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207节

然后在扫到座位上的人后, 没忍住慢慢退出来,看了眼门牌号。
没走错。
乔御回来上课了。
原本准备好的课件,不知道为何,让唐良文觉得有些拿不出手。
他在讲台上咳嗽了一声:“今天我们要讲干细胞哈,同学们把教材翻到147页……”
唐良文教的是遗传学。对于这门学科来说,干细胞只是一个小小的分支,大概一节课就能讲完。
上课上到一半,ppt上的大字浮现出来。
“……其中,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被称为‘干细胞领域的圣杯’。至今仍未……”唐良文的话突然就顿住了。
“如果有关注《cell》这本期刊的同学,可能就已经知道了。”唐良文笑容可掬,“教材有一定的滞后性,现在呢,这个课题,已经被我们学校的乔御同学解决了。”
教室内,顿时响起一阵惊呼。
科学的世界离普通人很近,但是又非常远。
比如现在很多人天天把“量子波动”挂在嘴边,却不知道目前已知的最小粒子是夸克。
有消息灵通的人,在《cell》发表后就知道了,有的人却还是第一次听说。
唐良文的神色明显激动起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已经登上了《cell》正刊,有望成为2015年生物领域的十大突破之一。让我们为乔御同学鼓掌!”
上周,他也在燕大的报告厅内旁听了乔御的学术报告会,在当天看到了许多生物界的大拿。都是对他爱答不理的那种,却和年轻的乔御谈笑风生。让人羡慕之余又好生钦佩。
他们生科院内部,已经传出叶老决定内退,让乔御顶上的传言了。然而,和他最为不和的李东伟也没敢跳出来说不干。
系里再怎么内斗没关系,要是把仙苗斗走了,隔壁清大生科院就是前车之鉴。
在他的话音落下后,教室内的掌声如同放鞭炮似的噼里啪啦响,经久不绝。
乔御小声对系统道:“你说我像不像猴。”
好在唐良文还记得这里是课堂,要不然就让乔御上来开个学术报告会了。
坐在他身边的苏明扬十分与有荣焉。虽然论文上没有他的名字,但是当初乔御实验室缺人的时候,曾经把他叫过去打过杂工。
军功章里没有他的一半,但苏明扬觉得,百分之一还是有的。
他忍不住询问:“乔总,接下来你还做实验吗?打算干啥?”
“休息一段时间。”乔御回答,“打算出本书。”
“啥书?”苏明扬茫然了。
“自传。”
名字,乔御已经想好了,叫《我如何在20岁挣到一百万》。
诺安把他当小白兔一样糊弄,但是有句话没说错,那就是但凡新的药品或者技术问世,是需要花大价钱去推广的。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医院里挨个发小广告。
人在绝望的时候,是最想有一丝希望的。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走投无路的癌症病人抛弃三甲医院,去看小诊所了。
但就算这样,效率依然非常之低。
哪怕是上新闻联播,恐怕大多人也难以把“hscs体外扩增”和“治疗血液病”这种事联系起来。
酒香还怕巷子深,去千度搜索引擎投广告倒是立竿见影,就是乔御打不过莆田系医院,也不想给千度送钱。
好在他知名度不错,按理说是可以直接在微博上推广一下。
但是乔御不仅想在国内推广,也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因为乔御的坚持,诺安并没有和他签订保密协议。
乔御打算直接在书里,详细地写出实验过程,包括化学品选取、每一轮步骤具体时长、如何操作,让进过实验室的人,都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会这一项技术。
完全公开,不进行任何技术保密。
嗅到商机的商人们会闻风而动,大药企没办法利用知识鸿沟进行垄断。在医院附近,小的工作室大概会遍地开花。
让市场去选择价格,这价格最终可能比乔御定的稍微高一些,但起码不会让百分之九十五的患者,都难以负担。
而且因为对实验环境要求不高、技术水平要求也不高,小工作室、小药企的定价,在前期抢占市场份额的时候,也高不到哪儿去。
乔御不打算直接出学术类工具书,写的太专业,估计圈外人不会看。那样的话,也很难达到宣传的目的。
如果反响不错,他会考虑单独成册。
从营销的角度上看,只要书能卖出去,这就是最好的策略。
这也是之前,乔御问喻寒溪有没有认识的国外出版商的原因。
他还可以挣下稿费……身为一个成年男性,老是靠系统挣钱,也怪不好意思的。更何况他还有个欠债可能过千万的男朋友要养。
“随便写个十几万字吧,重点是实验过程。那段一定要彩印。”
“至于规范问题,可以让准备做这门生意的实验室,到天海或者燕京的寻安制药来,给个证明。也可以让吴玉秋安排人定期考察。过了证明的医药点,可以在微博上公布出来。看来还可以申请个官v,也让吴玉秋去搞好了。”
“这么看,寻安人手好像不够……可以贴个招聘启事,人没招到的时候,就先让实验室的人去凑凑数吧。反正最近也没什么任务。”
国内的小生物公司,实际上是非常多的。
因为政策扶持,很多大城市都有“医疗创业中心”,除了医美容易挣钱外,大多都在亏钱边缘来回试探。
如果乔御的技术一公开,这些人只要直接挂个牌子,就可以开始悬壶济世了。
大概率比以前挣的多。
并且,因为市场选择等各种原因,最后的价格也会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书封上呢,就写‘史上最年轻的柯尔奖获奖人’‘造血干细胞之父’还有‘21世纪白血病的克星’好了……就是看起来怪丢人的。像什么微商推广。”
“要找几位国外科学家写一下推荐语,米歇尔教授和希尔顿教授就不错。对了,还要找出名的人做一下推广。不知道宋天宇的后妈会不会答应。”
李娉婷迄今仍然是如今娱乐圈当红不让的话题女王。
乔御思索片刻,感觉周围可利用的人脉资源,还是非常多的。
“还可以在书里吐槽一下李东伟,让他见识一下文字的力量……”
他一向睚眦必报。
很多朝代都有御用文人,不是没有原因的。
文字的力量永远都平缓而强大。
乔御满意地在纸上列完了自己的计划。暂时没想出什么纰漏。
当天晚上,他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打算写了出来,一键群发了邮件。
喻寒溪的回复十分直接:[我帮你联系这边的出版社。不过你和诺安的合同没问题吗?]
说实话,之前乔御和诺安签订合同的时候,他还挺失望的。
但是如今事情如此峰回路转,已经让喻寒溪忍不住拍案叫绝。
[没有。]
除非国家突然修改法律。
米歇尔教授的回复也很迅速:[这是了不起的贡献,你广阔的胸襟令我惊讶,我很乐意为您效劳。另外,真的不考虑来我们伯克利读研吗?]
各个学校在挖人的时候,锄头挥的如出一辙的高。
乔御:[谢谢您,教授。不过我明年毕业后,就是燕京大学的教授了。]
米歇尔:[恭喜你,乔御。早就该这样了。]
……
……
米歇尔摘下了眼镜框,杯子里的苦咖啡已经凉了。
他叫来了自己的博士生,道:“皮特,帮我把这封信寄出去吧。”
现在网络非常方便,但是有时候,米歇尔依然愿意用这样的方式,表示自己的郑重。
当然,为了防止信件丢失,他还是会再发一封邮件的。
正准备去给学生们上课的皮特扫了眼信封上的地址:“瑞典皇家学会……?”
皮特的脑海里骤然闪过一个念头。
每年的九月到次年一月底,都是各国教授们,向瑞典皇家学会推荐诺奖候选人的时候。
一般来说,这一阶段几个奖项的候选人,加起来会足足有两千人左右。
而从每年二月开始,诺贝尔奖评委会就会开始筛选候选人名单……直到六月,会颁布一个50人名单。
学术界的最高荣誉,就会在这五十个人里产生。
身为伯克利大学终身教授,曾经的诺贝尔奖候选人之一,很显然,米歇尔是有这个提名权的。
皮特忍不住询问:“教授,您是写了诺奖提名吗?”
“很明显,是的。”米歇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我在四十岁的时候还会嫉妒年轻人,但是我现在六十岁,只想看着年轻人超过自己……”
“可能,我已经看到了。”
第164章
乔御把他的这个想法顺便和宋天宇说了声。
宋天宇有些许疑惑:“我支持你的想法, 但是乔乔,一百万也太少了吧。”
有钱人的世界总是这样朴实无华,且枯燥。
从宋天宇的表情看, 对方应该是认真的。
乔御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默默在100后面添了个0。
虽然《我是如何在20岁挣到1000万的》这本书还没写出来, 但乔御已经开始开始寻找合适的出版社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