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222节

也难为一直都这么抠搜的生科院,也舍得花这么一笔巨款了。
要知道之前有教授申请院上报销每个月油费,都被无情地拒绝了呢。
吴志天转头,对乔御道:“你从国外留学回来,刚好,学校给你配个实验室,也算学以致用。”
吴刚:“乔主任,您之前一直在国外没回来。基因实验室给你空了一年多,好多教授眼馋,我都没给开锁。咳,不过呃,院上的谭教授,刚好也是做相关研究的,从国外回来,院上来不及给他建新的,就先将就让他用着了。如今实验做了两个月,现在也不太方便挪位置,您说是吧?”
吴志天的脸皱成了一张表情包:“……”
怎么总感觉这么不对味呢。
乔御的表情似笑非笑:“是,所以?”
吴主任:“所以,院上就寻思着,基因实验室挺大的,您和谭教授,一人半边,其实完全够的。”
人过中年,脸皮总归是要厚一些。
吴刚神情真挚,语言诚恳,大谈学校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把谭教授从海外挖来是多么不容易……当然,主要是跟吴志天说的。免得吴院长又去校长那里参他一本。
乔御没有急着答应,而是问:“谭教授是做什么实验?”
这就有些难为吴主任了,他做行政多年,当初大学学的东西,已经忘的差不多了,就连带学生上课,都带的思想品德,爱国教育。
吴刚回忆了一下:“好像是基因编码?”
乔御思考片刻,十分认真地回答:“正好,我刚从国外回来,手上没人用。我看谭教授和他的班底就挺好的。这样也不用一人一半了,都是自己人。”
吴刚:???
第177章
吴刚被乔御的话震惊了。
但是他也不清楚, 自己到底是震惊于乔御的异想天开,还是震惊于对方的不要脸。
吴刚脸上保持了微笑:“乔教授,这、可能不太行。”
谭教授为啥回国,往大的方向说是家国大义;往小的方向说, 是被燕大许诺的待遇冲昏了头脑。
要是最后发现, 燕大让他回来给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打下手, 那凯文·谭大概率会瞬间清醒。
“为什么不行?”乔御很是不解,“你是做行政的,按理说学院里人事调动,你都可以安排。这点办事水平都没有吗?”
吴刚没想到这个艰巨沉重的任务, 竟然“啪嗒”一下砸到了自己沧桑的肩膀上。
“这不是我水平如何的问题, 这是……”吴刚有些急了,“谭教授心高气傲, 我们给他安排的班底,直接送了两位教授过去,他都不太满意。怎么可能来给你打下手呢?”
乔御不爱笑,大多时候都是面无表情, 只是唇角天生上扬。
但此时,他的脸上满是笑意:“不逼一下自己,怎么知道不行?”
吴主任有些崩溃:“你就算逼死我, 这也不可能啊!”
乔御坐在椅子上,明明是抬头看着吴刚, 却硬生生有了点居高临下地意味:“我这里有六篇论文。三篇能登cns正刊, 剩下三篇上sci一区期刊没问题。是我之前在冷泉港做的学术成果, 出来的时候我去网上查了一下重,这6篇都可以发。”
吴刚一听这话,呼吸顿时急促起来, 脑海里除了“三篇cns”外,再也听不进去任何话。
学校为什么下血本,把谭教授从国外邀请回来。
难道真的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吗?不,学校是谗谭教授的学术水平,谗他可能在cns上发表的论文。
如今世界大学排名,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cns论文数。
论文不发cns,你说你自己搞学术牛逼,谁信?
像燕大的生物专业,如今在世界排名51,今年如果能加上这三篇cns论文,明年进世界前50,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而只要进世界前五十,不说别的,至少隔壁清大就再也不好意思吹自己生物全国第一了。
吴刚的眼睛热了:“乔主任,您准备什么时候发呢?”
乔御回答道:“已经投过期刊了,不过才过两天,还没得到回复。我在想到时候论文发了,是挂在哪个机构的名下。”
“乔主任,您这话说的……您难道不是燕大的教授吗?”
乔御微笑回答:“我当然是,也可以不是。”
乔御的提议是肯定会让谭子睿不爽。
但,如果乔御能保持每年三篇cns正刊论文的水平,那谭子睿爽不爽,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
吴刚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您别急,我先回去,和其他人合计一下。”
吴刚离开乔御办公室,转身就去找了秦院长,把乔御的要求复述了一次。
秦院长道:“那谭教授同意吗?”
他急的跳脚:“乔御这是携论文以令学院!此风一开,后果不堪设想!以后谁都拿cns论文来威胁学院,我们还怎么展开行政工作?”
秦院长愣愣地看着他:“那怎么办?论文不要吗?”
吴刚:“要啊!他**的。”
吴刚背着手,神情严肃:“我想想要怎么办。”
他不愧人老成精,当天晚上就给了乔御回复。
“乔主任,谭教授也是国际有名的大学者,这种事我们实在不能帮他决定。不过呢,我们争取到了一个让您和谭教授接触的机会,”吴刚说的振振有词,仿佛为此付出了极大心血,“只要您能说服谭教授,这事就算成了。我们二话不说,绝对没有异议!”
乔御眼皮子都懒得抬一下:“我和谭教授就在一个学校?还需要你帮忙找个机会接触?”
吴主任背上的汗“唰”的一下就下来了。
也是邪了门了,乔御比他至少年轻二十岁,结果吴刚觉得面对他的时候,比六十岁的领导还有压力。
不过大半夜的,乔御也懒得和他多说:“不过还是辛苦吴主任了。那就替我引荐一下吧。”
说完,他挂了电话。
然后从鼻腔里发出了一声轻哼。
乔御的手抵住了宋天宇的脑袋,呼吸不稳:“……差不多就行了啊。”
他这人过的比较克制,用系统的话说,就是“脱离了低级快乐”的人,哪怕是青春期都没有一早起来洗裤子的经历。
如果不是宋天宇,乔御单身到入土,都不是什么问题。
宋天宇张开嘴,吐出了舌头,十分得意地说了句:“看。”
那表情还挺骄傲。
乔御呼吸一滞,可耻的再次有了反应。
乔御觉得,这三年里,对方应该没少看片。
要不然他都回国两三天了,花样怎么还没完。
-
谭子睿睁开眼,第108次反思,自己为什么要想不开回国。
他八岁就离开了故土,要说有多少思乡之情呢,倒也不至于。
只是依稀记得,粽子很好吃,门下的馄饨也很好吃,领居家坐月子的时候,给他塞了个红鸡蛋。
1985年,正是华夏开始经济腾飞的时候,他爸爸卖了深坤市的房子,带着他们全家移民了。渴望像是别人鼓吹的那样,去海外挣大钱。
受“出国潮”的影响,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他爸爸厌倦自己这身黄色的皮肤,以及在国外生活时,受到歧视所带来的不便。没有痛恨起那些异乡人,反倒是恨起了自己的母国。
再加上后来燕京放假水涨船高,经济冲天而起,国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与,那一批去国外又没发展好的留洋人士,反倒是变成了最恨国的人,做梦都希望华夏一蹶不振,好证明自己当初选择没错。
在谭子睿有能力值挣钱之前,他的父亲一直在纽约的唐人街卖煎饼果子,母亲则是帮人烫头。
他记得在纽约华人聚集区的时候,仿佛和在深坤市没什么两样,到处都是熟悉的闽南话,然而往外几里地,又成了英文的天下。
谭子睿就是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
后来,他功成名就以后,他爹说的最多的话,也就成了:“幸好当初移民了,要不然啊,你怎么能成为科学家!国内的科研,不行。华国是没有科学家的。”
谭子睿对华国的感情很复杂。
一方面,他喜欢热腾腾的米饭蒸腾出来的稻子的香气;喜欢系着红领巾和邻居家的小花一起上学;喜欢傍晚时候路过港口看珠江入海,夕阳给水面渡上一层暖金色的光。
另一方面,他离开这里已经太久,久到每次回想起祖国,耳边总是父亲轻蔑的嘲讽;这里不行,那里也不行。
在燕大,同事们很热情,领导也对他足够尊敬,同行更是钦佩于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
但是这也改变不了一件事。
这里,和自己同一个层次、并且能交流的学者,太少。
华国有学者,而且不少。两院院士虽然有水货的存在,但大多都基础扎实,自成体系。
有些年事已高的老前辈,当年更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做出的成果。其艰苦程度,足够让外国人惊呼奇迹。
只是,他研究的领域是高精尖的基因治疗。国内目前在这一领域,只比空白好那么一点。
他独孤求败,过得分外寂寞。
这也是很正常的。国外起码从两个世纪前就开始做研究。
而国内,也不过才过了三四十年。
谭子睿在自己专业领域遇到问题时,总是难免烦躁。
他有心请教国外的学者,又担心资料泄露,没处说理。而且,科研竞争在每个人之间,都是存在的。
谭子睿没有唉声叹气太久,他的习惯让自己不喜欢浪费时间。
他和燕大签了五年合同,这五年是不好走的。
只是有些惋惜自己浪费的五年青春,他今年40好几,科学家的科研寿命并没有世人想的那么长。
年龄增大带来的不仅是经验和阅历的上升,更是思维的衰退。
而后者是非常致命的。
谭子睿来到实验室门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