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建设

第84节

“夫人,钟表制成了!”另一位王宫管事脸上神色激动,他是皇家钟表厂的总管,皇家钟表厂去年春天创办,将近一年才制造出产品,产品就在他双手捧着的大木盒中。
“哦,成了?”田王后大喜,让侍女接过大木盒打开,大木盒中是一外表比较笨拙的时钟,外壳用木头制成,一面覆盖玻璃,玻璃中有三根长短不一的金属针,下面是一个钟摆。
田王后将摆钟放到桌子上,摆钟均匀摆动,秒钟有规律的行走着。
“啊,这长针自己能动。”书房内的侍女惊叹。
“公孙司长真乃大仙,这钟表走动一月误差不到两分钟。”钟表厂总管赞叹。
时钟是公孙盘负责指挥工匠研制,三月份成功复制出了钟表锚式擒纵器,摆锤式挂钟提前一千多年出世。
皇家钟表厂股权不是吴王笙夫妻所有,吴王笙夫妻占了总股份的百分之四十,郑钰铭,楚朝辉、公孙盘三人各占百分之十八,另外百分之六奖赏了研制钟表工艺的几位大工匠。
田王后摆弄了一会挂钟,搞明白怎么使用后,才吩咐钟表厂的总管,让总管安排工厂批量生产,争取在丰收节前推向市场。
两位总管走后,王宫中各管事前来汇报各项事务,等田王后将管事都打发走,时间已近中午,吴王笙还没有从前宫返回。
“今天庭议事很多吗?”田王后走出宫殿,站在门口自言自语。宫道上看不见吴王笙的驾座仪仗,只一小黄衣匆匆跑来,那小黄衣是吴王笙贴身侍者,人比较机灵,颇得田王后看重。
“夫人!”小黄衣跑到田王后面前行礼,行完礼不说话,眼镜却打量着周围。
“跟我进书房。”田王后一看小黄衣表情,就知道小黄衣有秘密事禀报,想起吴王笙到现在还没有返回,小黄衣的禀报内容定和此有关。
等书房只有田王后和小黄衣两人,小黄衣才躬身密告:“夫人,王庭大臣要大王纳姬。”
“什么?要大王纳姬?什么理由?”田王后脸色立刻苍白起来。
小黄衣头低了下去:“大臣说大王大婚三年未得子嗣,为吴社稷着想,必须纳姬。”
有些大臣感觉到掌权的郑钰铭没有篡位想法,吴王笙的大王位置稳固,田王后肚子一直没有动静,吴国继承人空缺,这些人便起贪恋,想让自己女儿入宫为姬妃,诞下的长子便能成为吴国未来君王。
“明公子怎么说的?”田王后最重视郑钰铭的表态。
“明公子这次没有出声。”在这次庭议之前,有大臣到郑钰铭面前隐约表示,说后宫只有王后一人服侍吴王笙,太寒酸了,希望郑钰铭为吴王笙纳姬,被郑钰铭驳回。郑钰铭公开表示对纳姬反感后,有股流言悄悄在王宫流传,说是郑钰铭有私心,不想让吴王笙有后,因此才不给吴王纳姬妃。所以在此次庭议上,郑钰铭没有表态。
“都无人反对吗?”田王后明白郑钰铭的难处。
“当然有的,骠骑大将军、公孙司马、吴副司马都表示反对,认为大王和夫人还年轻,子嗣早晚会有。他们和那些提议纳姬妃的大臣在庭议上争辩起来。”这是庭议时间延长的原因。
田王后苦笑,自己肚子为什么没有动静,是她和吴王笙还没有夫妻之实。吴王笙就像个孩子,到了晚上夫妻间睡觉就是纯粹睡觉,不做夫妻间的密事,肚皮当然没有动静。对于不谙世事的吴王笙,这种事得由田王后主动去打破,可田王后因为羞怯和其他原因,就这么拖了下来。
只要夫妻之间还是纯洁,这个早晚就不可能出现。
“夫人放心,这次庭议大王大显神威,几句话就让那些大臣闭嘴了。”小黄衣脸上眉飞色舞。“大王本来垂目养神,忽然跳起来大声嚷嚷反对,说有夫人就足够,如果要他纳姬妃,得等他走不动再说。”
吴王笙本来打瞌睡,被某个大臣高声惊醒,有点不高兴,再听到此大臣还要求他娶小老婆后,更加不高兴了,因为西侯病危前曾交待过,要儿子有了后代就不要纳姬,要纳也得到三四十岁之后,妻子无法生育再说。西侯自己因为是庶子,在王宫从小遭受冷落,受尽白眼,他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有这样遭遇。
三、四十岁年纪在吴王笙心里是非常非常老了,其实他已经二十五岁。
田王后听到丈夫维护自己,心底趟过一股热流,再听到吴王笙说要走不动再纳姬妃的孩子话,不由‘噗哧’一笑。
“庭议对此事有没有定论?”田王后笑完又开始忧郁,这件事由不得她不去正面对待,王宫中又有几个有身份的女官在想法靠近吴王笙,真是赶走一批又来一批。
“最后是楚大将军建议,纳姬妃之事等大王而立之年后再议,在此之前,王庭不再讨论此事。”
“还有五年。”田王后心底一宽,丈夫孩子气的维护让田王后做了决定。
吴王笙没有回后宫吃午饭,直到傍晚才从前宫回来。
“蔷,我们下个月去蔚山游玩。”吴王笙表情很兴奋,对即将到来的远游期待。
“到蔚山?”田王后帮丈夫脱去冕服,取下冕冠。
“我喜欢达城。”吴王笙对达城有好感,那里有他和父亲在一起的温情时光。
“妾也喜欢那里。”田王后微微一笑。“是不是明公子也去?”
“是啊,都去玩。”吴王笙脱掉沉重的冕服,感觉舒服多了。
“哪里是玩,是去巡视。”田王后用手指点点丈夫脑门。
“明是去巡视,我们去是玩,孤要带蔷去爬蔚山。”吴王笙憨笑。
田王后盯着丈夫的憨笑心中一动。“大王,我们今天晚上来玩个游戏。”
“好啊!好啊!什么游戏?”吴王笙拍手。
“就我们俩的游戏,不能告诉其他人。”田王后脸上有点神秘,也有点红晕。
“哦,孤知道了,不告诉别人。”吴王笙点点头,过了一会又问:“连明都不能告诉吗?”
田王后的脸更红了:“只能我们俩做的游戏,不能告诉第三个人。”
“一定很有好玩。”吴王笙开始期待。
夜幕降临后,吴王夫妻的寝宫早早熄了灯火,黑暗寂静中,不时传来吴王笙的惊呼,只是惊呼声总发出一半就被什么吞没,之后只有隐隐约约微微的喘息声传出。
吴王笙夫妻做游戏的时候,唐国国君正在自己王宫秘密召见一位游侠。
“魁吉,汝想扬名天下否?”唐国君王面前站着一位矮小精悍的年轻人。
“大丈夫人生在世,当轻生死,能得千古留名,是魁吉毕生追求。”魁吉豪情万丈。
“好!壮士不愧是燕国第一游侠!”唐王的小眼闪着精光。“吴国落雁公子闻名天下,壮士如若将此人刺杀成功,大秦必人人知晓。”
“落雁公子?就是那第一美人?”魁吉对郑钰铭的名声早有所闻。
“不错,壮士想名扬天下,无再有比刺杀公子明成功轰动。”唐王现在最恨郑钰铭和楚朝辉,这两人让他失去国土,失去盐场盈利,还得赔偿吴国巨款。唐国的财政已经陷入崩溃,唐王认为能将财政扭转的途径,就是消灭造成目前状况的罪魁祸首,这罪魁祸首就是郑钰铭和楚朝辉,两人之中,又以郑钰铭为最重要。
“哈哈!不错,亏大王提醒!“魁吉是这时空燕国的游侠,从小立志要扬名天下,成年后是击剑能手,一直专注扬名目标。尽管魁吉很努力,只在燕国家乡博得点小名气。魁吉对自己不能大名远扬很不满,携了利剑周游诸侯国,希望找到扬名天下的机会。在唐国王都被唐王宠臣注意,推荐到了唐王面前。
“壮士如若成功刺死公子明,待壮士功成身退之日,孤封壮士为伯,一生用度皆由王室供养,世袭罔替!”唐王许喏。
“即可扬名,又能大富贵,魁吉怎可不做?大王放心,在下定取了那落雁公子性命!”魁吉大笑。
...
作者有话要说:游侠在韩非子的口中就是恐怖分子,韩非子认为古之游侠,轻生死,重然喏,不为谋利,但求千古留名。这些人做事很多时候不问是非,下面贴段游侠要离的小故事。
阖闾登王位后,得悉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此人有万夫莫当之勇,在吴国号称第一勇士。现在卫国艾城招兵买马,结连邻邦,伺机报杀父之仇,便成为阖闾的心头之患。
一日,阖闾与伍子胥计议,寻找勇土谋刺庆忌。子胥便推荐友人要离前往。传说,要离家在今无锡鸿山之北,大河头火叉浜口南岸,以打渔为业。生得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但智术非凡,有万人之勇,是当地有名的击剑能手。今鸿山十八景之一,东岭山上的“磨剑石”,相传就是当年要离磨剑的石块。
要离尽忠义之心,献用苦肉之计。据民间传说,一日在朝与阖闾斗剑,先用竹剑刺伤公子光的手腕,再取真剑斩断自己的右臂,投奔卫国找庆忌去了。要离走后,阖闾还依计杀掉了他的妻子。庆忌探得事实,便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修治舟舰,常在左右,同谋举事。
三月之后,庆忌出征吴国,与要离同坐一条战舰,顺流而下,偶得胜利,便在太湖战舰上庆功,要离乘庆忌坐在船头上畅饮之机,便在月光下独臂猛刺庆忌,透入心窝,穿出背外。庆忌则倒提要离,沉溺水中三次,然后将要离放在膝上,笑着说:“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刺我!”左右卫兵举刀朝欲杀要离,庆忌摇着手说:“这是天下勇士,怎么可以一日杀两个天下勇士呢?”又说:“还是放他回国,成全他吧!” 说完庆忌便倒地而亡。
第 148 章
五月底康城已经进入夏天,这天的气温比较高,虽然还是凌晨,如果不静心的话,还是感觉到热意,只空气中阵阵微风夹带的樟木叶子清香,吹到人身上,能使人感觉到清凉。总理事府后院的卧室内,有两人却不顾炎热,上下翻滚,拼死奋战,各自汗水流淌到彼此身上,早不分你我。
卧室外的挂钟敲了四响,卧室之内的动静方才渐渐平息。郑钰铭无力地趴在楚朝辉身上,宣告自己已经贡献出全部体力,再无作战能力。
楚朝辉闭目仰趟在靠枕上,半搂着爱人,两手留恋地在爱人光滑白腻的背部滑动。做爱后的静静相拥,让两人总是生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滋味,这时候,世上一切杂事离他们很远,只有彼此在共同呼吸。
美好感觉总是被用来打破的,卧室外一记钟响,惊醒迷迷糊糊的郑钰铭,卧室外的时钟是皇家钟表厂的样品。
“四点半了吗?”郑钰铭挣扎着想从楚朝辉身上起身,今天楚朝辉要带三千骑从康城出发,开始他的全国巡察,郑钰铭想亲自到北门送别。
“你不要起床送我了,再睡睡。”楚朝辉按住郑钰铭,让郑钰铭头枕着靠枕躺下。
楚朝辉先去西北郡巡察,然后去东北郡,东北郡巡察完,从小海湾坐船去南埠,到南埠巡查刚成立的水师。郑钰铭几天后也要带着吴王笙去巡视蔚山,在蔚山跟楚朝辉会齐后一起返回康城。
因为两人要分别二十天左右,离别前夜当然性情高涨,做爱差不多做了一宿,楚朝辉长年练武,体力比一直呆办公室的郑钰铭好几倍,一宿激战,楚朝辉小眯了一会,精神就恢复了一大半,而郑钰铭不睡个两三小时是恢复不来的。
“不,我还是送送你。”郑钰铭闭着眼咕噜。
“现在才四点半,时间还早,你再眯会起床,等会我叫你。”楚朝辉将郑钰铭脸上的湿发拢到耳后,俯首吻了吻郑钰铭。
“嗯,等等要叫我。”郑钰铭实在太困,嘟噜完便睡着。
郑钰铭这一睡睡到七点才醒,等他睁开眼,卧室中只有他一人,床前的板凳上有楚朝辉换下的睡衣,楚朝辉没忍心叫醒睡得香甜的郑钰铭,蹑手蹑脚起床后带着护卫直接去了兵营,领了三千骑兵出城开始了他的巡察各地驻军之旅。
也是这时节,一艘一千五百料的大木船行驶在唐国境内大河上,此船从鲁国和唐国大河交界处驶来,大木船底仓装满货物,船面上是押货的行商护卫和一些乘客。乘客中有些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被护卫指定呆在一个船仓。
“都不准乱跑,你们现在已经安全了,到了吴国边境接受卫生检查和消毒,登记资料,就可以去投奔你们亲友。如果不守规矩,到处乱跑,吾船主只能赶各位上岸。”一位木船头目只走到这个船仓门前大声训话,不走进船舱里面,他怕饥民当中有病会传染到。
“不敢,不敢,吾等一定听话,就呆在这里。”木船头目的话音刚落,这些饥民怕被赶上岸,纷纷表示自己会安分守己。
他们都是齐鲁两国人,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从吴的亲友家信中,得知吴国富裕,百姓安康,都生了向往,用吴国亲友接济钱财打点了关卡,躲过检查,幸运的上了这条大木船,另一部分没有亲友在吴,只听说到吴国有活路,便变卖家中财产贿赂关卡偷渡上船。
行驶在大河的木船不是全部都愿意搭载这些可怜的人们,像唐国、齐国、鲁国商人的木船,即使你奉上船资,他们也是不情愿的,唐国境内的士兵对他们搜查很严厉,难民对他们是麻烦,。只有木船上飘着金龙含火球的旗帜的大船,才会搭载他们。金龙含火球的旗帜是吴国国旗。
木船头目见难民都听话,满意地点点头,准备离开。
“东家,现在在唐国,吾等这样呆在船仓中无事吗?”一位年纪有点大的难民小心翼翼问道。木船在齐鲁两国行走时,难民们都是躲在仓底的避开检查的。
木船头目听到难民的担心,一脸不屑:“老儿放心,那唐国士兵无权上吴国商船检查,各位在吾木船上,就等于在吴国般安全。”
年纪大的难民脸上欣喜,压在心上的石头落地,他是鲁国人,鲁国边境处的唐国士兵并不是善茬,杀起偷渡到唐的难民毫不手软,难民越境入唐会消耗唐国粮食,唐王早已下了通杀令。
木船有好几面风帆,这天又是顺风,不过一日,木船就行到唐国都城外的大河码头。木船靠了岸,补充了水和一些吃食,码头边设的关卡士兵果然只是远远望着,不上大木船检查,只是其他诸侯国木船停靠码头,那些士兵都穷凶极恶的上去检查,拿足好处才会离开。
年纪大的老者从舱门看到唐兵呆在关卡不动,刚长舒一口气,却见几人从关卡处走出,径直朝大木船方向走来。
关卡处走来的几人形形色色,有两人看着像商人,有三人像学子,有一人像游侠。木船护卫见状连忙从跳板上岸,向这几人询问才知,这几人都不是唐人,他们是从唐国经过,想搭乘木船去吴。
木船护卫问清原因,看过各人关牒,让这六人上了船。六人中的精瘦汉子上船后,选了船头位置坐好,从行李包裹中取出一个葫芦,又掏出一个纸包打开,纸包中是肉干。精瘦汉子拔了葫芦塞子,一口酒,一块肉干地吃了起来,干肉的香味传进难民船舱,引得难民们口水连连。
“这位壮士,请问是哪里人士?”木船头目走到精瘦汉子身边。
“鄙人魁吉,燕人,欲往吴国求富贵。”魁吉大大刺刺。
“哦,去吴国求富贵?壮士是武人还是文士?”木船头目来了兴趣。
“武人!”
“壮士必定武艺高超吧!”木船头目在魁吉面前坐下。
魁吉自傲一笑:“百人中可取首颅。”
木船头目闻言不由对着魁吉竖起拇指:“壮士真英勇,不过可惜,壮士今年前去吴国并非最佳时机。”
魁吉一惊,这木船头目怎么好似知道他去吴国要做什么?魁吉斜眼注目这木船头目,一手悄悄按住剑柄,只要木船头目对他怀疑,他便取了这人性命。
木船头目浑然不知眼前游侠已经对他起了杀意。木船负责人只是以常理来推断魁吉去吴的动机,因为不少人都是听说吴国取材不设门第栏槛,吸引他们去碰运气。木船头目以为魁吉就是其中之一。
“吴国明年的二月二才有提拔考试,壮士现在前去,怕要再等半年。”提拔考试隔三年一次,明年正好距第一次提拔考试整三年。到吴国去求官的人士,一律要经过提拔考试筛选,文有文试,武有武试,康城中已经聚集不少国家的文武人士,就等着参加明年的二月二考试,为自己博个前程。
“哈哈,只不过半年,魁吉等得!”魁吉一听才知自己误会,松手离开剑柄。“能定出提拔考试之人必定不凡吧?”
魁吉希望郑钰铭越有名气越好。
“那当然,吾国明公子是天上谪仙下凡,吴国有明公子庇护,方有如今安定。吾国公子大名,哪个小民不知!哪国诸侯不闻!”木船头目脸上骄傲,仿佛他就是公子明。
“呵呵,名扬天下最善!”魁吉兴奋,他已经开始想象自己成功刺杀郑钰铭,天下震动的场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