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建设

第72节

郭泗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见过郑钰铭身影,他想趁着正月初一拜见的机会多看郑钰铭几眼,所以七点不到就到总理事府门口等待,在寒冷的大门外,一直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得以进门,可当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大殿,却不见郑钰铭出现,而楚朝辉已经做出送客的姿势,这让郭泗怎么能甘心。
楚朝辉嘴角微翘,一向线条冷峻的脸部今天分外柔和。他今天心情愉快,看着东张西望的郭泗竟然觉得有点可爱,不如原来那么刺他眼睛。
“总理事一年到头忙于政务,每日鸡叫起床,无一日能怠倦,今日是历年起始,合该让总理事有轻松的一天,所以大家今天就不要打扰他了。”真正的原因是郑钰铭到天亮才得以睡觉,从不打鼾的人竟然打起响鼾,楚朝辉睡了一个多小时醒来后不忍惊动,决定让郑钰铭睡个痛快,至于借口,楚大将军稍微动动脑子就能编出一个。
“哦,原来如此!”郭泗失落,暗怪自己没有多为郑钰铭身体着想,原来郑钰铭在南埠当理事就非常忙碌,等到漪姬作乱,公子光被下毒后,更忙得分身乏术。
楚朝辉这么一解释,来拜年的贵族和大臣都觉得很有道理,最忙碌的人是应该享受这种新年睡懒觉的福利。从此后,吴国开始有了正月初一,家中最忙碌的人才可以睡懒觉的习俗,这种倒跟二十一世纪天朝的南方地区,正月初一由男主人做早餐的风俗类似。
三天春假一晃就过去了,正月初五一大早,吴王笙一身黑色金丝镶纹龙凤君王冕服,头戴白玉串珠九旒冕冠,坐在四匹马拉的黑色乘舆去迎娶田氏姬女,乘舆后紧随的是两辆豪华四轮马车,这两辆四轮马车一样是黑颜色,除了这三辆车外,其他的侍者和护卫都是骑马或者步行。
大秦婚礼仪式沿用周制,一样是三书六礼。迎亲的马车不同于后世的大红,而是用黑色的马车迎娶新娘,黑色是王族的象征,秦人不仅认为结婚是一件热闹事,更是一件庄重的事,所以要使用最尊贵的颜色。当然,只有天子和国君才可以使用正黑色,其他人只能使用浅黑色。不过严格遵守这样繁琐婚嫁礼仪的只有天子君王和贵族们,普通平民根本就没条件讲究这些。
吴王笙的乘舆一直驶到田氏居住的府邸,吴王笙亲自下车,先将随身携带的大雁当礼物交给田家。田家接了大雁不久,一身黑色深服的田姬女由侍女搀扶从府中步出,这时的新娘并没有盖头盖的习俗,只是脸上画了浓妆。盛装的田姬女先上了吴王笙的舆乘,吴王笙没有跟自己的新娘同坐车舆,而是坐到车夫的位置,在乘舆车夫的帮助下,驱动车轮原地转了三圈。
新郎驱动车轮转三圈,是男权时代男子掌舵、女子“出嫁随夫”的象征。
吴王笙转完圈,田姬女下了舆乘坐到后面的黑色四轮马车上。吴王笙则坐回自己的乘舆先行回宫,到宫墙大门口迎候。吴王笙在宫墙大门口接到新娘后,得先带着新娘祭拜先祖,告诉祖先和天地神灵,自己已娶新妇,祭拜祖先结束,由祭祀官引领新人完成夫妻拜礼,礼成,新人回到他们作为新房的宫殿进行最后一步——洞房。
“夫人,快来吃点点心!这可是明那里的好东西,别处吃不到的。”吴王笙的婚礼虽然因为热孝而简朴了许多,不过毕竟是一国君王的婚礼,婚礼的进行程序是一点都不能减免,吴王笙天不亮就起床沐浴更衣,只吃了一顿早点就一直忙碌到天黑,进了新房,看到案几上的点心,眼睛都快发绿了。
“明是明公子吗?”田王后的声音很温柔,脸部五官长得也柔和。
“嗯!嗯!”吴王笙非常饿,不过在宫廷礼仪官的盯视下,已经改掉用手抓食物的习惯,他夹了一块绿豆糕塞进嘴里,感觉非常好吃,连忙端起一碟递到田王后面前。
“大王,这...”田王后脸色微红,吴王笙对待她一点都不见外。
西侯派人向她家纳采就知道了,世子笙脑袋比较榆木是封地贵族间公开的秘密。虽然世子笙脑袋榆木,但是封地上贵族们还是非常希望将自家的姬女嫁进西侯府,因为世子笙是西侯封地唯一的继承人。
当这种好事落到田家,田家人当然是欣喜万分,田家人在封地上的地位立刻得到提升,随着西侯府送来的丰厚聘礼,田家生活质量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田王后是家中长女,小小年纪就家中帮着大人料理家务,比周围的同龄女孩懂事,西侯的封地是一块比较贫瘠的土地,田家虽然算是贵族,家境也只比平民好上一点。作为长女的田王后从小吃了许多苦。对改变自己家境条件的婚姻,有着感激。特别是去年秋天西司马兵压封地,西侯亲自带兵为撤离的人们断后争取时间,临行前跟儿子依依惜别的情景,让田王后想起就觉得悲壮,那时她在心底暗暗发誓,以后嫁给世子,一定尽心尽力服侍丈夫。
因为吴王笙智商等同于孩童,田王后心里就将吴王笙想像成一个孩子。不想一身君王穿戴的笙显现出了一种王室威势,在王庭礼仪官的指引下,顺利完成了婚礼仪式。这样的吴王笙让田王后有种错觉,他的丈夫是个英明神武的君王。
绿豆糕口味是苏式的,是郑钰铭家乡口味,作时添放了蜜糖、油脂,口感松软、细腻。田王后尝过一口后,立刻就爱上了这种点心。
“大王!这里还有。”田王后见吴王笙已经将一碟点心吃完,连忙将自己手中碟子递上。
吴王笙盯着碟子看了一会,才万分不舍地摇了摇头:“不行,孤不能吃了,明跟孤约定,一天孤只吃一碟甜食。”
田王后一愣,低头看着点心:“这种点心很难制作吗?所以公子让大王节制?”在田王后的的意识里,只有珍贵稀缺的东西,君王才不能尽情享受。
“明说吃东西得节制,孤太会发胖,甜的东西不能多吃。”吴王笙盯着碟子吞唾液,他希望新娘子再献一次点心,如果田王后再献,他为了不让新妇失落,就勉为其难地多吃点。
”既然明公子这么说,妾就不献给大王了。“田王后没看出吴王笙眼睛里的渴望,只是将碟子端回,一小口一小口的把点心吃光。
“...”吴王笙眨巴了两下眼睛,眼睁睁看着最后一点绿豆糕进了田王后的嘴巴。
田王后吃完绿豆糕,一抬头看到丈夫眼巴巴的样子,不由抿嘴一笑。
吴王笙失望情绪没有保持多久,侍者和侍女就给新婚夫妇上了晚膳。如今王宫内的厨房都由苏妇管理,菜谱也由苏妇制定,晚膳上的佳肴,有许多是田王后没有见过的花式作法。田王后用晚膳时,一边吃一边注意着吴王笙的喜好。
吴王笙用过晚膳后,困意袭来,摇摇晃晃上了床榻,头一挨枕头就进入梦乡。田王后站在床边愣了一会,才轻手轻脚帮吴王笙将外衣脱去,自己也脱了外裳挨着丈夫躺下。丈夫即使是个傻子,也是她在这个陌生王宫中最有力的依靠。
元宵左右,吴国王都康城比春节还显得热闹,得到二月二提拔人才考试消息的有识之士,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涌来。
第126章
吴国王都二月二的提拔考试分了文武两类。文试有对答、策论、明算,对答由太傅出题,策论是王颉,明算则是郑钰铭。武试除了武艺比试,还得考对答和明算,不过武试的对答和明算考题要简单点。
对答考的是考生对学过书本的理解,策论考的是考生对当时的时政、议题的品论以及提供出自己的意见。明算是自然科学。
二月二的考试日子定得比较仓促,在交通不便的时代,一个多月的时间,并不能让王庭渴求贤才的消息传遍全国,有的人即使得到消息了,因为行路困难,也赶不及到康城参加考试。古时,远游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因为考期定得仓促,提拔考试没有进行预考,到了二月二这天,只要在二月一日傍晚五点前赶到王都考试报名处报名的考生,直接进考场参加考试。考场设在了原来的太子府,现在的北学院。二月一号到王都报名的考生有三百多人。
其中非贵族考生只有三十七人,吴国国籍之外的考生有五十多名,他们来自卫、唐、楚、陈、许、燕、齐、鲁。最多的是卫国人,共有二十多名,他们大都是流亡到吴国的卫国贵族子弟。
从达城、南埠、山谷三地来的考生最多,有六十多名。其中有十六名平民,十一名山谷奴隶少年,占了总考试非贵族人数的绝大部分。
王颉带在身边的二十一名门徒,有九人报名参加了考试。他们是王颉游历诸侯各国收下的。距离吴国遥远的许、燕、齐、鲁诸侯国考生,就是因此而有,这九名考生如果不是跟随老师周游到吴,跟老师一起留在了达城,在自己国家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消息及时赶来参考。
到了考试这天,吴王笙亲自到场主持了开考典礼。吴王笙虽号称是亲自到场主持,其实他只需要坐在搭建的彩台上,朝参加考试的考生微笑就可。典礼贺词由郑钰铭、楚朝辉和太傅应付。开考典礼时间不长,只半个时辰就告结束。典礼结束后,三百五十三名考生手持号牌,进入了考场对号入座,负责考场安全和纪律的护卫迅速清场,除了监考官,谁也不许进内,禁止民众在考场周围大声喧哗。
第一天考对答和明算,第二天文武考生分开,文类考生还是在北学院考策论,当天就能结束。武类考生要去军营校场比试射击、刀枪棍棒和马术,比试时间要长点,需要三天才能考较完。
考生考完三天后就可以在王宫宫墙处看到结果。考榜会将文武考生成绩的各前五十名贴出,前十名由王庭斟酌录用,后四十名可以进入南、北两学院进修,学员食宿免费,困难者每月还可申请2金生活费补助。
二月八号这天,是考试出榜日,郑钰铭迷迷糊糊醒来,只见卧室中光线不明,可窗外却隐隐有人声喧哗。
“这么早起床干嘛?”楚朝辉发觉怀中空虚,闭着眼长臂一捞,将刚小心翼翼脱离他控制的郑钰铭又搂进怀中。
“应该不早了吧,外面人已经有走动声。”郑钰铭睡在里床,拿不到床头柜的机械手表看时间,看窗外天色,又弄不清现在到底几点,阴天的冬季早晨光线很昏暗。
床头柜的机械表还是原来被传送到山谷戴在手腕上那支,郑钰铭对于古老的计时器很不习惯,蔚山大军控制了王都后,能工巧匠收罗一空,有三分之一的工匠全家大小被送到山谷,分配到各个厂坊使用。别墅中找到的一支旧式机械表交给能工巧匠拆开研究,郑钰铭希望这些聪明的匠人能山寨出机械手表,好将原始计时器淘汰掉。
“是吗,我看下时间。”楚朝辉抽出抚摸郑钰铭光滑背部的手,拿起机械表凑到眼前看了一下。“才五点多,还早着呢,今天是发榜日,外面喧哗,应该是那些考生聚在宫墙边发出的议论声。”
楚朝辉说完,将机械表往枕头旁一扔,翻身压到郑钰铭身上,两手顺着腰际往下抚摸。“时间还早,我们正好有时间可以再做一次。”
“真的只有五点多?你可别又害我晚起!”郑钰铭不相信,一只手挣扎出被窝想去拿手表确定。
“当然是真的,骗你罚我睡外间。”楚朝辉将郑钰铭的手拖回被窝摁住。开玩笑,手表哪能给郑钰铭看到,那手表上的秒针再转三圈就到六点了,每天为自己固定在六点一刻起床的郑钰铭,如果看清时间后,肯定不会愿意再来次亲热。
以往亲热完,楚朝辉都习惯抱着郑钰铭再温存一会,今天奋战刚毕,楚朝辉没有赖在爱人身上,而是勤快地起床先为郑钰铭清理,还体贴地帮郑钰铭穿上内衣,将出门的外衣放到床边椅凳。
“你不冷?”郑钰铭睁开疲惫的眼睛,盯着光溜溜在卧室跑来跑去忙碌的楚朝辉狐疑。
楚朝辉呲牙一笑:“我晚点不要紧。”
武考的名次已经定下,楚朝辉到了九点只要去庭议处,在王榜上盖上大印就行。而文考还有个策论名次有争议,需要庭议才能定夺,所以郑钰铭必须在八点左右赶到庭议处和大臣定夺。
吴国的王榜发布,民生方面,必须吴王印和郑钰铭的总理事印同时加盖才能有效,军事方面,则是吴王印和楚朝辉的大将军印同时加盖才能执行。
“什么是你晚点不要紧?”
郑钰铭猜到什么,慌忙将手表拿起瞄了一下,瞄完时间,抬头冲着楚朝辉就大吼:“楚朝辉,你今天晚上给我睡你的大将军府!”
吼完还不解气,跳下床抬脚对着楚朝辉的两腿踹了两下才罢休。
楚朝辉的大将军府也就是军事总理事府,是他处理军务的地方,楚朝辉压根将那当成办公室,一天都没有在那睡过一晚。
楚朝辉抖抖腿,郑钰铭的两脚踢上去,对他好似一点影响都无。“你可不能罚我,我看手表时真没到六点,才五点五十七分。”
郑钰铭也没空跟楚朝辉多罗嗦了,慌手慌脚的往身上套外衫。他本来想七点前就赶到王庭议事处,跟几位大臣碰下头,确定文试第一名,可现在衣服还没穿好,时间已经快七点,显然赶不及了。
“哎!我看手表是五点五十七分,是没到六点,怎么能罚我。”楚朝辉一边往身上套衣服,一边闲闲的劝说:“我觉得最好不要将思中顶到第一名。”
郑钰铭穿鞋的手顿住:“为什么?”
楚朝辉带出来的卫青、曾游、周成,如三颗新星一样在吴国王庭升起,特别是卫青,年少英勇机智,逝去的西侯曾对卫青大加赞赏。
西侯在蔚山小道口,就是因卫青的接应才脱的险,卫青可以说有救王驾之功。王庭曾有人提议直接封卫青为伯爵,被楚朝辉用年纪太小为由否决。
霍思中霍思华兄妹、范津是郑钰铭亲手带出,这次考试,霍思中和范津都参加了。两人的对答、明算都排在了前五,霍思中是第二,范津是第三。两人的策论也在前五,因为对策论争议很大,名次未能排列先后,今天庭议,策论名次定下后,两厢综合,王榜的前五名次也就出炉。
郑钰铭眼热楚朝辉带的人取得的成就,心里为在幕后奉献的霍思中和范津不平,想为两人争取王榜一二的名次,让他们两人能有扬名的机会。
郑钰铭今天想早去王庭,就是想争取得到太傅和王颉对范津和霍思中的支持,让两人的策论能拿第一或第二,这样的话,计算综合成绩,霍思中和范津榜首一、二的名次就跑不掉了。
“文试王榜前十是到各郡县当郡守县治,咽喉口瞿城那里又不是最重要的郡县,思中只要能名列前三即可。”楚朝辉边往身上套着短裤边说理由。
“思中的民生策论本来最出色。”郑钰铭有点不平。
“那是我们认为的。”楚朝辉朝郑钰铭挑了挑眉毛。
郑钰铭听了有点泄气,参与评卷的人中,王颉是最开通的,但他对霍思中的民生策论也只是持欣赏态度,认为要成为真实,比较不现实。
“唉,只能妥协吗?”即使是从南埠经济模式中获利的蔚山贵族,也不能理解郑钰铭同时要发展农业和工业的经济主张。
“不能说妥协,只能说让各自达到自己的目的。”楚朝辉披上上衣走到郑裕铭身边,围住他的肩膀安慰:“那些贵族以为东海之滨才是吴国最重要的钱库,可是在我们心里却很明白,瞿城、咽喉口和周成的唐国边境处、蔚山,东海之滨都一样重要。”
东海之滨是吴国原来最重要的钱袋子,一向被认为是吴国最重要的对方。除了蔚山的少数贵族,其他贵族的眼睛都盯在那里。
这次文试王榜第一名,被他们认为最有可能去当东海之滨的郡守。
其实郑钰铭没想让霍思中去东海之滨,他想派霍思中去西北的瞿城、咽喉口,那里有卫青和曾游,霍思中到那里行政最有武力支持。
东海之滨的盐场以后会成立盐业总公司,直属总理事府管理,所以东海之滨的郡守并不如王庭百官和贵族们想象的那样权重。
楚朝辉觉得,既然王庭许多大臣以为东海之滨的郡守份量最重,那就让他们如愿,这样还更能显示郑钰铭的大公无私,让提拔考试成为公正客观地青云之途。
郑钰铭沉默了一会就想通其中关节,回抱住楚朝辉,将脸埋在楚朝辉赤裸的胸脯蹭了蹭:“是我激进了,思中的策论前五名已经肯定,这次庭议就是被评最末,思中的总名次也有三、四,足够他去西北地区了。”他还是应该徐徐渐进来改变这个世界。
“现在是不是不急着去庭议了?”楚朝辉胸前被郑钰铭蹭得心猿意马,又开始蠢蠢欲动:“你索性跟我一样,到八点以后赶去盖个章得了,这样我们还可以挤出半个小时再亲热一下。”
郑钰铭一听,立刻抬起头,双手对着楚朝会使劲一推,然后头也不回地转身打开房门,径直往盥洗室走去。
楚朝辉没有防备,被郑钰铭推得倒退了两步才停住,看着郑钰铭一瘸一瘸的走路姿势哈哈大笑。
吴国第一次的官员提拔文考,第一名是吴国二十五岁的世家子弟韩实,他的对答和明算是第一,策论被庭议定为第一,韩实在策论中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以两个第一的绝对优势高居王榜首位,也无可争议地被任命为东海之滨郡守。
第二名是范津,范津没有去地方任地方官,而是担任北学院的副院长兼行政总务。
第三名是王颉的弟子,他将被派到周成那里,担任周成军事管辖之地的民政官,行政府设在小海湾处,行政地定名为东南郡。
第四名才是霍思中,被指派到瞿城和咽喉口,那里合并称为西北郡。
进入文考和武考前十名的,蔚山地区一共有四人,除了范津和霍思中,还有两人来自达城贵族世家,他们的名次是武考前十名。
南埠和山谷的平民奴隶考生,进入前十名不多,考进前五十名的却很多,一共有十九人数,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到南、北学院进修,这也是郑钰铭让他们参加考试的目的。三年之后全国提拔考试,这些人将成为王榜前十的有力竞争者。
第127章
三月中旬的一个中午,吴国北部的祁门山脚,树木刚刚换上绿色新装,沟壑边的野花摇曳 ,阵阵微风将花草芬香传送进人们的鼻尖。
一只野兔蹲在小路旁的草地上啃着嫩草,突然,野兔停住动作,‘忽’地一下跃跳进灌木丛中,片刻便不见踪影,而野兔原来啃草的地方,跑来一只背部深棕色、颈项黑色、四肢毛色灰白的大狼狗。
大狼狗在草地上嗅了嗅,抬起狗腿撒了泡狗尿,留下自己的气味后,欢快地跑回草地一侧的小道上等候主人。
小道上行有一队骑马的行人,人数有十二、三人,全是年轻健壮的男子,打扮精练,胯下的马匹看起来相当不错,队伍末尾还有三辆装载货物的骡车。山脚的小道是上山山民走出来的自然道,不宽,勉强能容纳两匹马并排行走,也勉强可以通行骡车。
“大牛,这里离大贤的居所还有多远?”马队最前位置的年轻人长得非常俊美,一身青衫将他的肌肤衬得如玉如瓷,骑着一匹很矫健的白色骏马,这人却是应该呆在吴国都城的郑钰铭。
他们这队人马外表装扮成收购草药的商贩,郑钰铭是东家,黄钟扮成管家,大牛和马仁、护卫化妆成脚力和伙计。而大狼狗木头,是楚朝辉要求郑钰铭带在身边的,木头已经长成威风凛凛的模样,可以起到保护到主人的作用了。
“走路大概要一天,骑马也要三、四个时辰。”大牛听到郑钰铭问话,连忙纵马上前回答,大牛就是在祁门山脚下的居民,长到十岁就经常进山,他对这一带太熟悉了。大牛嘴里的一个时辰指的是两小时。
“这么说来,天黑前不一定能赶到?”郑钰铭抬头看了看天空,眉毛不由皱了起来。
早晨上路时,天空还是万里无云,到了中午却云层厚厚,将太阳也挡住了,而且东南风的力度也加大,中午的温度似乎比早晨还要冷。
“最快也要戌时之后才能到大贤居处。”在山区小道骑马并不比两腿走路快多少,只不过人骑着马走路省力多了。
“俗话说春冷必有雨。”郑钰铭担忧地看看了天空。戌时是晚上七点,他怕还没赶到大贤住处,马队的人就得淋得像落汤鸡。现在的气温不高,人和牲畜淋了雨很容易生病,要是感冒转成肺炎可是要命的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