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经典必背在异界

第一百一十三章 紧张的课业、欢腾的课余

    且说在端木教习的一阵训斥下,许年的七位学长尽皆沉默不语,这时端木教习便又点名提问起了许年,所出问题也颇为刁钻。
    草原蛮子为何多系发辫?难道不是因为民族习惯的原因么;
    腿为什么成弧状?或许是因为遗传;
    为什么背有佝偻?营养不良兼得习惯不好就驼背了啊。
    若是问起青龙边军中的士卒,想来得到的必然就是这么一套说辞,但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吗?如此没营养问答不应该出现在以严谨著称的端木教习口中呀。
    今天所讲的主题是观察,那何为观察?观察者,观其表象察其根本也。难道……
    联想到今次的课题,一连串不一样的想法在许年的脑海中浮现,仿佛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见微知著,讲的就是如此吧;以小见大,想来就是端木先生希望学子们能够掌握的吧。
    心中所想甚多,但现实中却只是过了一瞬,此刻许年心中已有计较,当下正坐而拜遂答道:
    “先生,弟子窃以为万事万物有其表现便有其根本,譬如山间之木与河边之木,为何生长有快慢?盖因流水也。草原兵丁系有发辫或不留发,除却民俗之因还有千百年中为求生之故,草原蛮子捕猎时长发容易勾到树枝引发声响,惊走猎物;比斗若披头散发易被执与敌手,因此常光头或短发理成发辫。而我大宋子民,千百年来躬耕陇亩之间,获取食物不必放牧捕猎;居者有其屋生活稳定,不必一棚一车逐水草而居,因此大宋子民多蓄长发而不结辫。”
    “草原兵丁腿多为弧状,形似罗圈,此因其自小放牧,骑马日久所致;我中原少马,不必放牧故而甚少有弧状罗圈腿。”
    “背有佝偻其因有三,一为摄于肉食过多,蔬菜缺乏,二乃少年时是劳作甚多,三是军伍中的习惯,要知道两军冲锋时,昂首挺胸受打击面大的往往是被首先集火的目标,而躬身弯腰佝偻身体前冲却是不容易被人集火或者被冷箭射中,久而久之弯腰佝偻着身体变成了习惯。而越是沙场老兵越是如此……”
    此刻的鸱夷讲堂内,少年正身而坐侃侃而答郎朗而对,夕阳的余晖照射道他的身上,洒下一片金芒。
    在七位学长的眼中,他们的这个小学弟不愧曾为榜首,到底是有几把刷子的,此刻回答的有理有据,详尽得当,已然很是不易了,要知道他们还犹记各自第一次在端木教习课上战战兢兢回答问题时的场景。
    唔,元一榜上第一仙,当真是人比人气煞人啊。
    “……弟子浅见,恐有疏漏,还望先生指点。”许年的对答完毕,正身作揖再拜。
    “嗯……尚得三分真意。”
    端木先生本是想借训斥余威警醒许年一番,此刻不曾想少年所答竟是出乎意料的好,不由得便是捻须颔首,连声音也温和了起来,“正是如此,尔等都要记住了,双目说视,双耳所闻不过表象,透过表现究其本质才是这本课最关键的一处。记住了吗?”
    “先生所言,弟子谨记……”堂下八名学子齐齐正身应答。
    “好,接下便讲述如何为察……”
    端木先生虽然严厉但是讲课之时详略安排甚是得当,每有重点便翻来覆去从各个方面剖析,一个学子一个学子的点名提问,非要是全员通过了全部理解了才会进行下一项。
    这种方法的效果虽好,但也仅限于陶朱台可用了,台中八个弟子还不费力,若是如甘露院天工馆等弟子众多,每届都有数十人听小课,书院先生即便是全天用在讲堂中那也教不过来。
    山林仲夏的傍晚格外清凉宜人,竹林飒飒微风送爽,有志儿郎正好读书。
    在陶朱台学子寝舍的小院中,许年和几位学长都在院中捧着书本就读,石桌上还放着山泉浸泡了一下午后才切成十几牙的翠瓜,闲暇之余吃上一口翠瓜,汁水横溢冰凉沁脾,极为快意舒畅。
    “小师弟,你定然没吃过这翠瓜吧,快尝尝,这可是今次随端木先生回来的商队从西域之地带回来的,冰凉爽口,夏日食之极为舒爽。”这是读累了将书本放一旁后来到石桌旁大快朵颐的鲍付,一边吃还一边向着许年招手。
    “鲍师弟所言不错,翠瓜之妙,章句难言,此时此刻当有诗赞之。”
    受鲍付喊叫吸引,为人古板庄重的大师兄孔方此刻也过来那一牙吃下,随后意犹未尽的踱步长吟道,“青青翠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
    “好诗,好诗!”众学子们纷纷起哄叫好。
    “谬赞谬赞,不过是随口胡诌,勉强押韵,意境上全不得取。”大师兄孔方为人古板耿直但可不是笨,他是知道自己这随性而作有几分几两的。
    “大师兄这首还需琢磨琢磨,不如再听我这首咏翠瓜。”
    二师兄于蒲此刻将瓜皮放下,擦拭了嘴角瓜汁也长吟道,“本是西域传,天然碧玉团。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清敌炎威退,凉生酒量宽。东门无此种,雪片簇冰盘。”
    “比我的好。”大师兄也不尴尬,听完之后简单直接的说了三个字。
    “这可不能这样讲,大师兄你是随性而作,二师兄这首我怎么记得去岁时好像在你书桌上见过,这是有腹稿的呀。”哈哈大笑声中,和鲍付同一级的陈青蚨出言漏了二师兄于蒲的底。
    “原来如此,胜之不武。”大师兄孔方语气平淡,依旧是简短几个字。
    不过这本就是课余闲暇时众师兄弟间的放松之戏,故而众人都没有真个介意,玩笑雅戏而已。接下来众人们纷纷奉上赞翠瓜之佳句,不再吝于自己所做,那些先生们所做之诗,甚至神书中的佳句都有所提及。
    这翠瓜是什么?
    在许年的眼中,其型有尺长,宛如鸡子,外有墨绿浅绿斑纹相间,切开内为红瓤治水甘美,这分明就是前生中的西瓜啊。鲍师兄,你猜错了,我是吃过的,还吃过很多,很多……
    拿起一牙西瓜,口中品尝着那熟悉的味道,少年心中升起莫名的亲切感。
    “小师弟夺魁时的那首元一榜上第一仙殊为不凡,这翠瓜尝也尝了,今次当要吟咏一首。”
    “是极是极,小师弟曾冠绝一榜,这诗才急智想必是信手拈来。”
    “我在开一瓜为小师弟助威。”
    原来此刻,就剩下许年未曾赋诗了。
    在诸位学长师兄的催促中,正回忆着过往的许年恰好看到二师兄于蒲剖开新瓜的样子,口中随即吟道:“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
    “这长短句做得妙,好词!”
    “小师弟,再来一块!”
    ……
    渐渐的,在一片吟哦中小院内一片欢腾,不仅将这一日中课业带来的压力尽数消去,同时也让众人更加熟稔,师兄弟之情更加深厚了。
    学生时代,从来都是这样美好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