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振兴攻略

第四百二十五章 齐安郡王

显然赵桓低估了李纲和河间军的执行力,河间军卒过年也都没回家,随时整装待命,救火如救命的四处扑火。
压根不需要赵桓的担心,并没有重大火情发生。
而此时的文华楼下,张棠华和李清照站在楼下,看着烟花下的赵桓和朱琏,两个人莫名的有些心酸。
李清照还好点,用了一首诗经里的诗词,去倾诉了自己的情愫,并没有入宫为嫔妃。
而且看赵桓到现在也没有这个意思。
而张棠华可是结结实实的婕妤。她看着这一幕,心里不吃味,那是假的。
“为什么官家喜欢她呢?”张棠华反思的问道。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好呢?
而李清照却摇了摇头,说道:“可能这就是朱贵妃的以退为进,不争为争吧。但也不太像,更多的是本性吧。恩宠这种事,谁能说得清呢。”
而此时的完颜宗干硬拖着王禀,来到了宇文虚中的府邸。
直到现在,完颜宗干还是王禀的俘虏,而来到宇文虚中府邸的目的,是完颜宗干想问问,大宋官家说的那个可能存在的计划,是否是真的。
干掉完颜晟,彻底扰乱金国的秩序。
“你不要看官家是一个仁善的人,但是对待金人的态度上,从官家登基到现在,就只有一个字,打。”
“战争不是儿戏,无所不用其极,才是常态。官家擅长阳谋,甚至更喜欢阳谋。但是阴谋是一点都不缺的。这事是我建议官家做的。”宇文虚中喝了一口热茶,脸上挂着怜悯。
完颜宗干的脸上带着些许的焦急。
宇文虚中说道:“你是我教出来的学生,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就是告诉了黑水司,又能如何呢?”
“官家既然告诉你,就不怕你告诉金人,现在的金人有空理会你这个远在汴京俘虏吗?”
“就是理会,现在的金国上下,谁不是盼着完颜晟死?哪怕是我不写信给金国的皇城司,完颜晟就不会死于非命吗?失去了一万一千三百骑的铁浮屠,完颜晟,哪里还有坐在皇位上的资格?”
宇文虚中的话句句扎心,扎在了完颜宗干的心头,他只能眼看着一切的发生,却没有任何的办法。
“宇文爷爷。这就是金人?怎么看的一点都不像啊?”赵臣夫在屏风后面,露出了个脑袋问道。
宇文重从屏风后面闪了出来,说道:“父亲,是重儿带着臣夫妹妹来大堂的,还请父亲责罚。”
“行了,出去玩吧。”宇文虚中满脸笑容的对着宇文重挥了挥手,严苛是宇文虚中一贯的理念,但是过年了,能适当的放宽些还是要放宽些。
“听官家的话,好好的做你的王家彦,金宋两国之战,你一个比大多数都聪明的人,能不知道个人在其中根本无济于事吗?”王禀劝说着。
“我还在金国的时候,你就收拢了不少的汉儿在你府上,早就知道了我皇城司监事的身份也没有告诉其他的宗亲,也保住了不少汉儿和皇城司察子的命。自己好好想想吧。”宇文虚中最后劝说道。
完颜宗干俯首拜别离开,魂不守舍的跟着王禀回到了驿站。
燕王府还在装潢,毕竟官家赐下的宅子,而且还是赐婚,肯定要从新收拾一番。
王禀熟睡之后,鼾声如雷,他忽然猛地醒来,旁边房间居然有了动静。
王禀赶紧起身,撞开了旁边房间的门,看到了房梁上悬着的完颜宗干。
完颜宗干在自杀,他跟个马猴一样,在空中不停的挣扎着。
“救你不救?救就把腿蹬两下,不救就别蹬腿了。”王禀看着房梁上的完颜宗干乐呵呵的说道。
完颜宗干怒气冲冲的看着王禀,这都什么紧要关头了?
王禀还好以整暇的回到屋中,拿出了佩剑,慢悠悠的割断了三尺白绫。
“噗通!”
完颜宗干掉了下去,他躺在地上,脸色酱红的看着王禀,不停的咳嗽着!
再差一会儿,他就死了!
“行了,死了一次了,鬼门关也过了一次,还没放下心思?”王禀抱着剑,看着完颜宗干问道。
“咳咳!”完颜宗干猛地躺在了地上,他知道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自己好像是个懦夫,甚至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
完颜宗干和王禀一起从黄龙府跑回热河,完颜宗干早就知道了王禀睡觉,但凡是有点动静就会惊醒。
他还是没有胆量自杀。
越聪明的人,越惜命。
“我为金国尽了忠了,也尽了力了,以后喊我王佑吧。”王家彦叹气的说道。
赵桓的过年是一个忙碌的年,皇帝同样是个过年加班加点的职业,除了房子大点,其实真没啥好处。
而且这超级大的房产无法变卖。更不能租赁出去收回成本,这是赵桓切实的想法。
他现在起了个大早,顶着个熊猫眼,穿上了朱琏绣的冕服,带着朱琏,来到了太庙祭祖。
太庙,这是赵桓第一次来到这里,挨个敬香之后,赵桓奉行传统去偏室的誓碑面前宣誓。
面子工程。
赵桓决定明年在燕京过年,这柴家后人都快死绝了,就留着两个冲门面的柴家人,还不是柴荣的直系。
都做到了这种地步,让儿孙宣誓实在是一件很过分的事。
要不砸了它?
赵桓看着面前石碑,最后摇了摇头,好歹是件文物。
不杀上书言事之人,并非不杀士大夫,赵桓很敏锐的感觉到了当初宋太祖的一些风采和执政的想法。
赵匡胤的目的,是让后世子孙广开言路。
可惜被赵光义用了一招鸡毛当令箭,把以文抑武,变成了重文轻武。两字之差,大宋的脊梁骨就被太宗皇帝给打断了。
赵桓终于费尽心思的把重文轻武变成了文武并重,甚至现在因为金国是主要矛盾,他还侧重了武人。
他想把这块碑文砸了,其实也是想让后世子孙,不守着祖宗之法过日子。
革故鼎新,唯有不断的改变执政的理念,不断的变革,制度才能够不断的完善。
赵桓最后还是没下去手,祖宗之法这四个字,跟一个大山一样压在大宋人的头上,真的是石碑的锅?
还是利益团体的纠葛罢了。
赵桓还是走出了太庙,带着朱琏向着大庆殿走去。
大宋过年的时候,还会把朝臣们聚集起来,开个年会,虽然是有加班费,但是总显得有几分不太厚道。
赵桓也是在和李纲商量之后,将朝会的步骤能简化就简化,能省略,本来一个时辰的大朝会从奏乐到舞蹈的大集会,简化到了一刻钟的时间。
皇帝下个诏书,恭贺一下新年,这一刻钟的时间,就当是朝臣们和自己拜年了。
草草收场,历年来最短的大晨会就这么结束了。
赵桓乘着车驾向着齐安郡王府去了。
齐安郡王赵士?(niao通褭),是现在赵家皇族的同知大宗正事,是现在整个皇族赵家人的族长,赵桓过年也是要拜见长辈。
当初章惇觉得端王赵佶轻佻,不堪担当大任,章惇支持的就是这个赵士?。
此人年少时有大志,勤奋好学,赵佶几次都想动手搞他,反而差点被这个大宗正依靠皇族的大宗正的身份给反杀了。
在正常的历史线里,赵士?是在赵构要杀岳飞的时候,上书为岳飞辩解,反而被秦桧诬告贪残险忍,朋比奸邪。
【齐安郡王:赵士?是赵宋北狩之后,一手策划了让赵构登基的人,也是他借着孟皇后的手,将皇帝的世系送回了太祖一系。】
【苗刘之变,赵构被迫禅让赵旉之后,也是他把赵构救了出来,再次支持赵构登基。】
【这样一个赵构的绝对支持者,在赵构要杀岳飞的时候,上书言:“中原未靖,祸及忠义,是忘二圣不欲复中原也。臣以百口保飞无他。”】
【赵士?一生只见过岳飞一次,时间很短,路过鄂州时,百般夸赞岳飞。】
【可惜赵构依然一意孤行要投降。付出了极大代价的赵构,在完颜亮再次南侵的时候,直接在龙椅上哭了。】
【最后赵士?落寞的离开了临安,被赵构逐出了京城,谪居于建康抑郁而终。】
【对你的忠诚度77/100,对大宋的忠诚度91/100】
赵桓去见大宗正,其实就是为了稳固自己在皇族里的威信。
“去年的这个时候,金兵行至汴京,太上皇问某,禅让与官家,是否合适,当时某以为官家有些维诺阴柔,属意康王赵构。”
“没想到一年的时间,物是人非。老朽当时老眼昏花,没看出官家还是一名英主,乃天人之姿,大宋中兴之主。”
“官家之贤,自前唐太宗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赵士?俯首说道。
“宗正言重了。”赵桓扶起了这名老人。
这帮宋朝夸人都是一套一套的吗?他暗自乍舌,自己这特么还没干啥呢,就把赵匡胤给比下去了?
这旺盛的求生欲啊,毕竟赵匡胤在太庙里,而皇帝在自己眼前,既然是拍马屁,昧着良心也要拍全套。把皇帝拍舒服了,才是正理。
不过,能够他能够坦荡荡的说出来,也算一个周正的人。
“这皇后娘娘倒是愈发的有了朝气了。这是凤琮,皇后且收好。”赵士?从宽大的袖子里,拿出一个玉器,外边八角,内雕凤翔极为精致。
“太祖传下来的皇后印玺。”赵士?解释了一句,大宋的皇后都是将门之后,凤琮有时候代表了一种皇族对朱琏的认可。
朱琏有些局促的看着凤琮,也不知道拿还还是不拿,赵桓点了点头,朱琏这才收下了玉琮。
“叔父,北地战事紧急,朕欲前往燕京主持大局。叔父如何看待朕这个想法?”赵桓问道。
赵士?扶着长长的白色胡子,想了想说道:“官家且大胆的去,汴京乱不了。”
“现在和当时八门进京已然大不同了。官家移驾万事无忧。”赵士?是皇族宗正,说出这句话来,自然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
至少保证皇族不会发生什么叛乱,事实上,现在的赵桓还是低估了自己皇权的稳固。
“倒是臣觉得岳飞此人堪当担任,现在一个校尉有些屈才了。”赵士?突然说了一句。
赵桓沉默,自己还以为岳飞是个那种极为死板的武将,结果现在这关系都走到了皇族大宗正这里了?
“臣也就路过洛阳时,在洛阳见了一面他,此人器宇轩昂样貌非凡,浑身正气,所治军卒,军纪严明无扰民之举,臣以为中原未靖,此人定大有作为。”赵士?继续夸奖着。
赵桓想起了岳飞被宗泽举荐,被种师道、种朴、种师中一次次的夸赞,没想到他这个浓眉大眼的武将,其实本身也是一个极善于交际的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