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天师

第154章 写诗词

    “这傻子是什么人?”陈跃剑的眉微微皱了起来,隐隐带着几分怒气,在临桂县谁见到他不恭敬地叫声陈少,现在竟然有人敢当着他的面嘲笑他。这让他怎么接受得了。
    “对不起,陈少,他是我的侄子。他年轻不懂事胡乱说话,请你别和他一般见识。”韩丹琼惊慌地连忙道歉,得罪了陈跃剑别说韩斌,就连黄家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她又怎么不惊慌失措,韩丹琼连忙转头对着韩斌继续叫道,“韩斌,赶紧向陈少道歉。”
    看到韩丹琼惊慌失措的样子,韩斌也猜到他肯定是惹到了不该惹的人,心中也开始有点忐忑不安,也跟着道歉道,“对不起,陈少,我刚才喝多了胡说八道,请你别跟我一般见识。”
    “哼,这次我看在方家的面子上我不与你计较。不过你马上给我滚,不要让我再见到你。”陈跃剑冷冷地说道。
    “韩斌,你以后不要再来我家了。从今天起,我方家和你们再也没有任何关系。终止所有生意上的来往。”方东荣的态度异常坚定,刚刚他在心里已经不知道骂了韩斌多少遍,什么人不得罪偏偏去得罪王浩。
    他不怕陈跃剑怪罪,但是他不想因为韩斌而让王浩对方家的印象不好,要是他没有一点表示,怎么跟王浩交代。
    韩斌犹如五雷轰顶,一下子就楞住了。他怎么都想不到事情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他现在想的不是追方秋云,继承方家的财产。他们韩家的生意大多数是依靠着方家,要是方家终止了韩家的生意来往,韩家的生意基本上算是废了。
    “大哥·”韩丹琼还想要劝一下方东荣。
    “不要再说了,就这么决定吧。你送他出去,以后他不能再进我们的家门一步。”方东荣压根就不给她说话的机会直接打断她的话,方东荣纵横江湖数十年,怎么会看不出韩丹琼想做什么。想尽办法谋划他的财产他怎会有好脾气,要不是看在方强是他亲兄弟的份上他连韩丹琼都一起赶出去。
    看到方东荣坚定的态度,韩丹琼也知道他决定的事已经不可改变。只好无奈地拉着韩斌走出去。
    “姑姑,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刚走出大厅韩斌就着急地问道,他这种二世祖从来就没有经过这样的事,此时已经六神无主,只好求助韩丹琼。
    “你还好意思说,要不是你得罪的陈跃剑,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陈国豪的儿子,你惹他不是想要自己找死。要不是你胡来事情会闹到现在这种地步吗。”韩丹琼怒骂道。她怎么就挑了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去追黄燕。
    “我也不想的,我又不知道他是谁。姑姑,你就先不要骂我了,快想个办法先解决了现在的事。要不然我们韩家就垮了。”韩斌现在都后悔死了,他老爸要是知道他搞出这么大的事,还不打死他。
    “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下狠手了。”韩丹琼双眼中闪过一抹冰冷的杀机。
    “秋云,爹给你介绍两个朋友,他叫王浩,是爹的忘年之交,这是他的妹妹王小妹,你们年纪相仿,应该有很多话题聊。”方东荣直接将女儿叫过来,让她和小妹认识。这也是他的小心思,他想让女儿和王浩的妹妹搞好关系,以后有什么事王浩也能帮衬一下。
    方秋云和小妹正式见了个礼,或许是年龄相近,再加上方秋云得到父亲的暗示,带着小妹去专门招待女眷的桌位。
    看到现场的气氛有些沉闷,县丞有心活络气氛,“来来来,咱们且行个酒令,热闹一下如何?”
    黄县令犹豫了一下说道,“这提议不错,只是这么多贺者,若是一人斟酌一句,那这酒令要弄到什么时候。”
    方东荣一听要行酒令,连忙摇手道,“不瞒各位大人,我虽然识得一些字,但是行酒令如此高雅的游戏,我老方可做不来。吟诗做赋还是你们读书人来,我只在旁边听听便行了。”
    师爷笑道,“我觉得也没必要行酒令,我见席间有不少文人学子,下个月大老爷不是要主持县试吗?大老爷何不让席间学子做一篇命题诗词,一是助兴,二是以此来检阅我海康学子的文学功底。二位老爷认为这提议如何?”
    宋朝文风鼎盛,举行这种诗词会是很平常的事。他这个提议也是很正常。
    大宋以文治国,赵匡胤以陈桥兵变,得开大宋皇朝,这使他对武人很警惕,之后制定的国策是制止武人参政,建立一个士大夫政治制度,全国的地方长官一律任用文人。
    宋真宗赵恒特意写了一篇“励学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两句流传至今的诗句就是出自励学篇。这是告诉人们考取功名之后,才能得到财富与美女。所以这个时代家境稍微好一点的都会让儿子读书,就是让儿子参加科考。诗词是文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表现自己文思的一种方式。
    “你这提议不错,那就吩咐下去吧。让各位学子写一篇诗文呈上来,本官与县丞两人做评判,诗文第一者,本官出十两银子当彩金。”黄县令笑道,举行诗会这种事是他这个父母官最喜欢帮的事,这不止是一桩雅事,还表示其治下学子众多,也是其文治之功。如果能出一篇佳作,他脸上也有光。
    “那怎么能行,今天是家父寿辰,当然是由在下出这彩头。你们赶紧将大人的话传下去,让在场的学子写一篇诗词,由本县县大人与县丞大人评判,第一名者彩金三百两,第二名彩金二百两,第三名彩金一百两。”方东荣马上就将店中侍候的店小二叫过来吩咐道。这可是给他父亲办七十大寿,以方东荣现在的身份,已经不在乎钱财,在乎的反而是名声。这事传出去也是雅事一件。
    黄县令和县丞原本还想插一句话,不过看到店小二都走了,两人才无奈地相视一笑。
    原本像这类的诗词比赛,都会有一个题目,让写诗词的人环绕着这个题目去写。可是方东荣这个外行的人只是让人写诗词,却没给出一个题目,这就是说让学子随意发挥,写什么都行。
    黄县令和县丞觉得既然传话的人都已经去传话了,只是一场助兴的游戏之作,也没必要太过认真,大家高兴就好。
    这消息一经传出,在场的文人雅士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兴奋,最主要的是这次方东荣的彩金不菲,不说第一名,即便是第三名的彩金也有一百两,在这临桂县,已经可以买一栋不小的宅子。而且得了第一名也是为自己扬名。
    一时间找店小二要笔墨纸的声音此起彼伏,很多人都开始思考提笔写字起来。
    王浩原本就不是文人,只能看着席间的文人诗来词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作为现代人,他早就在课本中看无数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品,哪里听得下这些小镇文人低劣的诗词。
    “今日风雨来,明日夕阳美·”
    “梦中临桂道,长走见树林·”
    等等就像是后世打油诗的吟唱一直钻入耳中,王浩实感无聊,只想真诚地说一句,“写得是什么狗屁东西,这也叫诗?”
    “这怎么比赛起诗词来了?”王小妹从小在山村里长大,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况,觉得很意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