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90节

大学图书馆的主要受众, 还是大学生。
等升级成为研究生,主要任务就会从学习知识变成创造知识。
文史类研究生还会常来逛逛,但理工科, 就很难说了——毕竟图书馆的期刊获取速度相对落后不少, 而做科研,比其他任何行业都在乎时效性和创新性。
更重要的是, 各个实验室内完全有自己获取论文的渠道,不需要来图书馆淘金。
由此可见,学校图书馆连研究生都吸引不了,更别说许教授了。
反倒是乔御,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后,七点二十到八点雷打不动,准时到图书馆呆着, 从入校开始,出勤率常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许宣拿着两本厚重的专业书,在乔御面前入座,面带微笑询问:“乔御同学,好巧。”
乔御附近的作为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被许教授强行征用位置的某化学专业大三考研狗敢怒不敢言,只能愤然离去。
乔御抬起眼皮子,扫了他一眼,也挂上了笑容:“您好。”
许宣脸上的笑容掩盖不住:“说来惭愧,从上学期开始,就听说了你的实验,然而大家同在一个学校,也没机会交流一二。”
“确实如此,”乔御轻飘飘地把太极打了回去,表情十分诚挚,“早闻许教授一年多以前就开始在李院士的带领下做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我们都是同一个课题,又在同一所大学,自然该多沟通,共同为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做贡献。”
“……”
妈的,怎么这么伟光正?他是来看这个的吗?
许宣:“说起来,我们实验室这个月才发表了新论文,被《生物化学杂志》收录。”
他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了论文册,递到了乔御的手上。
乔御看了眼标题,果然是和gpi-80分泌蛋白对hscs的阻断作用有关的学术论文。
为了怕乔御不了解,许宣还特地补充:“这是影响因子超过12的aps期刊,在sci内位于一区。大概也就相当于三篇sci二区论文吧。要是早个十年,多发几篇sci一区论文,还能进院士候选呢。”
当初,李东伟就是这么评上院士的。
基因实验室发表过两篇sci二区论文。
在短短一学期内,能做到如此地步,已经是成绩斐然。
如今,许宣和张开伟都在评正教授职称。
这篇论文无疑像是及时雨,给许宣加重了晋升的筹码。
他脸上的骄傲如此显而易见,若非乔御经过专业训练,这种情况下可能已经开始笑了。
乔御的唇抿起,声音压低了几度:“许教授,这好像是我们实验室的课题。”
许教授的笑容不禁愈发灿烂。
“谁先做出来,那就是谁的实验。你呀,还是太年轻。说起来,王小明也毕业答辩了,正好我马上要升正教授,到时候可以当博导,借给你们用这么久,也差不多了。”
许宣理了理自己的衣服,起身:“我呢,还要去实验室,只能先失陪一下。有空常联系,我毕竟是你的老师,能帮忙一定会帮的。”
说完,他扬长而去。连背影都透露着欢喜的气息。
乔御坐在原地没动,一目十行地看完了他的论文,然后微微一笑,丢进了垃圾桶。
正是因为王小明快毕业,因此,乔御琢磨好时间,在一周前,就给学术期刊投了稿……
“算算时间,应该进入了同行匿名审核阶段了吧。”
*
基因实验室忍辱负重两个月,终于熬到了王小明快毕业,而许宣又发表了论文。
论文是早就写好的,为了精益求精,特地修改了许多回,凝聚了乔御无数心血。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cns其中的一个。
就像国内top2不分上下一样,cns的排名,也没什么先后顺序。
这种顶级期刊,不仅要求学术成果领先全世界;还要求论文作者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能让稍显枯燥的论文变的简单有趣。这是csn面向大众的科普性质决定的。
十几年前,在cns正刊上发表一篇论文,都能直接进入院士候选。
在现在,有些985、211院校,从成立以来,也没有一篇cns能让自己贴金。
乔御思考了许久,用商量的语气说:“我们的论文就投《science》,吧?”
在实验室内工作久了,大家其实都清楚,乔总虽然用商量的语气说话,但实际上根本就是通知。
他是彻头彻尾的科研暴君,有能力的同时也喜欢专断独权。
论文的一作和通讯作者都是乔御。
等日后他成了泰斗级人物,不需要cns的论文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时候,他不介意让旗下科研狗跟着沾光,但是现在说,他离泰山北斗还差一个华北平原的距离,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座小丘陵,只能稍微吝啬一下了。
不过实验室内的其他人,是不会有意见的。
要不是乔御,他们这辈子都摸不到cns的门槛。
乔御扫视一圈,满意地点点头。
很好,没有人反对。
其实这篇论文,能投稿《cell》更合适。
造血干细胞,名字就带着cell这个词。
《细胞》成立于1974年,比《科学》和《自然》晚了接近一百年。
上个世纪,生物领域异军突起,让《细胞》成为了世界顶级的学术期刊。
乔御投《科学》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科学》是周刊。其他要么是月刊,要么是半月刊。周期太长。
一想到隔壁实验室晚上睡觉都要笑醒,让乔御很不爽。
生物科学也是科学,乔御觉得投稿《science》非常合适。
没有人反驳,但是王小明却十分忐忑:“能过吗?”
cns正刊论文,是所有科研狗的梦想,
如果没有国外实验室的帮助,其实对于国内大多数学者来说,在cns上发表论文,难度不亚于坐上飞船去月球。
乔御的回答掷地有声:“能。”
-
查理·米歇尔选择用手磨咖啡开启自己美好的一天。
身为伯克利大学生物系主任、世界顶尖学者,学校给了他很多特权。比如允许周一早上不参加周会。
苦咖啡配上来自俄国的大列巴,味道很难吃,但是能让米歇尔提醒自己不要耽于享乐。
他来到了电脑前,决定列出这周的工作计划。
米歇尔刚打开笔记本,就发现屏幕右下角弹出了邮箱提醒。
“《science》编辑部?”
这种期刊编辑部给他发消息,显然不是为了约稿。
那就只剩审稿了。
这样的话,米歇尔可就不困了。
他摩拳擦掌地打开邮箱,下载邮箱里的附件。
标题:长期稳定的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方式。
米歇尔下意识地啜起咖啡。
伯克利大学内部也有位威尔逊教授,在做相同的研究。
他是学校生物系主任,在研究过程中,米歇尔没少给威尔逊提供学术上的帮助。
“如果是威尔逊,他们应该不会拿给我审稿。”米歇尔在屏幕面前自言自语,“更何况威尔逊的实验,我多少也知道一些……”
他的目光变得专注,为了方便,直接选择了打印。
米歇尔上了年纪,眼睛一直对着屏幕会稍显吃力。
“大体上看,好像没什么问题……”
生物论文的审核不同于数学,只要数据不造假,那就不可能骗人。
一目了然,清晰无比。
因此,生化类论文对实验的可重复性,要求是最高的。
下午,米歇尔到了实验室内,尝试做重复实验。
虽然上面给出的周期是4周,但是只做前置步骤和论文上的数据相映照,也能判定真伪。
第三天,在观察完培养皿内细胞的情况后,米歇尔不禁叹了口气。
他的语气充满怜爱:“可怜的威尔逊。”
这篇论文数据翔实,实验过程清晰,就连遣词造句都无可挑剔,明显是大佬出手。
米歇尔一边写着审核意见,一边思考:“会是谁呢?”
“态度严谨,可能是岛国那个实验室。”
“但是论文写的挺好,母语应该是英语。难不成是斯坦福大学那边那个?”
……
猜来猜去,米歇尔觉得都有可能。
“算了,反正只要过稿,就能知道了。”
而米歇尔的确很快就知道了。
在看见名字的时候,米歇尔震惊的无以复加。
这人他认识。
在去年的世界生物技术大会上,也是他首肯了乔御的实验,拆穿了安维萨的学术造假。
说起来,安维萨到现在都还在蹲局子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