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魔

第104章:一言惊天

    太平府酝酿着一场风雨。
    大离朝廷已经知道了顾尊要做的事情,在这样大道之争上,自然没有懦弱躲避的道理。
    于是大离儒家饱读诗书之辈,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最终由大离文院的魁首,大儒孟正阁为文魁,接下了这场论道之局。
    孟正阁言道:“以此苍生为局,我与顾道友一论。”
    大离史书工笔,以此为据记载迁都之后,名动整个大离的苍生局。
    而在墨院。
    顾尊得知了这苍生局之约后,只是微微一笑。
    小邪神在一旁吐槽道:“儒家永远都是这么规规矩矩,一场论道,还要叫什么苍生局。”
    而玄百川此时也在顾尊身边,这样的事情自然少不了他。此时看着顾尊,一边是佩服,一边是担忧:“佛爷,这一场论道,关乎大离民心正统。谁赢,谁就代表正道。如果儒家在此输了,恐怕大离朝廷都要颠覆。所以说是苍生局倒也并不为过。”
    顾尊点点头:“百川道友,这三大体系的晋升划分,今日还需你帮我解惑。”
    玄百川说道:“这到也不是什么隐秘。三大体系都分为五阶。其实世间体系基本都是如此。五阶已经足以。其中三大体系比较特殊一点。”
    “道家五阶:道士,聚顶,朝元,真君,道君。其中真君在俗世中称为真人。”
    “佛家五阶:僧人,戒者,声闻,法师,佛主。其中法师在俗世中称为大师。”
    “儒家五阶:儒生,居士,文士,浩然,半圣。其中浩然在俗世中称为大儒。”
    小邪神问道:“儒家最高怎么才半圣?”
    顾尊说道:“当然最高的圣人只有一位,后来者皆是半圣。”
    玄百川点点头:“佛爷说的没错。三大体系中的第四阶都有别称,是因为这第四阶已经是目前的最高了。世间已经有几百年没有道君、佛主、半圣的现身了。所以现如今都怀疑,世间已经没有那个阶层的大能者了。”
    顾尊问道:“曾经也没有吗?”
    “曾经有。”玄百川叹了口气:“自从那执魔出世后,三大体系的至高被连连击败,元气大伤。”
    “千秋......”顾尊念叨着此人的姓氏。
    古往今来,各大体系无数,儒释道天才辈出,但不管是道君、佛主还是半圣,都无法和那两个人比肩。
    一位就是荒芜人祖,一位就是执魔千秋。
    这两人就像是日月一般,让后世无数人都黯淡无光。
    “真不知道我能不能走到这一步。”顾尊微微一叹,说道:“那孟正阁虽然是大儒,但这次为论道,我对刘焕臣还是有信心的。时候不早了,让刘焕臣出发吧。小邪神。”
    小邪神说道:“我在。”
    “现在我命你带着堂口里的三十六天罡草头神,七十二地煞出马仙,共一百单八位护佑刘焕臣左右。若是有人想用法术杀他,尽诛绝灭!”
    顾尊的堂口现如今发展的不错,太平府里的邪祟几乎全都在他麾下。为了让堂口更好运转,所以特意安排了晋升机制。
    所以这所谓的“三十六天罡草头神,七十二地煞出马仙”便是堂口里的镇压护法。
    就算顾尊今日要起义推翻大离王朝,这一百单八位护法都不会有丝毫的犹豫。因为这些邪祟是只听命于顾大佛爷一人的私军!
    “尊大佛爷旨意!”
    小邪神兴冲冲的离开了,现在小邪神的实力也不弱,虽然没有明确大道,但好勇斗狠这方面,没几个能比得过他。
    顾尊还把割脖子刀删减了一些,传授给了小邪神,这让小邪神更是实力大增。
    另一边。
    刘焕臣出了门,就看到门口站着一百多人。这一百多人不是堂口的邪祟,而是墨院里的墨者。
    这些墨者出身五花八门,有青楼里的妓子、街边的乞丐、河运的劳役,也有平民百姓,杂耍卖艺的。
    现如今他们加入了墨院,欲以墨者的身份行尽天下。而刘焕臣作为墨家现在推出来的大师兄,自然要为其助阵。
    刘焕臣拱手一拜,不再多说,带着一百多位墨者前往太平府大牢。而暗处还有一百单八位堂口护法潜行跟随。
    在一群人在墨院浩浩荡荡出发的时候,大离文院也走出一大堆人,有三百之多,全都是儒生,也前往大牢进行阻拦。
    顾尊在墨院未动,孟正阁在文院也没动,虽然二人是按兵不动,但麾下已经要短兵相接了。
    与此同时,太平府里的大离朝廷、各大势力、皇室、百官、各大体系、奇人异士也都将目光汇聚在此处。
    大牢门口,儒生静坐。
    刘焕臣走到当前,拱手说道:“今日我要进去救人,时不待我,那位先来请教!”
    一位儒生直接站起来怒斥:“你原为儒生,当知臣子君心。现如今居然劫狱,这无君无父之行,忘了祖宗之宗法,岂不自愧呼!”
    刘焕臣冷道:“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
    另一儒生骂道:“大逆不道!如你所说,世间岂能无君主!”
    “生有贤愚、贫贱之异,而死皆归为腐骨,尧舜与桀纣没有不同。舍弃当今的人,只看古代的先王,是赞誉枯槁的死人骨头。世间当为我而不侵物。人人都各自为自己,而不侵犯别人。这样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儒生说道:“一派胡言,难道你生来不敬天地?”
    刘焕臣说道:“死者乃尽灭,尽成灰土,将不复见。今人居天地之间,从天地开辟以来,人人各一生,不得再生也。自有名字为人。人者,凡中和凡物之长也,而尊且贵,与天地相似;今一死,乃终古穷天毕地,不得复见自名为人也,不复起行也。”
    “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在出身,与道同久。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非效众人行善,非行仁义,非行忠信,非行恭敬,非行爱欲,万物即利来,常淡泊无为,大道归也。”
    此言一出,天地震动。
    因为这些话不是墨家学说之意,甚至不是杨朱之意。此乃《西升经》中的老子原话。由顾尊教授给刘焕臣。
    只因杨朱更近道家,而道家中隐世修行和杨朱中的“重生”之说极为贴合。所以刘焕臣就用此言。
    论道之时,天地为证。不愧是老子之言,仅仅是复述,竟然引来的极大的反应。
    众生望去,只见天地悠悠中有一无尽星河,滚滚万天无界限,亘古不变。
    “那是道门之大道!他不是墨家吗?怎么引动了道门大道?”
    世间道门修士皆是一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