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容

第一百七十四章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桓容最新章节!
十二月的盱眙,天气正寒,隔三差五会落下一场薄雪。
走出房门,一阵冷风迎面袭来,从领口灌入斗篷,似有冰水当头泼下,冷得桓容直打哆嗦,本能的紧了紧斗篷。
不想再吹冷风,脚步瞬间加快。
嗒嗒的木屐声回响在廊下,伴着呼啸的冷风,竟有一种奇异的和谐。
行进东院,立刻有婢仆迎上前,请桓容往东厢。
整个府邸经过改建,长居院落皆铺有地龙。冬日依旧温暖如春,压根无需燃烧火盆。
停在厢室前,桓容除掉木屐,迈步走进房内。
一个之隔,仿佛两个世界。
暖意笼在身周,热气从脚底窜向脊背,舒服得他直想叹气。
内室中,立屏风被移到墙边,一鼎香炉摆在架上,炉盖掀开,婢仆正投入新香。
南康公主坐在屏风前,身前放着两摞竹简,竹简旁则是一封摊开的书信。
李夫人挽袖磨墨,白皙的手指和乌黑的墨条对比鲜明。指甲未燃蔻丹,淡淡的浅粉,经墨色衬托,意外有几分浓烈。
桓容捏捏手指,不知该不该同情渣爹。
见南康公主抬头,当即收敛心神,上前半步,正身揖礼:“阿母。”
“恩。”
南康公主似有烦心事,脸上并无笑容,反而深深皱着眉心。
联系到婢仆之前所言,桓容心思微动,视线扫过堆起的竹简,落在摊开的书信的之上,隐约有了答案。
“新安从建康送来书信,你且看看。”南康公主没有解释,直接将书信递给桓容。
“诺。”
桓容双手接过书信,从头开始细看。
数息之后,桓容脸色变了。
金印?司马昱亲授?
这是从何说起?
想起司马奕的密诏,对比信中金印,桓使君不禁磨牙。莫非司马家的皇帝都好玩这手?
“阿母,此事需从长计议。”真假不论,说不好就是个烫手山芋。
“没太多时间。”南康公主摇摇头,叹息道,“信送出隔日,新安即动身离开建康,此刻怕已抵达姑孰。”
已经去了姑孰?
桓容再看书信,神情变得凝重。
“阿母,如果金印之事被大君得知,恐不好收场。”
“这倒无需担心。”
南康公主捏了捏额角,沉声道:“司马昱做过多年丞相,没少和士族权臣打交道,不会不知道新安的性子。如今病入膏肓,两个儿子不孝不忠,决心为女儿寻条生路,理当留有后手,不会让新安往死路上撞。”
事实上,书信本不该这时送出。
司马昱不知桓温重病,在他看来,即使建□□出变故,最终皇位易主,称帝建制的也该是桓温,而不会是桓容。
至于司马曜和司马道子,早让他寒透心,是生是死全看上天。他甚至暗中在想,既然投靠褚蒜子,那就亲自体会一下,这女人是不是真正护得了他们!
桓济已经废了,司马道福不可能有亲子。与南康公主和桓容相比,对桓温构不成任何威胁。
无论禅让还是起兵,他日登上皇位,为彰显仁慈,桓温都会留着她,用来堵住世间幽幽众口。
假若桓大司马未能如愿,凭借手中金印,司马道福亦能寻到庇护。即使不能如以往自在,总不会轻易失去性命。
可惜司马道福没有听亲爹的话,提前将消息透出,增出太多变数。
难保桓大司马不会听到风声,继而下令严查。如此一来,司马昱的苦心恐将白费。
“倒也未必。”南康公主垂下眼帘,嘴角掀起,“你父未必会留意此事。”
“阿母?”
“官家派人往姑孰送信,请你父入朝辅政。可惜你父出行不便,固辞不去。”
“没下明诏?”
“没有,仅是一封私信,未用天子印,三省一台都不晓得。”南康公主又捏两下眉心,李夫人放下墨条,以绢帕拭净双手,移坐到公主身后,替她轻轻揉着额角。
这样的情形,桓容见了不是一次两次。
起初还有几分不自在,如今已能淡定以对,安然处之。
“官家重病,迟迟不立皇太子。如今一边送出金印,一边秘召你父入京,难保是什么心思。”
南康公主靠在榻边,唇边的笑意更冷。
“且看吧,不用多久,台城和建康都会乱起来。”
思量可能出现的情形,桓容不禁心头发沉。
如果没有金印之事,他大可以置身事外,全当看一场大戏。等到几方势力力气耗尽,再背靠幽州伺机行事。
可惜时不待人,留给他的时间太少。
本想囤积粮甲兵器,大量征召州兵,进一步壮大实力。自此手握钱粮人丁,纵然不能马上入主建康,也能割据一方,立于不败之地。
哪料想,计划没有变化快。
司马昱病得突然,眼见命不久矣。司马曜和司马道子压根没心思做孝子,直接撇开亲爹,争相与褚太后联手。
渣爹重病在床,没法踏出姑孰半步,未必活得过司马昱,后者想禅位都不太可能。
建康人心难料,王献之已有整月未送出消息,彼此的盟约愈发显得脆弱。
桓容不得不绷紧神经,告诉自己不能急躁,务必要镇定。
他要面对的不是小河浅溪,而是一场滔天洪水。稍有不慎就会被卷入漩涡,被藏在水下的大鱼撕碎,终至尸骨无存。
贸然闯进激流是愚者所为,很可能会葬身水底。
然而,想要达成目的,又不能完全置身事外,成为真正的“看客”。
“阿母,日前阿父上表,言指东海王有逆反之心,请废其庶人,因官家病重,至今朝中没有绝断。儿欲上表为其说情。”
话题转得有些快,饶是南康公主也不免愣了一下。
李夫人停下动作,斟酌片刻,笑言道:“殿下,郎君此举大善。”
大善?
南康公主沉吟良久,神情未见轻松,反而更显凝重,“瓜儿,你可想好了?”
表书一旦递上,父子不和即会摆到世人眼前。
桓温重病不假,手中力量仍存。他一日不死,南康公主就不能完全放心,更不想桓容一时莽撞,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她不担心桓大司马,只担心儿子的名声。万一被有心人利用,“不孝”“父子反目”的大帽子压下来,为天下指摘,桓容如何自处?
“阿母,儿已深思熟虑。”桓容正色道。
渣爹为何要将司马奕赶尽杀绝,他之前有几分糊涂,现下却相当明了。
如果桓大司马没病,司马奕还能顶着诸侯王的虚名,平安度过下半辈子。
奈何渣爹病重,心知命不久矣,为免留下祸患,决定将司马奕一撸到底。只要圣旨一下,司马奕必定活不了几天。
不是桓大司马病中糊涂,而是司马奕的身份太过特殊,让他不得不提前做出防备。
万一建康有人突发奇想,撇开昆仑奴生出的两个皇子,扶持废帝重登皇位,以之前的种种,桓氏必遭大难。
司马奕没有相当的能力手段,建康士族和郗愔却半点不缺。
皇位上只需要一个傀儡。
对比司马曜和司马道子,废帝有发疯之兆,明显更好掌控。
若是追责被废之事,完全可以推到桓大司马头上。
人死没法开口。
桓温嚣张跋扈之名天下共知,这顶帽子扣下去,没人会产生异议。更能借机削弱桓氏实力,为自己捞得好处。
桓容深吸一口气,想到建康的王谢士族,想到京口的郗愔,想到冠礼上见到的族人,想到未能听到的那首笛曲,嘴里莫名尝到一丝苦涩,苦得他喉咙发紧,胸口发堵。
世事如棋。
贾秉荀宥都曾言,他当做执棋之人。
然而,真正坐到棋盘前,桓容突然意识到,执棋不比做棋子轻松,付出的和失去的半点不少,甚至更多。
换成三年前,他绝不会想到自己能这样揣测人心。现如今,他只怕心思不够深,轻易被别人带进沟里。
“阿母,儿手中有禅位诏书,是东海王所写,并有宦者可以为证。”
南康公主点点头,这事她知道。
“建康局势不明,人心难断,谁敌谁友一时难辨。真有用到诏书之日,东海王出面为证,总好过一名内侍。”
“你不怕他反口?”
“儿既有此意,自有应对之法。”桓容正色道,“儿上表求情,不为洗刷他的‘罪责’,只以情说事,请降其爵。”
在这件事上,甭管目的为何,总能找到利益一致的帮手。如果事情顺利,还能将人移出姑孰。
待到时机成熟,自可设法一手掌控。
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没天子可以挟,却手握禅位诏书,再有废帝为证,世人纵有非议,乱臣贼子的罪名终可丢开。
司马奕貌似疯狂,却没有彻底失去理智。种种迹象表明,他固然脑袋有坑,遇上性命攸关的大事,勉强还能拎得清。
和把他踹下皇位之人相比,桓容明显更能“信任”。而且,桓使君不介意给他承诺,保他后半生衣食无忧。只要识相些,肯老实合作,必能活到寿终正寝。
“阿母,金印需尽快取来。”桓容认真道,“儿不便于动手,阿母可有办法?”
南康公主挑眉,看向李夫人。
后者轻轻颔首,笑道:“郎君放心,此事不难。不过,郎君需得挑选人手送往姑孰,摆出诚意,护新安郡公主安全。”
如此一来,阿叶才能成功说服司马道福,让她站到桓容一边。
和诏书一样,他日取出金印,有司马道福为证,自能向世人表明,此乃司马昱本人之意,不是桓容诳语。
大致方向确定,细节可交给荀宥贾秉等人合计。
“这事不好办,务必要提心。姑孰那边有消息送来,我会立刻让人知会于你。”
“阿母费心。”
“算不上。”南康公主饮下一口茶汤,道,“世事变化无常,你需有所准备。哪日姑孰传来丧报,莫要措手不及。”
“再则,多和族中联络,尤其是你几个叔父。是不是能接过你父手下私兵,五成靠你自己,五成仍要他人相助。”
“阿母放心,儿日前又得一批耕牛,已挑选百余头,分别送往江州和荆州。”
还有几件事,桓容不好当面说。
桓冲有意市糖,桓豁对幽州的粮食很感兴趣,叔侄三人书信往来频繁,往返三地的商队络绎不绝,顺便还带上了益州。
在利益的推动下,即便渣爹驾鹤西归,桓氏的势力仍会牢牢盘踞在长江中游。只要族中不发生内讧,让外人-插-不-进手,桓氏非但不会衰落,更有可能再进一步。
当然,前提是不突生意外,例如桓冲脑袋进水,突然神志不清;亦或是桓豁走路没注意,猛然间撞上柱子;要么就是天降巨石,桓容又被砸穿-越。
母子俩说话时,屋外又飘起雪子。
婢仆站在廊下,看着两头幼虎在院中玩耍,虎女和熊女未着长裙,而是穿着类似男子的短袍,提着幼虎的后颈,啧啧两声,直接用布包裹起来,回房擦爪顺毛。
三头小马留在院中,半点不在意飘落的雪子,厚实的鬃毛被风吹起,嘶鸣两声,兴奋地跑了起来,互相追逐,精力愈发显得充沛。
袁峰自书院归来,先往东院问安。
“峰已征得先生同意,明岁可习六艺。”袁峰小脸通红,明显兴奋未消,“峰不愿落于人后,骑术之外当习射艺。”
话落,大眼睛扑扇扑扇的望着桓容。
桓容忍了几忍,终于没忍住,揉了揉小孩的脑袋。
自入学院以来,小孩的性格明显变得开朗,很少再见到寿春时的彷徨阴郁。如今还学会撒娇,换做几个月前压根想不到。
“不用再眨了,我会送去书信,请公输为你造一把短弓。”
“谢阿兄!”袁峰双眼发亮。
“先别急着谢。”桓容话锋一转,正色道,“既决心学习,就要做到最好,不可遇难即退。”
“诺。”
袁峰正身端坐,小脸绷紧,表情肃然。
“峰读史书,仰慕前朝英雄,欲以陆伯言为榜样,时刻鞭策己身。他日学有所成,必会竭尽全力助阿兄成就功业。”
桓容:“……”
刚说小孩终于“正常”了点,没高兴两分钟,又被当头砸下一棒。
这是一个六岁孩子该有的想法?
无奈的叹息一声,桓容刚想开口,对上小孩满怀期待的表情,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到底拍拍袁峰的肩膀,道一句:“好,阿兄等着那一日。”
“峰一定努力!”
桓容默默点头。
小孩说他仰慕陆伯言,陆伯言……陆逊?!
一念闪过,桓使君突然意识到,袁峰读书的速度比想象中更快,真心是学霸中的学霸。
昌黎郡
秦玓巡城归来,眉毛上结了一层冰霜。
大雪连日,面市盐车。
朔风凛冽,刮起来活似刀子,能掀开房顶。
积雪没过小腿,走路尚且困难,更别说排兵布阵。纵然是慕容鲜卑,照样抵挡不住寒风侵-袭,几次尝试之后,交战双方不得不鸣金收兵,等到大雪停后继续厮杀。
如若不然,没死在敌人手里,也会被大雪活-埋,活活冻死。
“郎君,四郎君已至营中。”
“阿弟来了?”秦玓翻身下马,随着他的动作,雪花和冰晶簌簌落下。
用力搓搓双手,跺两下脚,秦玓丢开马鞭,大步走向军帐。
刚走出几步,秦璟已迎了过来,一身玄色长袍,同色的斗篷被风卷起,飒飒作响。
秦璟不是独自前来,还带着大批的粮草和兵器。兵器用来和慕容垂交易,粮草则是桓刺使借道的谢礼。
兄弟俩当面,秦璟拱手,秦玓一把扶起他,握拳捶在他的肩上。
“怎么亲自来了?彭城那里交给谁照看?你也能放心!”
“有阿岚在。”秦璟笑道,“阿兄驻军昌黎,启程过于匆忙,粮草未能备足。大君从西河送来书信,言明此处情况,正好幽州粟米送到,我便亲自送了过来。”
兄弟俩一边说,一边走进军帐。
待身边无人,秦璟正色道:“还有一事需告知兄长。”
“何事?”
“晋室天子病危,桓元子似也有恙。建康恐生祸乱,皇位交替是为必然,由司马改做他姓也非不可能。”
“什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