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77节

这就证明,其实有四位学者的提名人,都是一样的。
没办法,孪生素数猜想的光芒太刺眼了,直接让其他人黯淡无光。
弗朗西斯咳嗽了一声:“按照惯例,半个小时讨论时间,然后开始不记名投票。”
底下人都鸦雀无声。
弗朗西斯耸了耸肩:“看起来大家都没有什么想讨论的欲望……不过呢,形式还是要走一下。”
投票并非匿名,每个人的选票上都印得有自己的名字,收上去后由秘书长直接现场公开唱票,最大程度的限制了徇私舞弊。
有位副主席心有不甘的用日式英语嘀咕了一声:“可是志村君的研究也很重要。”
周围人纷纷侧目。
这位先生来自岛国,二十余年前就办理了绿卡,顺理成章地换了国籍。
但是显然,相比于土生土长的有色人种,他对自己的故土依然充满热爱。
半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弗朗西斯清了清嗓子:“好了,现在,让我们开始投票吧。”
*
如果说ams年会的前两天,都属于开胃小菜,那最后一天的总结大会,就是不少人翘首以待的重头戏了。
乔御的位置在第五排。
第一排是年会主席团,二三排是学界内部德高望重的大佬,譬如佩雷尔曼,就在第二排。
能坐上四五排的位置,已经是青年学者中的定格待遇了。
因此,四五排也是媒体关注的重点,毕竟历届大多数获奖者,都是从这里站起来的。
乔御身边,就是燕大数学院的田成教授。
作为燕大数学研究所所长,田成看上去比他还要紧张,手在裤腿上揉啊揉的,手掌心一直出汗。
毕竟如果乔御获奖,那就是历史上头一遭。
这不仅是乔御个人的荣誉,也是燕大、乃至整个华国数学界的荣誉。
要说乔御一点都不期待,是不可能的。
但为此紧张激动到吃不下饭,乔御觉得也不至于。
等到柯尔数论奖开始念候选人名单的时候,田成已经不得不从兜里掏出药片稳定心跳。
“田教授。”乔御出言安慰,“不用太紧张,我觉得肯定没问题的。”
也多亏台上弗朗西斯的话筒声音够大,完全压下了台下的小噪音。
要不知道的人听见,还以为田成是那个候选人呢。
田成沉重的摇了摇头:“你们年轻人,不懂。”
“上世纪六十年代,华国举国之力研究成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当时绝对是全世界难得一见的壮举,不过当时因为一些因素,没有申报诺奖,而到后来改革开放后,上面觉得需要一个向世界展示的舞台,因此开始运作。”
而贡献最突出的侯老先生也成功获得提名。
那时候,不知有多少学者,守着电视等着转播。
“可惜因为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我们和诺奖失之交臂。”
当名单出来的那一刻,国内无数参与其中的生化类学者失声痛哭。
从58年到65年,他们不眠不休,一所高校又一所高校接力,勒紧裤腰带搞科研,用土枪土炮打赢了全世界其他顶尖科学家,取得了诺奖级的成就,却没能打赢政治因素。
那一年田成教授还是乔御这么大的青年,他也不是很懂为什么父亲会哭。
但是现在他懂了。
乔御听的十分感慨,但有一件事,他却不得不提出来。
“好吧,但田教授,”乔御温声道,“你真的太紧张了。你掐到我的腿了,可以松开一下吗,有点疼。”
田成顿时如遭雷击,他缩回手,连忙道:“抱歉,我以为是我自己……”
就在此时,台上的弗朗西斯用字正腔圆地中文念出了一个名字:“乔御。”
弗朗西斯·苏是华裔,属于第二代美籍华人,因此会点中文也不奇怪。
那瞬间,台下掌声响起犹如雷动。
这不仅是华国第一位获得科尔数论奖的学者,也是柯尔奖历代中年龄最小的获奖人。
乔御走向领奖台,心跳难得加快了几秒。
“恭喜你,乔御。”弗朗西斯笑着说。
他从ams的主席手里接过奖杯,站在台前,望着底下黑压压的人群,一时间突然忘了原本想好的台词。
“我很高兴能获得这项荣誉。当初做数学研究并非为了得奖,这个奖杯是我意料之外的收获。”
他准备好的大段大段台词,在这一刻突然失去意义。
乔御轻笑了一声,道:“谢谢,我很喜欢。如果不是它之前被很多人摸过,我现在就低头亲一下了。”
*
华国的清晨,早餐摊有条不紊地支棱起来。
天还没亮,早间新闻的导播间内,主播李瑞文面对着墙壁,反复思考着台词。
离中央13台《早间新闻》的正式播出还差11分钟。
导演得到了消息,米国数学学会正在丹佛市召开年会并颁奖,华国的乔御目前是柯尔数论奖的候选人之一。
前线记者正在实时传达,最终结果还没揭晓,因此,他需要准备三套台词。
第一套台词,是假如乔御没有获奖,那么他要播放这个新闻,并表达惋惜之情。
第二套台词,是如果乔御获奖,那么他需要用激动的语气告诉全国观众,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第三套台词,是如果节目播完,结果还没公布,那他就要插其他新闻……
李瑞文大学不学高数,对数学一窍不通。但是经过半个小时紧急科普,他也知道了柯尔奖的含金量。
这是数论界最高水平的大奖,每三年颁发一次。
十分钟后,李瑞文坐进导播室。
“朝闻天下,开启全新一天,观众朋友早上好。这里是新闻频道和综合频道定期直播的节目《早间新闻》。”
“现在是早间时间7点,我们先来看时政要闻……”
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留给节目组的时间越来越少。
[估计只能便宜后面的《午间新闻》了……]
这个念头刚在李瑞文的脑海里闪过,导播就站在面前激动地挥了挥手,笔了一个数字2。
乔御获奖了。
上一则新闻内容刚过,摄像机对准了李瑞文的脸。
“现在临时插播一条新闻。”
“2015年1月16日,美国数学学会在丹佛市召开了数学年会,并决定授予我国青年学者乔御柯尔奖,以表达他在数论领域的突出贡献。”
“这是华人第一次获得这项国际大奖,除此外,乔御也是柯尔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人!”
……
……
四九城,一位老人正坐在车上闭目养神。
车载广播内,李瑞文的声音情绪饱满,振奋人心。
老先生睁开了眼,道:“这个乔御,是国人?”
他指的是土生土长的华人,而不是美籍华人。
坐在前排的秘书道:“是,目前还在燕京大学读大一。”
“那很不错。”老先生的脸上有了点笑意。
秘书想起了自己老师的嘱托,笑着道:“的确。我听说燕大还特意把他提交到了‘万人计划’的名单。”
老先生道:“当初赵老跟我建议,要留住科学家,现在日子好了,不能让我们的学者饿着肚子搞科研,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才有了‘万人计划’。如果这个万人名单里,每位年轻人都能有这样的成就,赵老该乐坏了。”
他说的赵老先生,是华国工程院的院长,由权力机关选举产生,享受副国级待遇。
秘书道:“是……不过您知道,我是燕大毕业的。我之前还看见燕大的教授在群里抱怨,说乔御的审核没有通过。”
“这是什么原因?”
“第一,是因为乔御大学还没毕业,不到博士生标准。第二,李院士说乔御家里不缺钱,不需要国家的资助……”
老先生不赞成地摇了摇头:“学历和水平并没有直接关联,这个年轻人吃亏在了年纪上,那就不是他的问题,是我们的问题。而且他家庭条件是一回事,我们的态度是另一回事。”
不知道是想起什么,老先生重重叹了口气:“不能让真正有能力的学者们寒心。”
“这样吧,你去安排人政审,没问题就去找赵老先生商量一下,看他怎么说。术业有专攻,我相信赵老的判断。”
秘书忙不迭地应下。
这辆红旗车,在其余车的护送下,缓缓路过门口立着国旗的中式牌楼。
第139章
乔御低调的在凌晨时分回国, 没有惊动任何人。
他的行李箱内多了一个奖杯。
这个奖杯被他拍了张照发到了自己的微博, 以供各位学渣瞻仰。
他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如今微商发达, 弗朗西斯先生又是外国人长相,知道的人太少,就怕一不注意被ai换头。
乔月本来说想过来接他, 他以大半夜不好过于操劳而婉拒。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