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容

第一百四十七章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桓容最新章节!
桓容的书信递送建康,恰逢寒食节。
建康城中,家家户户不生烟火,台城之内亦以干饭和醴酪为食。
司马昱登基不久,遇寒食节不朝,终于亲往长乐宫,向群臣释放出信息:晋室关系渐有缓和,只要太后安心留于长乐宫,必当享有尊荣。
只不过,以褚太后的性格,此事明显有一定难度。
朝堂上风雨不歇,君臣并立,各家争-权,台城内同样不得平静。权力是一个恐怖的漩涡,一旦身陷其中,想要-拔-出脚来几乎成为不可能。
唯一的例外是司马奕。
他的确脱身而出。
付出的代价是成为废帝,终身囚禁在方寸之地。这样的下场,司马昱和褚太后都不会接受。所以,他们会继续争、继续夺,直到彻底分出胜负,掌握整座台城为止。
“陛下。”
“太后。”
褚氏是太后,司马昱是皇帝,按照惯例,该是后者先问候前者。偏偏司马昱的辈分高于褚太后,撇开尊号,褚太后还要唤他一声叔父。
如此一来,两人见面难免尴尬,彼此称呼就是个不小的问题。
好在两人历经风雨,都非等闲之辈,片刻尴尬之后,由褚太后先开口,司马昱自然还礼,随即坐于殿中,彼此寒暄,气氛热络,笑容温和,半点不见几月前的剑拔弩张。
“眨眼又是一岁。”褚太后感叹道,“今年春雨连日,想必是个丰年。”
司马昱颔首,端起茶汤送到嘴边,貌似饮了一口,实则借长袖遮掩,连碗边都没沾。
“祭农之后即为春耕,皇后之位空虚,祭桑之礼需太后主持。”
褚太后没有推辞。
司马昱嫡妻早丧,自去岁登位,仅封了几个淑仪,椒房空虚至今。
事实上,他本可以立后。
王淑仪、胡淑仪和徐淑仪皆出身士族,都曾为他生儿育女。虽然儿子早夭,依身份背景照样能登上后位。
司马昱迟迟未下决定,不过是将后位当做钓饵,鱼竿握在手中,钓着三人背后的家族。
想要更进一步,势必全力扶持于他。无法同士族和权臣对抗,那就想方设法分化拉拢!褚氏和庾氏一度鼎盛,在朝中掌握权柄,说一不二。没道理他们能做的事,联合三家都无法达成。
司马昱决心重振晋室,不求一言九鼎,至少要移开头顶的利刃,不被“篡-位”和“禅-位”逼得夜不安枕食不知味。
“陛下,”褚太后抚过腕上的玉镯,状似无意道,“郡公主的食邑定下,为何没有余姚?”
“在嫁入桓府前,余姚已受册封。”司马昱淡然回道。
“这次是封食邑。”褚太后提醒一句。
封号和食邑完全是两码事。
前脚长乐宫宴生事,后脚就被撇到一边,授封都被落下,余姚会怎么想?不怨恨天子,九成会怪在褚太后的身上,以为是她不满自己,从中作梗。
褚太后并非惧怕司马道福。
事实上,司马道福在她眼里根本不算什么。
她担心的是宗室舆论。
一旦被扣上“狭隘”“不慈”之类的帽子,想摘都摘不掉。
有司马奕的先例,她必须步步谨慎,不能被抓住任何把柄。
褚太后攥紧手指,正要再开口时,忽闻殿外宦者上禀,南康长公主和余姚郡公主请见。
“南康和余姚怎么碰到一起?”
南康公主搬入青溪里,满朝皆知。两人一同请见,不是凑巧就是另有目的。
褚太后扫了司马昱一眼,见对方未有表示,当即道:“快请。”
话落,似突然想起什么,嘴角掀起一丝笑纹,莫名带了看好戏的意图。
宦者退到殿外,传达太后之意。
南康公主没有多言,迈步入殿,脊背挺直,长裙铺展,发上金钗熠熠生辉,气质肃然威严。
司马道福落后一步,想到近日来的传言,不禁咬住下唇,心中涌现一股怨恨。
两人行至内殿,南康公主仅向褚太后颔首,转而向司马昱福身:“叔父安。”
司马道福不敢造次,恭恭敬敬行礼,老实的坐在南康公主下首。
“数日未见,南康气色尚佳。”
正月晦日之后,南康公主托病不入台城。褚太后派人去青溪里,人都没见到就被打发回来,一时间成了笑话。
司马昱对此不置一词,更无责备之意,立场可以想见。
今日入宫,南康公主的态度更加明显。
对褚太后十足怠慢,却以晚辈礼见司马昱,这让后者更为舒畅,不顾褚太后难看的脸色,当面道出此言。
无论本意如何,听在知情人的耳中都是讥讽,赤-裸-裸-的嘲笑。
“日前受了风寒,用过几副药才略微好些。”忽略褚太后僵硬的表情,南康公主笑道,“劳烦叔父挂心。”
司马昱关心道:“冬冷春寒,还要当心。”
“诺!”
两人闲话几句,司马道福始终找不到开口的机会,完全成了背景,不免心中焦急。
她特地派人守在青溪里,等着和南康公主同入台城。不然的话,纵然禁足结束,进-入宫门,能不能见到天子还是两说。
宫宴上一场大闹,事后的不同处置,让她彻底明白自己的处境。
身边的婢仆战战兢兢,看着就心烦。
唯有阿叶忠心,劝她息怒,不能负气伤了自己。又为她分析利弊,让她逐渐明白,在阿父的心目中,皇子始终重于皇女,从宫宴后的处置就能看出一二。
“殿下被禁足,那位可是一点事都没有,甚至还得一套笔墨,几件玉器,青溪里都传遍了。”
“天子重视皇子,那个昆仑婢也水涨船高,在台城内耀武扬威,还故意放出消息,引得城内沸沸扬扬,出门的健仆都有耳闻。”
“殿下,要想改变处境,必须要取得权势。何妨忍一时之气,效仿汉朝馆陶公主?”
提起旁人,司马道福或许不晓得。论起馆陶公主,她却是一清二楚。
窦太后的亲女,汉景帝的同母姊,汉武帝的姑母兼岳母。
在窦太后和汉景帝活着时,馆陶公主的权利之大,地位之高,纵观两汉,再没有一个公主能出其左右。
后来的平阳公主也是仿效她的手段,为天子寻美,才有了卫子夫的出现。
明白阿叶的暗示,司马道福不禁心中火热。
她对桓济失望透顶,却对王献之求而不得。能设法抓到手中的,就只有地位、财富和权利!
没有南康公主的政治头脑,也没有褚太后的果决狠辣,但她有另一个优势,她是司马昱的亲女!
司马曜和司马道子再不情愿,也要唤她一声“阿姊”。
司马道子年纪尚幼,可暂时丢到一边。司马曜已是外傅之年,并且长得高大健壮,可比舞勺少年。
“年少慕艾。”
四个字闪过脑海,司马道福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以己观人,想到未及豆蔻,初见王献之时的心动,设想司马曜沉迷美色的不堪情形,顿时心中一畅,郁气一扫而空,不由得笑出声来。
至于阿叶为何如此聪明,她毫不在意。
阿叶出自琅琊王府,未入桓氏前就跟着她,生死全操于她手。如果一直忠心,司马道福不介意给她一场富贵。胆敢生出二心,下场只有城外的乱葬岗!
对司马道福而言,处死一个奴婢,无异于碾死一只蝼蚁。
“余姚?”
正想得出神,不期然被唤了一声,司马道福抬起头,发现在场三人都看着自己。
南康公主挑起眉尾,褚太后和司马昱都是神情莫名。
“为何发笑?”
三人正说到上巳节,司马道福突然笑了起来。
南康公主知晓李夫人的安排,仅是挑了挑眉,未置一词。司马昱和褚太后被笑得满头雾水,半点不晓得方才所言有何可笑。
司马道福脸颊泛红,讷讷的不出声,和之前判若两人。
看着这样的司马道福,褚太后满心怀疑,只是嘴上未言。司马昱却是叹气,不免又生出慈父之意。
司马道福是他第一个女儿,难免骄纵了些。宫宴上的举动虽有些出格,罚也罚过,事情也该过去。
见她这个样子,不免对引发事端之人生出不耐。
不是看在司马曜和司马道子,就算司马道福将李淑仪打杀,司马昱眼都不会眨一下。甚者,如果他还有儿子在世,世子之位也不会落到婢生子头上,遑论今后的一国储君。
司马昱十分清楚,桓温推他上位,就是看他没有嫡子,两个庶子又是昆仑婢所出。他在位时尚好,如他不幸早死,不用等桓温发难,同姓司马的诸侯王就会生出不满。
被一个婢生子压在头上,而且是个昆仑婢!仅是琅琊王也就罢了,若是成为储君乃至登上帝位,岂不是让人笑话!
晋室妄称汉家正统,竟让有“外族”血统之人登上九五,胡人都会笑掉大牙!
一旦晋室内部生隙,难保永嘉之乱不会重演。
虽说诸侯王没有军权,但权臣和氏族可不是摆设。趁机占队争-权,祸事无可避免。
想到这里,司马昱不免生出一阵寒意。对将会引来麻烦的李淑仪更觉厌烦,甚至对扈谦都生出埋怨。
王府中的女子何其多,为何偏偏是一个昆仑婢?即便是媵妾身边的婢仆都比她好上十倍百倍!
留意到司马昱的神情,司马道福知晓机不可失,将浸入姜汁的衣袖擦过眼角,当着太后和天子的面痛哭悔过。
“余姚错了!”
“让太后烦扰,父皇忧心,是余姚之过!”
司马道福性情骄纵跋扈,少见如此软弱。
事出反常必有妖。
褚太后看向南康公主,分明在问这是怎么回事,刚消停几天又要起幺蛾子?
南康公主垂下眼帘,全当没看见。
司马昱见女儿哭得可怜,哪怕知道她有几分作戏,对比李淑仪在宫中的种种举动,仍不免心软。正要出言安慰,偏听宦者上禀,司马曜和司马道子来向太后请安。
司马昱表情微沉。
这个时候?
“阿弟来了?”司马道福擦着眼泪,被姜汁辣得眼圈通红,倒真有几分可怜,“父皇,让阿弟来,我要当面向阿弟道歉。”
“你是长姊,该让道子向你赔罪。”
司马道福低下头,狠狠握紧十指,才没有当场笑出声来。
司马昱犹自不觉,褚太后忽感揪心。
她真被眼前这位压得喘不过气,只能在长乐宫里读道经?
事情错了吧?
司马曜和司马道子走进内室,正身向天子太后行礼,又同南康公主和司马道福见礼。之所以如此行事,原因很简单,除开司马昱,褚太后、南康公主和司马道福姐弟全是平辈。
如果桓容在场,肯定会觉得坑。
两人落座之后,司马道福率先哭着道歉。
“日前阿姊酒醉失态,对李淑仪口出无状,酒醒之后极是后悔。今日向阿弟赔罪,还请阿弟原谅阿姊无心之过,莫要放在心上。”
司马曜和司马道福瞪大双眼,同觉得世界玄幻。
眼前这人是司马道福?
不是谁假扮的吧?
见两人迟迟不开口,反而满面疑色,司马道福下了狠心,用力擦着眼角,泪落得更急,不到片刻时间,眼睛几乎肿成核桃。
司马昱看不下去了。
人总会同情弱者,加上对李淑仪不喜,更加觉得女儿可怜,儿子得理不饶人。
“余姚悔过,你二人也当反省。”司马昱扫了司马曜一眼,转向司马道子,“当日余姚确有失态,但你举止鲁莽,不尊重长姊,也非全无过错。”
司马道子心思缜密,压根不像是个孩童。知晓硬抗没好处,从善如流起身赔礼。
“弟当地鲁莽,实是心忧阿姨,请阿姊莫怪。”
“阿弟哪里话。”
或许是姜汁的刺激,司马道福演技飙升,收都收不住。一场“姐弟尽释前嫌”的好戏演得淋漓尽致。
司马昱知道三个儿女都在玩心思,但他不打算深究,也不能深究。
皇权之下,亲情向来薄弱。
自从有了郗超挑拨,父子、兄弟之间不同以往。哪怕是表面作戏,好歹能维持晋室和睦的假象。
再者说,司马道福嫁入桓氏,如果能聪明起来,设法帮扶晋室,生出再多心思司马昱也不会在意。
一场大戏演完,几人面前的茶汤都已变凉。
宫婢送上新茶糕点,南康公主慢悠悠开口:“叔父,鄱阳三人的食邑都在射阳,是否有些不妥?”
司马昱顿住。
的确,这事是他做得不地道。可圣旨已下,断无更改的道理。更何况,王、胡、徐三家正开始活动,贸然更改地点更不妥当。
“南康,圣旨已下。”褚太后出言道。
早在诏书宣读,她就盼着这场好戏。此刻出言绝非好意,而是想要火上浇油,更激起南康公主的怒气。
“我知圣旨不能更改。”南康公主语气不变,双手合在腹前,袖摆轻振,绣在绢上的蝴蝶似展翅一般。
“那是为何?”
“瓜儿是我所出,身上流着司马氏的血,为晋室出力也是应当,受点委屈不算什么。”
司马昱神情尴尬,褚太后表情愕然。
这是南康的作风?
肯定有哪里不对!
“不过,”南康公主话锋一转,“射阳之前是什么样子,想必陛下十分清楚。别说税收,一千五百户能否凑齐都是未知。”
司马昱颔首。
南康公主所言俱为实情,朝廷统计过人口,数据历历在目,压根无从抵赖。
“现如今,射阳人口渐丰,百姓富足,一千五百户上缴的钱粮不是小数目。”
南康公主顿了顿,声音微沉,“北地战乱,秦氏和氐人打了起来,边界州郡难保安稳。幽州和秦氏相邻,距氐人也不远,倘若遇上乱兵入境,恐是一场灾祸。”
“不提幽州,豫州、宁州、益州都派人入京,催朝廷能增发军饷,并且言之凿凿,仅凭一地钱粮无法彻底挡住乱兵。”
“这个关头,边界各州钱粮都在告急,我闻陛下下旨,免去益州和宁州整年粮税。”
话说到这里,南康公主终于加快语速,亮出刀锋,“幽州本就饥苦,我记得,州兵的军饷和兵甲都是我子自筹,朝廷未出一分一文。”
“如今战祸临近,朝廷免宁、益两州税粮,更补发军饷,豫州亦可调拨府军钱粮,唯独幽州例外,不仅没有,反而要划出一千五百户食邑!”
“陛下,此举当真妥当?”
“若是乱兵南下,我子缺钱少粮,抵挡不住,罪过谁来承担?”
司马昱被问得哑口无言。
褚太后既感到快慰又觉得无奈。
司马道福和司马曜姐弟低着头,尽量减少存在感。再蠢也该明白,南康公主向天子发难,句句占理,压根无法反驳。
三人握紧双拳,都在暗中希望,南康公主能逼得天子收回成命。
食邑的好处又落不到自己身上,反而会助长旁人气焰,增加对手筹码。出声帮忙?想都不要想,竹篮打水一场空才好!
此时此刻,三人立场一致,全然不顾父子亲情,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已然现出坑爹的预兆。
见火候差不多了,南康公主放缓口气,道:“我知皇命不能更改,然边境安稳实是重中之重,不得不言,还请陛下恕罪。”
“南康一心为了晋室,朕岂会怪你。”司马昱知道必须给出一个答复,要不然,南康公主的话传出去,他多少会担上“压榨臣子”“不顾百姓死活”的罪名。
“射阳之事的确是朕考虑不周,明日朝会之上,朕会下旨免幽州一年粮税。”
南康公主并不满意。
又是一番较量,司马昱免幽州三年粮税,许桓容自留商税,并自朝廷补发州兵军饷,南康公主方才谢恩。
目前而言,截留税收是各州不成文的规则。但为面子考量,总要交上部分。
请下这份圣旨,桓容相当金牌在手,完全不用理会世人目光,可以在幽州大展拳脚,将征税所得纳入囊中,不怕他人眼红发热。
三年的时间,足够他发展势力,武装起一支强军。
有人想摘果子?
来啊!
敢伸爪子他就敢剁!
至于射阳的食邑,同样很好解决。采用贾秉的计策,把人弄进来盖帽子,绝对一盖一个准!
说你没有“里通胡贼”,更没有“图谋不轨”?
桓刺使冷冷一笑,我的地盘我做主,我说你有你就有,没有也有!不服咬我啊?
于是乎,南康公主入台城一趟,幽州截留钱粮过了明路,更得一笔外财,补发半年军饷。
车驾回到青溪里,带着书信的鹁鸽振翅北飞,好消息很快送到盱眙。
同时,司马道福开始大肆收集美人,命人教导礼仪歌舞。桓济身在姑孰,不知她所行,桓熙和桓歆冷眼看着,都觉得此举蹊跷,却又想不出原因。
直至上巳节,司马道福将司马曜请入桓府,安排一场宴会,献上几轮歌舞,更以数美相赠,谜底方才揭晓。
经阿叶提醒,司马道福不只给司马曜送美,连亲爹也没落下。
甭管宫中嫔妃怎么想,是不是在背地里咬牙切齿;也不论建康是否又传出流言,多少人在议论余姚郡公主给宫中送美人,司马道福得到的赏赐做不得假,漏了许久的封号也随之授下。
“新安长公主,食邑五百户,实封新安郡。”
尝到好处,司马道福轻易不肯收手。
阿叶又为她出计,并有道人献上一瓶丹药。
司马道福犹豫片刻,对权势的渴望终于压过亲情,握着药盒的手不断攥紧,沉声道:“寻几个健仆试一试。”
“诺!”
得知桓府情况,李夫人微微一笑。随意捻起几粒谷子,挥袖撒到院中。
一群雀鸟从枝头飞落,争相啄食。
听到熟悉的环佩声,李夫人侧过头,正遇南康公主自廊下行来。
到了近前,南康公主停住脚步,抚过李夫人身上的绢袄,道:“廊下风冷,阿妹在这多久了?”
李夫人轻轻摇头,攥住南康公主的袖摆,轻轻靠在公主身前,笑道:“阿姊,春日景好,可与妾共赏?”
说话间,清风穿过廊下,长袖飘动,裙摆流云。
几片花瓣随风舞过,轻轻落在乌黑的发间,更显得娇颜绝世,美人倾-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