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建设

第93节

“拖住赵轩是让他晚点回去筹军?”郑钰铭点出楚朝辉用意。
“是啊!”楚朝辉声音拖长。“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黄钟带着卫舒庆已去楚国活动,我得为公子适多争取点时间。”楚朝辉希望公子适在黄钟的帮助下,能赶在赵轩领兵攻打唐国前借到楚军。
郑钰铭微微叹了口气,想那赵轩在驿馆还做着瓜分唐国的美梦。
“不要拖得太久,引起赵轩怀疑就不好了。”
楚朝辉沉思一会,码算了下各方运作要用的时间。“那就让他明天来跟你道别。”
赵轩心急着回国,可等了三天,楚朝辉才有答复,郑钰铭伤势好转,明天可以接见赵轩君臣。
第二天,赵轩君臣一大早就将行囊收拾好,准备探望过郑钰铭就直接动身回国。
赵轩君臣在达城护卫的保护下,坐着四轮马车从驿馆去郡府,一路上,赵轩看到达城大街上到处聚着大声嚷嚷的人群,人人脸上带着悲愤,许多人口中痛诉唐国君王,人群中要为明公子报仇的呼声起伏不断。
“殿下!明公子很得人心呐!”骑马走在赵轩四轮马车一侧的武铣感慨。
赵轩默默观察达城百姓面部表情,心底暗自对比,如果他遇刺伤势有郑钰铭那样严重,赵国王都的百姓会不会如达城百姓这样情绪激动?
“殿下,明公子有如此民心,与赵国不利。”伯耀策马靠近赵轩车窗低低说出自己的担忧。
赵轩双唇紧抿,眉头微皱。伯耀又低低嘀咕了一句:“那明公子要真如报纸上说的病危就好了。”
赵轩闻言,眼睛快速扫视了下周围,发现除了他无人注意伯耀这句嘀咕,才放心地狠瞪伯耀一眼。
“伯耀,在外说话慎重!”
伯耀和赵轩从小一起长大,在赵轩面前说话不像别人那样顾忌,赵轩从不因伯耀说话鲁莽介意,因为伯耀对赵轩的忠心无人可比。
穿过义愤填膺的人群,赵国君臣抵达郡府,郡府护卫引领赵轩去见郑钰铭。
郑钰铭的卧室在后院,前院是议事处,议事处人来人往,进进出出的官员繁密,有武官,也有文官。穿过前院,行走的人变得稀少,走到后院郑钰铭住处时,更是冷冷清清。除了精卫,竟然见不到侍者和侍女。赵轩见此情景,心底不由猜测,难道郑钰铭真的伤势很重?重到都无法处理政务?
在赵轩的意识里,郑钰铭作为吴国实权人物,即使重伤不能起床,也不能让大权旁落,群臣应该守在郑钰铭卧室前等待命令。赵轩进府后见到的情景,太像郑钰铭重伤导致大权旁落。
不光是赵轩这样寻思,伯耀和武铣也同样这么猜测。
郑钰铭的院子里太幽静,院门外倒有众多精卫把守,院内只有大牛抱胸站在房间走廊下。卧室内的床上躺着郑钰铭,床前趴着木头,除此之外,只有一位年轻的士兵在卧室外伺候。这样的情景,看在赵轩君臣眼里,好一派凄凉。
第 161 章
郑钰铭自被蓝光传送到大秦后,七年多的时间,过得比在二十一世纪都忙碌。一年到头,忙得从来没有清闲的日子。不过让郑钰铭没有想到的是,希翼的悠闲日子在身受重伤后来到了。
“公子!赵太子殿下前来探望!”卧室外的勤务兵进来为赵轩通报。
“快请进!”郑钰铭连忙从床上起身穿鞋。
“公子当心!”勤务兵上前要搀扶郑钰铭。
“我自己能走,你去请赵太子进来。”郑钰铭摆摆手,他现在的伤势已经好了许多,走路没有问题。
郑钰铭和楚朝辉两人在生活中都不喜欢被一大群人环绕伺候,习惯自己动手。两人不论是在蔚山,还是在王都康城,一直没有使唤过侍者和侍女。平时除了有苏妇打理,只让值班的警卫兵做点杂物。两人能自己动手解决的事情,尽量自己解决。
“太子殿下!我家公子有请!”大牛做了个请的手势,让赵轩进了卧室,伯耀和武铣却被挡在了卧室之外。
赵轩走到郑钰铭的卧室门口,正好看到郑钰铭慢腾腾起身往卧室门口移步,而郑钰铭身边的年轻警卫兵竟然就这么丢下自己主人走开。
“钰弟!小心!”赵轩横了警卫兵一眼,一个健步冲到郑钰铭身边扶住。
郑钰铭和楚朝辉都没有贵族架子,跟身边的人相处随意,久而久之,亲卫们在两人面前都不拘束,举止较随意。士兵随意的举动,让赵轩以为警卫有意怠慢郑钰铭。
“殿下,我自己走。”郑钰铭抗拒。
赵轩猛然扶住时,一只手碰到他的左肩膀,疼得郑钰铭呲牙。郑钰铭的左肩被魁吉刺伤,伤口刚结了疤,还包着纱布。
“钰弟,汝贵为公子、一国总理事,怎可无侍者侍女于左右侍候?”赵轩见弄疼郑钰铭,慌忙松开两手,赵轩从未照顾过人,也不会照顾人,现在想表现下体贴,反倒使郑钰铭痛苦。
“钰铭的伤不算重,医者有嘱咐,多走动对身体有好处。”郑钰铭一边抚着左肩跟赵轩拉开距离,一边邀请赵轩入座。郑钰铭并没有听出赵轩在为他忿忿不平。
赵轩在一张红木靠椅上坐下,坐下他后他打量对面软躺椅上的郑钰铭。
“殿下请用茶!”警卫兵为赵轩倒上热茶,又为郑钰铭倒上杯白开水。郑钰铭在吃中药,不能喝绿茶。
赵轩透过热茶白烟仔细打量郑钰铭。郑钰铭脸上因为少了血色,皮肤白得惊心,却使五官更加鲜明。乌黑的头发没有戴冠,只头顶束扎披散肩头。全身穿着一套淡青色二十一世纪太极功夫衫样式的绸衣。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清雅之极,全无半分散漫,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无法言喻的风流。
“殿下何时启程回国?”郑钰铭抿了口白开水开始了客场话,问完等了一会,赵轩没有反应,奇怪之下,抬眼看去,却发现赵轩眼中泛着痴迷。
“殿下!”赵轩如此露骨死盯,郑钰铭有点难堪,不由高声提醒赵轩。
“咳...为兄今天就启程归国。”赵轩醒过神,脸上微微发烫,他清了清喉咙,直起腰板,正襟危坐。
“如此匆忙启程,伤势恶化就是吴国罪过了,殿下还是养好伤回国才好。”郑钰铭放下手中杯子,上下扫视赵轩,赵轩的手臂和腿部还包着纱布。郑钰铭觉得利用伤势可以多拖赵轩几天。
赵轩听到郑钰铭关心他的伤势,心中一暖,身体微微倾向郑钰铭。“多谢钰弟挂记!为兄也想多呆几天,等钰弟康复再归。可那唐王遣刺客行刺,害钰弟重伤险些丢掉性命后还在逍遥。为兄现在心急如焚,想早日回国,发兵伐唐,为钰弟讨回公道。”
赵轩不但嘴上说得激昂,眼中还情意深重。
郑钰铭有点吃不消赵轩的温柔攻势,他垂目避开赵轩视线,心底暗自腹诽:你赵轩不顾伤口想早点回去,不过是想率兵抢好处罢了,偏偏要说得这么天花乱坠,好似对唐发兵就是为了别人。
“殿下如此厚爱,钰铭感激不尽!钰铭受伤事小,殿下贵体安康事大,望殿下三思。”郑钰铭心知留赵轩是留不住了,不过该说的客气话还是要说的。
“钰弟放心,为兄从小就在军营磨练,这点小伤于为兄无碍,等到将唐王擒获,为兄亲押庸王来吴国跟贤弟欢聚。”赵轩越发的情意款款。
郑钰铭听完忍俊不禁,赵轩能不能踏上唐国土地都是问题,竟然还想着亲手擒拿唐王。
“那钰铭就在蔚山等殿下凯旋!”
赵轩瞧着郑钰铭的笑脸,想起进郡府后所见情景,心底突然升起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升起后,就开始疯长。
“钰弟,你这次受伤后,楚大将军好似不让你处理政务?”
赵轩之所以认为楚朝辉在夺权,跟赵轩自身经历有关。赵王最初让赵轩监国时,赵国王庭大臣并没有以赵轩为主公,他们依然效忠赵轩的父亲,事事只向赵王禀报。
赵轩最初一年监国,只有小部分权力。赵轩忍耐了两年,暗暗扶植心腹,拉拢权臣,监国的第三年,赵轩掌控了实权,王庭局面与当初相反,赵王宫殿门前冷清,太子府邸前热热闹闹。赵轩今天在郡府所见情景,郑钰铭现在的处境跟他失去实权的父亲太像了。只不过赵轩越是大权在握,越是在明面上对父亲恭敬。
郑钰铭叹气:“是啊,什么都不准钰铭过问。”
姜圭要郑钰铭静养,楚朝辉便将一切事物都揽了过去,并且不准蔚山文武官员去打扰郑钰铭,谁若违犯,楚朝辉不问缘由,全部赏赐二十军棍。有人忘记楚朝辉的警令,习惯性地去跟郑钰铭请示政务,结果被值守的精卫摁在板凳上劈哩叭啦抽了二十小棍,自那后,人们再不敢随意去后院打扰郑钰铭。
赵轩心中笃定,觉得楚朝辉一定是趁着郑钰铭受伤夺权。楚朝辉给赵轩的感觉就是一个霸道的枭雄,赵轩认为那种人物不会甘心屈居人下。郑钰铭性格温和,太容易被楚朝辉掌控。
“楚大将军过份了。”
郑钰铭摇摇头,为楚朝辉辩解:“朝辉也是为我着想。”
赵轩见郑钰铭大权被夺还为楚朝辉说话,心底又嫉又酸。“如若大将军错待于你,钰弟可去赵国,为兄必以社稷相托。”
郑钰铭惊愕地看着赵轩,想不通赵轩为什么要对他说出这样一番话,楚朝辉怎么就给赵轩感觉会错待他呢?
赵轩见郑钰铭惊讶,怕郑钰铭不相信自己诚意,攥过郑钰铭放在大腿上的手紧握。“赵轩诚意发自心扉,钰弟切记!”
在赵轩看来,郑钰铭现在还没有清楚楚朝辉的野心,还没有醒悟过来。赵轩在郑钰铭没有认清楚朝辉真面目前,不能直截了当让郑钰铭抛弃楚朝辉,投奔赵国,或者跟他联盟压制楚朝辉。只能半明半暗留下邀请。
郑钰铭慢慢从赵轩手掌中抽回自己的手,这才明白赵轩是误会楚朝辉将他权力架空。
“多谢殿下美意。钰铭是因兄长公子光遗命才留在吴国,钰铭不能不顾王兄心愿。”郑钰铭有点哭笑不得。见赵轩不肯死心,还想再说服,赶紧举手阻止。
“殿下不要多说,钰铭不会离开吴国。”郑钰铭没有让赵轩解除误会的意思,赵轩误会他跟楚朝辉有矛盾对吴有利。“殿下!钰铭身上有伤,不能送殿下一程,请殿下见谅!”
赵轩失望,不过他觉得自己虽然没有达到将郑钰铭拐到赵国的目的,但能让郑钰铭明白楚朝辉的野心,应该会让两人产生隔阂。
“那为兄这就告辞了,希望我们早日相会!”赵轩起身跟郑钰铭辞别。
郑钰铭脸带微笑,跟着起身相送:“钰铭就在蔚山等候殿下凯旋之音!”
赵轩带着伯耀和武铣出了郡府,上了四轮马车,君臣一行出了达城北门往康城方向行驶。从原路返回赵国。
赵轩启程回国的时候,黄钟已经带着康城卫家族长卫舒庆抵达了楚国。到了楚国,两人分别行动,卫舒庆去联系卫氏族长,黄钟则寻线人去游说楚国左、右大夫。
亡国公子适在楚国过得很不如意,当初他匆匆逃出卫国,本来是到陈国避下风头,等赵轩怒火过去再回卫国。不想赵轩不仅仅是发怒火,还发兵攻伐,短短时间,卫国沦陷。公子适的兄长太子自焚殉国,卫王开城门求和。卫王投降后,和妻姬儿女被软禁在赵国某地,不过两年,卫王一家大小生病离奇死绝,卫国王室血脉,只余深恨赵轩的公子适一人。
卫国被灭后,陈国对公子适态度模棱,公子适怕被陈国出卖给赵国,只得继续逃亡到楚国。公子适出来时携带金银财宝不多,如果不是卫家族长带着族人到楚国追随,公子适不要说复国,生活都要陷入困境。
公子适虽有卫氏一族扶持,可是想借助楚国之力复国的愿望却越来越渺茫。楚王收留公子适是为了恶心赵国,并没有真心帮助公子适。公子适在楚国呆了三年,眼看复仇无望,不由越来越颓废,就在公子适天天借酒消愁之际,卫氏族长带来一人,给他带来了希望。
第 162 章
楚王喜百伎,百百伎中最喜欢的是角抵戏,楚国百官投君王所好,想尽办法寻觅精彩的角抵戏取悦楚王。这天,吴国一商人通过左大夫,献上一出内容新颖的角抵戏供楚王欣赏。楚王最宠信左大夫,接受了左大夫的推荐,在王宫内大摆酒席,召集王庭众臣和姬妃幼子一起观赏。
角抵戏由原始人跟野兽相斗演绎而来,一般戏中有两艺人戴假面分饰勇士和兽,两两相角、以力的强弱裁定胜负的角抵竞技。
吴国商人敬献的角抵戏表演手法与以往很不相同,表演者不是两人相角竞技,而是以表演内容为主。表演过程中也不同以往那样只有简单锣鼓相伴,整个过程拌有各种音乐,令人稀罕的是,角色在表演过程中还说着台词,让观赏者明白戏中在发生着什么。
表演一开场,一勇士没有化妆,只全身劲装,身佩大刀,口称自己为武松,周游诸侯国六年返乡,傍晚行至一冈附近,腹中饥饿,欲寻一处村落买些吃食。
村人将食物卖给武松后,好心劝告武松不要前行,告知前方有恶虎伤人,恶虎已伤人无数,百姓围剿不敌,只得绕冈行走。村人劝武松住宿其家。武松怀疑村人是想从他身上多得钱财,当即不理,吃饱自行上路。
走至名为景阳冈的地方,武松坐下小憩,喝起从村人那兑换的青酒,不想这青酒味道极好,武松一下将三葫芦青酒全部喝光,喝光后酒力发作,找了一块光滑大青石,仰身躺下准备睡觉。这时,配音急管繁弦,乐声紧张,山雨欲来,一只吊睛白额大虎在狂风呼啸中扑了过来。
吊睛白额大虎出现时,楚王君臣都吓了一跳,周围服侍的姬妃和侍女更是吓得花容失色,因为吊睛白额大虎妆扮得太像了,好似真虎到了面前。
人虎相遇,乐声动魄惊心,观看者人人提心吊胆,为勇士武松担忧。醉酒的武松丢失武器,空手双拳跟白虎搏斗,搏斗过程一惊三险,撞人心弦,终以武松英勇胜出。
表演结束,楚王率先拍桌叫好,群臣跟着称赞,表演的艺人获得极丰厚的赏赐。
“爱卿,不知武松在何方?孤想召见勇士。”楚王侧首向宠臣左大夫询问。
抵角戏中的武松设定为楚人,武松喝的酒是楚国名酒青酒,增强了表演的真实性,再加上台词有板有眼,以至于楚王认为武松打虎真有其事。
左大夫一愣,他没想到楚王会将百抵戏当真,稍一寻思,起身奉承:“大王当年箭射猛虎,英勇强于武松,艺人不过是据此表演。因大王勇猛,国中虎贲勇者才比比皆是,武松乃吾国众虎贲!”
楚王年轻时打猎遇到猛虎,猛虎被楚王和护卫的乱箭射死,那猛虎身中百箭,跟刺猬一样,楚王用的箭枝和护卫一样,他射出的箭有没有设中无人知晓。不过当时在场的人都欢呼是楚王将猛虎射死。
“哈哈,爱卿真不谦逊!”楚王扶着山羊胡须非常高兴。
“微臣只是说了事实。不会如赵国臣民那样自我夸耀,将他们的太子赵轩夸得勇如天人。”左大夫话锋一转,扯到了赵轩。
楚王一听到赵轩两字,脸上就显露不豫:“不过是一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大王应该教训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左大夫进言。
楚王默想片刻,摇了摇头:“为一狂妄小子大动干戈不值。”
楚王很想教训赵国,不过作为一国之君,伐赵必须倾全国之力才能胜利的道理还是明白的。
“教训赵轩小子,何需大王亲自动手!”坐在宴席上的右大夫突然起身谏言,右大夫跟受楚王喜爱而爬上大夫之位的左大夫不同,右大夫出身大世家,是楚国大世家在王庭的代表。右大夫不轻易开口,如果谏言,楚王一般都会重视。
“哦,爱卿有良计?”楚王虽然日渐昏庸,心底其实还是清楚右大夫比左大夫有能力。
“卫国公子适受赵轩陷害国破家亡,恨不得生啖其肉。大王如若借其兵马,公子适必全力以赴寻赵复仇,那赵轩必受教训。”
赵楚世仇其实就是赵国和楚国当权贵族之间的利益争夺,右大夫身为楚国大世家代表,当然对赵轩没有好感。当吴国商人游说右大夫到楚王面前进言帮助公子适,右大夫立刻答应了。
“这几年多有天灾,孤不想多征赋税。”
楚王皱眉,借兵给公子适伐赵,就等于楚国为公子适提供兵力和财力,这样一来,楚国付出的代价太大,楚王不乐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