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祖师爷

第545章 心经显威(第三更)

黄国的底蕴显然再没有任何能力阻止殷明。
他强忍着断腿处传来的痛楚,缓缓消失在一片废墟之中。
而晁皇自始至终都未曾说过一句话,只是很恭敬的对着甘乐躬身致礼。
杨子铭问到,“晁皇也悟透了佛经?”
之前杨子铭见晁皇神色淡然的处于悟道状态,所以他猜测晁皇是不是也在参悟佛经。
殷明不曾肯定,可是而今见得晁皇对甘乐的态度。
殷明肯定了。
他的确参悟了佛经,而且大有所获。
主要是晁皇的气息,在睁开双眼后的瞬间,明显比之前高出了一截,虽然未曾突破。
但只是这一大截,也足以震骇世人。
要知道,而今的晁皇已经是武圣。
武圣修为要想提升一大截,十年,数十年都可能无法做到。
但刚才晁皇仅仅是参悟了一段佛经,便有如此收获。
可见佛经对晁皇的影响,也可见晁皇对佛经的参悟程度。
甘乐抬眼望向皇城之中恭敬拜跪的百姓,目光之中尽是淡然。
良久之后,甘乐这才缓缓道,“我令一切胎生,湿生,化生...皆入涅槃而灭度之,众生有所得灭度者,实无得灭度者。”
我要让这个世界一切的事物,真正认识而消灭无明,度达圆觉的大光明境界。
然而众生得到这种大光明境界就真的得到了吗?其实并无所得。
因为那大光明境界就是“空。”
此时此刻,甘乐对那一句“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到,实无所得”的理解更加深刻。
他总算明白了道家的清静之地其实就是佛家的圆觉之地。
这两者,只是名字上存有差异,实则并无任何差异。
从道入佛,以佛入道。
这二者间也无区别,甘乐之前一直秉持心中大道,却一直未曾明了该如何真正得道。
现在经过《心经》的洗礼,他只觉一切都好似明朗起来,那些原本自己未曾领悟的东西,都在瞬间充满了他的脑海。
甘乐的话音落下,只见他的身上忽的亮起一阵璀璨金光,由内而外,无垢无暇,超尘拔俗。
此刻的他竟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气息流露而出。
下一刻,甘乐体内的气息猛然上涨,一度达到小圣巅峰!
杨子铭只觉惊诧,仅仅一段《心经》,竟让甘乐的修为提升了如此之多!
简直骇人听闻!
“他立地成佛了?”
杨子铭曾听殷明说起过立地成佛这个词。
可是在他的意识里,立地成佛,也该只是思想境界的提升。
为何会连同修为境界也一起提升了?
这时,殷明摇头道,“他尚未成佛。”
“没有成佛?!”
杨子铭听到殷明的回答,更是惊诧。
没有成佛便已然如此,那甘乐一旦成佛那还了得?!
只听殷明道,“此时的他尚未达到圆觉之境。”
“刚才他所言,只是他心中誓愿。”
“而这种誓愿与心经完全相符,所以心经度化之际也促成他的修为得到提升。”
“这是道的体现。”
佛之道,在殷明的意识里,一直都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存在。
因为佛讲六道轮回,讲究因果始终。
说白了,也就是一种对生命最宏大的最美好的期待。
可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极其渺小的,无论他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
终究只是六道之中的渺小尘埃,无法超脱。
而佛之所求,正是超脱。
超脱六道,进入轮回。
但世间真的有轮回吗?
道家或许尚有清静可言,可是佛家的轮回却实在令人百思不解。
最为关键的是,轮回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生命的不尊重。
因为轮回之后的生命,不再是轮回之前的生命。
这二者间有着天壤之别。
可殷明却始终未曾拒绝佛道。
因为他知道,世间万道,每一道既有传承,那就必定有其传承下来的因果。
佛不正是讲究因果吗?
既能相互关联,那就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殷明才会指引甘乐由儒道进入佛道,通过那一句“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到,实无所得”指引甘乐进入真道。
只是进入真道之后的甘乐,能不能成佛,什么时候成佛。
那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在这一点上,殷明无法再做任何指引。
每个佛陀的道都是不一样的,他无法用自己记忆里的佛经再去指点甘乐。
因为那样的话,即便甘乐成佛,他心中佛道也是别的道,并非他自己的道。
杨子铭闻声点头,“世人各异,佛陀也是如此。”
“不过,甘兄若是能真正的进入圆觉之境,想来离成佛也就不远了吧。”
圆觉之境乃甘乐心中佛道的。
同样也是终点。
从他发下宏大誓愿的言词中就不难看出,他心中的圆觉之境,其实只是“空”。
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他达到圆觉之境,其实也是并未达到。
空和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联。
于是,杨子铭忽的想起了殷明在天元城内专门布下的阴阳池。
“难道佛家中的空与有就是阴阳?”
杨子铭诧异问到。
他记得殷明曾说过,阴极必阳,阳极必阴。
阴阳之间是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的。
而佛家中的空与有也是如此。
真空非空,乃是有。
真有非有,乃是空。
甘乐刚才言道,众生有所得灭度者,实无得灭度者。
难道不就是如此?
殷明笑着点头,“正是如此。”
“空到一定境界,其实正是有。”
“而有到一定境界,也就是空。”
甘乐的悟性实在了得,殷明不得不佩服。
他不曾想到自己仅仅只是用一句话,便彻底点化了甘乐心中的佛道。
或许是因为甘乐本身就具有佛性吧。
不然他也无法做到如此透彻与精妙。
这时,甘乐忽的盘坐,于一堆废墟之上为城中百姓讲解《心经》。
此时他已然对《心经》感悟良多,而《心经》本身的一字一句便浅显易懂。
经过他的一番讲解,乾黄城的百姓必定深受其道!
殷明的目光看向晁皇,此刻他恭敬立于甘乐身后,心无杂念般仔细聆听着甘乐传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