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喜事:农家童养媳

第二十章 想舅舅欲去府城

牡丹笑道:“其实我从前就认字的,只是后来脑子撞坏了,人变傻了,先前的事就都忘了,不过自从脑子好了之后,以前的事都想起来了,也记得自己是念过书的。”
李氏想起当年买她时候的情形,她是从北方来的一个人牙子手里买来的,约莫着好像听那人牙子说过,说她好像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也不知怎么流落在外了。大户人家里识字的人多,这么一想似乎也能对上了。
也是这李氏表面jīng明,实在也是个糊涂的,便信以为真,以为牡丹真是时候学得字,现在想起来了。她若仔细想想,便觉这里头很不靠谱,就算牡丹却是yòu时读书,放到现在也四五年了,绝不可能记得许多字,更不可能有现在这样文采绝佳,比书塾里的老学究学问还大,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
索性牡丹也怕人起疑,轻易不敢bào露,只说自己约莫认得几个字,勉强糊弄过去了。
李氏和牡丹敲定了种花,两人便商量着去买些花种回来。只不过好的花种只能在府城和省城这样的地方买,像他们这种地方根本找不到。而最麻烦的是,现在她们根本没有买花种的钱。
牡丹想了想,“娘,有句话我一直想问了,舅舅就在县里住,他做着生意,门路也广,怎么不见娘求助他?”
李氏面色顿时微变,沉声道:“别跟我提他。”
牡丹有些奇怪她的反应,她也是上回和李全一处去县里,才听说李氏有个亲哥哥的,李全也说不上来是怎么回事,反正兄妹两个就是不爱来往了。不过现在家里状况这么糟,不求助舅舅,就他们娘三个,就想做成点什么事也不容易。哪怕就是买花种,他们没去过省城,也不知道门路,到时候在哪儿买啊?
她跟李氏说这事,李氏却咬着chún不说话,其实说起她和兄长的恩怨,还是和那个狐媚子有关,当年秦江带个狐狸jīng回来,她吵闹着要把人赶出去,还找了一帮子相好的姐妹把那女人堵在胡同里,要脱了她的裤子让她丢丑。结果正好她哥哥李通新经过,不仅护住那女人,还严厉训斥她,说她这么做伤风败俗,肯定遭夫婿厌恶。
她心里自觉委屈,就跟哥哥大吵起来,后来才知道原来哥哥也喜欢那个女人,以至于那女人逃离秦家和人私奔,也是哥哥从中帮了忙的。也因为此秦江气倒了,自此一病不起,药石罔顾,终是撒手人寰。
她心里怨恨哥哥喜欢那女子胜过她这个妹妹,也再不跟哥哥来往了。兄妹俩好长时间没说过一句话了,偶尔有时候嫂嫂梁氏带着东西上门来看他们,她也不让进门。
一次两次可以,次数多了,大嫂也再没来过,这转眼都八九年光景了,这会儿再找上门去,就算她肯去,哥哥也未必会搭理她吧?何况她也真拉不下来这个脸来。
可这会儿家里状况这样,郁儿的束脩也不得不交了,这可如何是好?
她寻思了好半天,才道:“改日你跟郁儿去一趟府里吧,总之我是不会去的。”
她想着就算大哥不愿意认她,但到底秦郁是他亲外甥,总也不好不理吧?本来想让秦郁一个人去,可又想秦郁哪儿懂什么花种,将来种花的也是牡丹,还是让她跟着一起去的好。也好在两人还都是十三岁,年纪还,一起出个门也没什么。
牡丹是真想见见这位舅舅的,听李全说起,这是一个很侠胆仁义的人,为人义气,人面又广,让他帮忙这事没有不成的。至于花房先期的经营费,她想通过卖画赚出来。而想把画卖出去,卖个好价钱,也还得靠着舅舅的关系。不然就算他们拿到画铺里,人家也未必肯收。
说到底,这趟府城之行是势在必行了。
秦郁打出生就一直在村子里,从来没出过门,去的最远地方就是县里的书馆,一听说要去府城,高兴地又蹦又跳的。他也是还有些孩子心性,兴奋的一晚上没睡觉,第二天一早就抱着包袱坐在门口等着。
牡丹虽与他同岁,但她是两世为人,自比他成熟得多,一早起来收拾东西,又煮好了面,才去叫李氏起床。
李氏起来吃了面,因不放心秦郁,不免又多嘱咐了几句。
秦郁不耐烦道:“娘,你也是的,怕什么,有嫂子呢,真要出了什么事,嫂子也能应付。”
也不知为何,他近来对牡丹也多了几分依赖,总觉得这个只比自己大两个月的嫂子很可靠,莫名的就想依赖她。
牡丹也知道自己这个叔虽然聪明,但性子有些怯懦,又是孩子心性,平日里便对他也颇为照顾。原先秦郁对牡丹印象就很好,自从她像变了个人似得,便越发得他喜欢了。尤其是牡丹性子好,说话也得体,每每总叫他有耳目一新之感。
李氏听儿子满口全是牡丹,虽然有些不悦儿子这么喜欢她,不过一家子能和乐融融也是好的,若是牡丹能真心为了这个家,她也没必要再像从前一样苛待她了。
心里想着,不免催促道:“别那么多话,吃完饭赶紧出发吧。”
秦郁脆生生应了一声,埋头狼吞虎咽吃起来。一会儿吃罢了,两人出了家门。
他们这回还是向李全借了车,由他送他们去府城。
只是两次都借李家的车,牡丹也觉不好意思,特意给李全包了几个白面馒头,塞在他手里,“李大哥拿着路上吃吧。”
这是她一大早起来蒸的,还热乎着,握在手里,心都是暖的。
李全呵呵傻笑着,他肯专门送他们一趟,也不是为了图几句好话和一包馒头,一来是两家关系不错,二来也是他真心喜欢牡丹,就算两人没缘分亲近不得,只是看着她便觉心中愉快了。何况这丫头胆子奇大,跟她出去一趟又涨见识,又受惊吓,还真是受益匪浅呢。
三人上了车,一路往府城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