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振兴攻略

第四百九十二章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陈兴要去做什么?自然是去指挥自己的军卒。
他是军都,他的军卒在前线打仗,他却窝在医疗队里躺着。
他心里怎么可能舒服?
一个亲从拦着陈兴起来的身子,另外一名亲从用最快的速度,把那名女医师拉了回来,想要劝一下陈兴。
在三个人的阻止下,陈兴被拦在了医疗队。
“我这个伤势我自己心里有数啊,死不了人的,包扎下就行了。待在这里和待在朔州没什么两样啊。”陈兴还是想去,略微有些忿忿的说道。更新最快电脑端::/
可惜的是,女医师最终还是没有同意他的说辞。
女医师志得意满的离开了房间,自己还是战胜了这个莽夫,把他留在了医疗队。
当然,这是她自以为。
等到她再次来到医疗队的病房的时候,陈兴从病房里消失了。
陈兴最后还是带着自己的两个亲从,离开了义州,乘快马向朔州方向飞驰而去。
陈兴的伤势在他自己看来并不重,甚至连一处贯穿伤口都没有,最深的箭簇入体都没有一寸。
只是伤口比较多,看的比较吓人而已。
朔州守军要执行的是拦截金人万人队十天时间,给保州布防提供机会。
保州在鸭绿江的西侧,而义州在鸭绿江的东侧。
保、义州在鸭绿江的东西两侧,不管是失去了保州还是义州,对大宋在高丽的战略都是极为不易的影响。
保州正在用最快的速度搭建串楼以及从来州、山海关运来大量的蒺藜炮,还有无数的燕京军也在赶来。
保州的布防需要十天。
而这只万人队,很明显在突袭保州。
不给大宋彻底占领保、义两州的时间!
宋军毕竟新到大量的部队还在海上,准备从龙州登陆,这是金国最后占领保州的机会。
保州这地方很要害!
占领保州可以保证金人在鸭绿江西侧的利益,保证出海口的安全。
最主要的是完颜亶、完颜宗望、完颜宗翰都在辽阳城,如果宋人在保州彻底站稳了脚跟,那么辽阳就处在了宋人的兵锋之下。
金人对保州有不可失去的理由,宋人同样有必须占领保州的需求!
围绕着保州,金人和宋人开始了再一次关乎于国力的比拼。
从军事调度,再到后勤补给,攻城器械和守城的较量。
这次的较量以陈兴为代表的诸多大宋军卒,展现了他们钢铁一样的意志。
可惜,战争并非谁的意志足够顽强就可以获胜。
即使陈兴回到了朔州,指挥军卒迎敌。
但是撒出去的一千军卒,依旧没能够将敌人拦住十天、
反而被金人派出了三千人的军卒,直接把他们逼回了朔州。
而且即使真的牵扯住了敌人的军卒,也没有什么用。
陈兴得到了军报,对方有超过五个万人队!不停的向着保州方向前进!
所以即使拖住了这一万人,还有四万人兵临城下。
特别是金人的中帐大军从辽阳过来的完颜宗翰。
完颜宗翰的五万人的军卒,集结完毕的时候,沈从刚刚登陆龙州,紧急下令命令保州的军队撤军。
保州无疑是一座大城,至少围二十里的大城!
但是守城器械却极少,最关键的是无法复刻当初太原城的奇迹,也没必要。
毕竟保州在之前是渤海人,后来是高丽人,再后来是金人。
民心不在,根本无法动员高丽人陪着保州守军一起卖命。
没有必要的原因,是城里的百姓又不是他们大宋百姓,没有死战的理由。
沈从的额头上沁着汗珠,自己一来义州,就丢掉了鸭绿江西岸的重镇,保州。
他略带忐忑的向着汴京送了到札子。
而赵桓给的批复很简单。
【无须拼命。】
如果是安州的话,赵桓还要考虑考虑,毕竟涉及到了整个高丽半岛的情势。
但是保州的话,这一城一地的得失,对于现在的赵桓来说,根本无所谓了。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赵桓收笔,看着宣纸上的字迹满意的点了点头,自己的字写的倒是越来越好看了。
笔势刚健,力透纸背。
“将字画发到全军,告诫三军万万不可急躁。”赵桓停笔,看着宣纸对着赵英说道。
大宋的军卒,略微有些心急了。
这是他的最近的感觉。
不管是岳飞的绕开临潢乌沙堡,孤军深入向辽阳进发的军令,还是保、义州兵事,都显得有些操之过急了一些。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什么才是用兵如神?
打仗就像河水的运行规律一样,避开高处,向下奔流。
作战时,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
水因地形而制约它奔流的方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
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
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显然不管是岳飞、王禀、李彦仙这些将官附议岳飞的决定,还是类似陈兴这样的底层军官,舍命也要拉住敌人大部队前进的步伐,都略显得有些操之过急了。
现在的情势北地天大雪,砚冰坚。
不考虑任何情势,非要逆势而行,才是错误的决定。
赵桓并没有责罚沈从的意思,并且给了他在高丽半岛地区,便宜行事的权力。
包括并不仅限于攻击和防御,还有平叛。
妙清这个家伙在高丽地区称帝建元,赵桓认为这天下的皇帝已经足够多了。
这妙清无德无能,阴阳秘术玩的贼六,当皇帝这事,这么麻烦和劳累,还是不要让妙清免为其难了。
金富轼接到赵桓的诏命的时候,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现在高丽半岛上,最强的军事力量。
并不是高丽国的军卒,而是大宋军队!
三万燕京正军和七万辅军,铺在高丽和金国的界线上,足够的充足。
能够的得到赵桓的诏命对高丽国来说,无疑于天大的喜讯。
再加上本国的花郎军,足够将妙清挫骨扬灰!
在金富轼眼里,王楷是一个不错的主公,在开始登基的时候,也是励精图治,借助金国的力量,平定了汉阳李家的叛乱。
但是随后宠幸妙清,沉迷于阴阳秘术之后,整日不思朝政,金人兵锋至城下,王楷的表现可以用糟糕来形容。
这一切都怪妙清!
他想了很久,还是想让大宋的皇帝,派点官吏,来梳理一下高丽国的朝政、
只不过送出去的札子,如同石沉大海了一样,没有回应。
赵桓没有派出官员的理由很简单,现在还没到时候。
把高丽弄的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
那灭掉金国之后,高丽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他们窃土为国,这片失地,赵桓难道不用收复吗?
毕竟也是自古以来之固有领土。
赵桓长长的伸了一个懒腰,看到赵英面色沉重的递过来了一道札子。
他的脸色一僵,这刚忙完,哪里又出事了?
夜色已深,如果不是什么大事,赵英不会递过来这道札子,他会暂时按住不表,第二天才会呈上来。
现在看来,发生了什么不太好的事。
赵桓面色沉重的打开了札子,然后将札子奋力的贯到了地上!
“蕞尔小国!安敢如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