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振兴攻略

第二百九十八章 赵构居然还有个孩子?

当赵桓移驾到康王府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女人。
他一脸奇怪的看着宗泽,不是说生了吗?怎么还有一个?
【邢秉懿:宪节皇后,康王妃,靖国夫人。靖康之难北迁。途中遭金兵残虐,完颜宗贤将其绑于马背奔百里流产。他的父亲为邢焕,庆远节度使。】
所以说,这个女人肚子里也有一个赵构的孩子??
赵桓将疑惑的目光,看向了宗泽。
“官家,是侧妃潘氏生了王子。”宗泽解释了一句。
这个赵构感情有两个儿子?
“拜见官家。”邢秉懿先是诚惶诚恐的拜见了赵桓,自己丈夫在南边干的事,他能不知道?
她一个妇道人家,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打理康王府这一大家子,现在侧妃潘氏生子,官家亲至,让她松了一口气。
赵桓摆手示意邢秉懿起身,他笑着说道:“今日宗少卿告诉朕,康王府添了个大胖小子,朕来看看。”
因为他需要册封赵构的长子,这是恩荫惯例,他作为赵构的兄长,在弟弟家里添了男丁,而弟弟不在的时候,到府上看看,是一件很合理,而且很有必要之事。
于公于私,他到王府,都是合乎情理。
“把孩子抱过来看看?孩子取名了没?”赵桓笑呵呵的问道。
只是宗泽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情,说道:“官家,刚出生,还是不要来回抱了吧。”
而邢秉懿突然脸色数变,扶着柱子开始喘气。
导致赵桓有点没有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个情况?
“求官家体恤,不要带走刚出生的奶娃,他刚出生,就离开生母,太过可怜了。”邢秉懿哭泣的说道。
赵桓一脸惊讶,自己什么时候说要抱走刚出生的孩子了?
你康王的儿子,朕难道还替你养?
赵桓看着宗泽,看宗泽的脸色,才知道,连宗泽也误会了他。
都以为他到康王府,是要抱走这个刚出生的小奶娃?
朕是这么刻薄的人吗?
与赵构的皇位之争,是大道之争,跟个孩子有什么关系吗?
赵桓的确有用这个孩子,来牵制赵构,但是还没到如此地步。
“起来吧。朕没说要抱走他。”赵桓无语的说道。
邢秉懿之前没见过他,对他不了解也就算了。
宗泽呢?感情自己在朝臣心中就这么个没品的人?
“官家仁义。”宗泽大喜过望的说道。
而赵桓有些明白了,其实严格来说,赵构是现在大宋的叛王,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人质。
把人质控制在自己手中,才最安稳。
宗泽并不是误会了当今官家的为人,而是所有皇帝,都不会允许这孩子,继续留在康王府。
只是赵桓这个皇帝半路出道,可没那么多皇帝思维,所以,才有了误会这一幕。
凭什么你赵构的儿子朕要替你养啊!我家的米不是米呀!
而宗泽和邢秉懿却误会了,以为赵桓过来,是为了将这个刚出生的小孩带走。
这才符合一个皇帝必备的操作。
“抱过来看看吧。”赵桓还是决定看看这小孩。
刚出生的小孩子不好看,黑不溜秋的闭着眼睛,打着鼾,似乎这世界上没有比睡觉更重要的事了。
这赵构的小孩,长得还挺眉清目秀。
“起名字了吗?”赵桓问道。
皇帝家的娃,起名字都得宗正少卿负责,所以赵桓问的不是邢秉懿,而是宗泽。
宗泽打开一本宗卷翻了翻说道:“名为赵旉,取意为朱明盛长,旉与万物。”
赵桓点头,这名字很不错。
“可以,命妇人照看好孩子。靖国夫人若是有难处,可到宫里找朕。”赵桓看了两眼,让妇人抱回去了。
邢秉懿想了想才说道:“府中开支已经捉襟见肘。还请官家垂怜。”
赵桓品了品这话里的意思,才明白,是问自己要钱。
“府中没什么营生,只见出不见进,几个月,这诺大的王府,也坐吃山空了。”宗泽小声解释了几句。
赵桓看到的却是大宋皇室的贫穷。
大宋很有钱,但是却并没有落到老赵家的嘴里。钱都去哪了?
不在皇家,不在百姓手里,都被中间商们给侵吞了。
为什么康王府只进不出?
因为赵构这个康王,不在京中,是不给他俸禄的。
这也是元丰改制的结果,那就是在任的官才有俸禄。
这是为了解决冗费之事。
大宋的恩荫官占了六成以上,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到了靖康年间,没有实际差遣的恩荫官,统统没有俸禄。
“按制是要给这个小奶娃恩荫的,宗少卿,看看恩荫个什么官?”赵桓问道。
“按制拜为检校少保、官集庆军节度使,封魏国公。”宗泽小心翼翼的说道。
在现在的大宋,少保是个不能提的字眼,因为官家在大同府,因为种少保的离世三天没有好好吃饭。
直到现在,大家都潜意识的不提这个名字,省的勾起官家的心思,宗泽一看官家的脸色,就知道要坏事。
不提少保,还没事,赵桓平日里太忙,还想不起来这事。
宗泽一提,这个小娃娃居然拜少保,太糟蹋少保这个词了。
“封个国公就是了。”赵桓站了起来,走了出去。
宗泽俯首称是。
而邢秉懿却没有想明白,刚才看起来十分和煦的赵桓,怎么突然面沉如水,一脸的严肃。
赵桓为何如此模样?
他刚魂替宋钦宗的时候,朝堂内,群臣欺负他刚登基,朝堂外,金人欺负大宋军队军力衰弱。
如果不是种师道率领西军入城,以军力震慑群臣安稳朝政,朝堂外,种师道带来的十万永定军精锐,更是把金人赶了出去。
要说信任,赵桓最信任种师道,可惜这个师长一样的人,到最后依然被时间所带走。
还没留下个后人来,这也让赵桓极为无奈。
现在的赵桓不能听到少保这个字眼,所以大家默认这个职位空缺,也没人提出来要人补这个缺。
稍微了解点官家的官员,都知道,种少保这三个字,要比赵佶,在官家心中还要重要。
少保这个官职已经特指种师道了。
赵佶回京到现在已经月余,除了在大庆殿上,赵桓见了他一面之外,赵桓甚至连去艮岳宫的意思都没有。
倒是种师道的各种札子,到现在都在官家的袖子里揣着,时常翻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