着,也用青舒送的荷包装了工钱,走路带飘的出去了,都忘了问村人的工钱。
青舒说自己人的工钱晚点再发,然后叫了苏妈妈进来,把一个单子交给苏妈妈,还交给苏妈妈七吊五十一文钱,“这是小古家村人的工钱。等下套好了马车,你送陈氏回去,让陈氏按单子上的把村人的工钱给发了。”她又交给苏妈妈一个装了不少铜板的精致荷包,“这是阿琴娘的工钱,五吊。人没来,只能由您给带过去了。”
苏妈妈略一想,替儿媳妇问,“小姐,阿琴许久没回娘家了,要不,老奴去时把她带上?”
青舒失笑,“苏妈妈,阿琴是您的儿媳妇,您是她的婆婆,带不带去您说了算,问我干嘛?我又不是她婆婆!”
苏妈妈被逗笑了,“小姐怎么还拿老奴打趣起来了?既然小姐同意,老奴这就通知阿琴去。”
不多时,马车准备好了。苏妈妈和陈氏坐进马车里等了片刻,阿琴才抱了个包袱急步过来。
苏妈妈挑着马车帘子,“慢点儿,慢点儿,都是有身子的人了,走路可不能再着急忙慌的了!”
阿琴脆生生地答应着,坐上马车。
陈氏诧异地盯着阿琴平坦的小腹,“有了?什么时候的事?”
苏妈妈笑的合不拢嘴,讲的欢快,“她近日嘴馋的厉害,总找东西吃。元河也说她最近不早起了,总赖床。元河想着她多睡一会儿没关系,就留她一个人睡,自己收拾收拾去铺子里做事。元河本是好意,可过后她总要对元河发脾气,说元河没叫醒她。第二日元河叫她,她还那样,赖床不起。到了晚上,她又和元河发脾气,小孩子似的。我觉出不对,问她月事准不准,她支支吾吾的说不清。前儿个,你和亲家母都没来,府里来了大夫,我便请了大夫给她把脉。这才知道,原是她怀了两个多月的身子。”
听闻喜讯,陈氏一高兴,忘了阿琴已经出嫁的身份,还像过去一样,拿手指猛戳阿琴的额头,“你这大大咧咧的丫头,自己的身子自己都不知道,还当自己是孩子不成?这要是一个不注意,有个好歹来,你对得起你公婆吗?你对得起元河吗?”
阿琴讪讪的,忙往自己婆婆身后躲。
陈氏这才想起人家的婆婆就在近前,尴尬地笑。
苏妈妈心情好,笑着要求儿媳妇坐好,不让儿媳妇乱动。
这天,小古家村领了工钱的大姑娘小媳妇高兴,古大树一家人高兴,阿琴的娘家人也高兴。要当奶奶的苏妈妈更是高兴。
天黑前,苏妈妈才带着阿琴坐着马车回府来。
元河站在马车下头,先扶了自己的娘下车,然后扶了自己的媳妇下车。
李大郎一指绑在马车前缘上的两只公鸡,笑着说道,“元河,你丈母娘给你媳妇补身子的,赶紧拿走。”
古元河被打趣的有些不好意思,过去把两只公鸡取下,拎在手里。
大家闹哄哄地吃过晚饭,青舒把参与做绢花的女人们叫到跟前,每人给发了六吊钱到一两银子不等的工钱。府里的所有女人,不论大小,青舒允许她们从紫罗兰、康乃馨和桃花中选自己喜欢的一样戴到头上。
见到小丫的头上戴了一朵深粉色的紫罗兰,笙歌和麦子吵着也要。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男娃子不能戴花,会被人笑话,他们不听,坚持要戴花儿。
青舒笑的眼泪都出来了,然后取了两朵蓝色的紫罗兰,分别给笙歌和麦子别到了衣襟上。他们这才满意,摸着胸口的蓝花不吵了。
转天就到了小年,古府的女人不管老少每人头上都别了一朵绢花来来去去地做事。
笙歌和麦子胸前别着花,一脸神气地在府里走来走去,惹笑了不少人。
吃过早饭,青阳抱着青舒的右手臂不放,“姐姐,姐姐,我们什么时候出去卖对联?”
青舒捏他的鼻子,“明日就去。”
陈乔江不答应,“不要,不要,今天就要卖。你答应我的,答应让我卖的。”明日一早他爹过来,要带他回锦阳城去,多一天都不让他留。他赢不过他爹,便只能争取今日卖一天的对联了。
青舒头痛,“好了,好了,你们先回去多穿些衣服,姐姐这就去安排。提前警告你们哦,要站在外头卖,很冷很冷。只要去了,谁也不许喊冷,更不许喊渴了、饿了的。”
陈乔江兴奋地跳了起来,还跑过来和青阳击掌,然后一溜烟儿地跑出去了。
青阳也跑了,说要回去加衣服。
青舒摇头,真是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少爷。寒冬腊月里站外头卖东西,真以为是什么好差事不成?真是的,让他们感受一下也好。
辰时和巳时之间,阳光充足,空气中的寒气去了几分。
风味小食铺中的伙计陆续搬了五张桌子出来,并把五张桌子摆到了风味小食铺与古记杂货铺前的空地上。五张桌子,摆出中空的方形阵。左右两侧各一张桌子;前面并排的两张桌子;后头只一张桌子,留一张桌子的缺口是为进出方便。
这时候,古记杂货铺的两个伙计抬了个大木板出来,将大木板立着靠墙放了。这个大木板上,钉了不少的木楔子。
不一会儿,古府的马车到了。风味小食铺的掌柜和古记杂货铺的掌柜带着各自的手下出来迎接。
帽子、脖套和手套一个不少,捂的严严实实地跟在车左右的小娟走到车门跟前,把马凳摆上。这时有陈府的丫鬟过来,将车门外的厚帘子挑开。
小娟这才打开了车门,“少爷们,到了,请下车。”
陈乔江迫不及待从马车上跳了下来,连凳子都不踩,嘴里喊着准备好了没。
后头的青阳、灏和洛小荣由小娟扶着,都是老老实实地一个一个踩着凳子下车的。
这时候,古府的另一辆马车到了。小鱼扶着青舒下来。
青舒抬头就见陈乔江站在外面摆出来的桌子上面哇哇大叫,而陈府的下人和古元河正在哄他,要他下来,就怕他摔着。
青舒立刻一眼瞪过去,冷声命令,“下来。”
陈乔江顶嘴,“不。”
青舒转过脸,不看他,“古掌柜,去客栈知会一声陈老爷,就说陈少爷要马上回锦阳城去。”
陈乔江立刻蔫儿了,不过嘴上还要硬撑,“下来就下来,有什么了不起!”
古元河也顾不上许多,在陈乔江准备往下跳的时候一把抱住,把人轻放到地上。
陈乔江因为没能自己跳下去,很不高兴,扬了手要打多事的古元河,却接到青舒警告的一眼,他只得作罢。
这时候,有人从青舒乘坐的马车上搬下来一摞又一摞的春联来,他们把春联摞到了围成方的桌面上。成摞儿的春联搬完,小鱼手里提了一串儿穿线的长短不一的对联过来,“小姐,这些放哪里?”
青舒一指钉有木楔子的大木板,“穿的线都是打好活扣儿的,你拿过去,一个一个分开,都挂到那上头去。”
小鱼答应一声,过去把手里当样子的春联一个一个地分开,按青舒的指示挂了上去。高处的位置她够不到,有伙计递了个长树杈给她。如此,她便利用树杈,在高处的木楔子上也挂上春联。
立刻的,内容各异、贴于不同地方的春联便挂了一个木板出来,红红的一片子,老远就能把路人的视线吸引过来。只是,今天是小年,来镇子上办年货的人很少。
陈乔江眨巴着眼睛看了看挂出一片红的春联,“这个好玩儿。”
丁家宝走过来,将装了十个铜板的小木匣子放到桌子上,看了青舒一眼,退开了。
青舒看准备的差不多了,便指挥陈乔江他们四个男孩子站到围出来的桌子中间去,“听好了,姐姐只说一遍。等下你们自己卖对联,自己收铜板,遇到麻烦要自己解决,不要想依靠除你们自己以外的任何人。”然后看了眼旁边待命的杜仲夏,“姐姐派了杜护卫过来,一不是让他帮你们卖对联的,二不是让他听从你们指挥的。杜护卫在此,只是姐姐命令他在此而已。除非有恶霸想要伤害你们,否则他不会出面帮你们做任何事。听懂没有?”
陈乔江喊的很大声,“懂了,懂了。”卖春联的事他惦记了很多天了,早就迫不及待了。
青舒看了在场的众人一圈儿,“铺子里的,进铺子做事去。其他人,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不需要任何人伺候。都回去。”
立刻的,当场只剩陈乔江、青阳、灏和洛小荣四个男孩子,还有一个面无表情地靠边站的杜护卫。
青阳他们四个面面相觑,他们从没想过姐姐会有这样的安排。他们有点蒙,不知道接下来要干嘛。那种即将为卖春联而兴奋又跃跃欲试的情绪,因着青舒带走了除他们以外的所有人而消了个干净。他们的心底只剩不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