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户追女状元

8.800元

    
    从水田到村子要经过一条小河流。
    这条河流的水清澈见底,还很甘甜。听说从古就有,从来没有断流过。一是源于俩侧的高山,二是小溪流靠近村子这一侧有一口井水,叫神仙水。
    传说很久很久之前,村子里没有口井的时候,大伙都是在别的村子挑水喝,也有人到小溪上游挑水喝。只是常年喝小溪的水,村人得了一种怪病。
    这种病像传染一样,没喝的也得了。大伙寻找医生无果开始信奉山神,日夜在山神庙祈祷。
    某一天有一个叫花子到了村子。
    村子里当时接待的人对山神无比虔诚,所以对来到村子的任何人都无比热心。于是热情地招待了一顿叫花子。没想到叫花子吃饱喝足了竟然摇身一变满头白发的老头,然后对那人说,只要在小溪边上靠村子这头寻找四眼泉水,然后以山神庙背后的石头铺设,打一口井,喝了里面的水,全村的病就能不药而愈。话落后一道白光闪过,老头消失不见了。
    村里很快找到村边的泉眼,然后集资修了这口井,全村人喝了这水,全都不药而愈,大伙也就叫神仙水。
    张苗苗和张苗草到了河边就看到一个老婆婆正试探地走在一个个凸起的石块上面。只是走到半路,突然脚下打滑,差点就倒在河沟里,张苗苗从水里跑了过去,一把扶住了老婆婆。
    秦奶奶站稳身子后就看向身旁的姑娘,顿时一愣。
    心想着,这姑娘长得真俊啊,皮肤跟嫩豆腐似的。周身还带着一股书卷气息,根本不像山村的小姑娘。
    也不知道山子看上的女状元如今是什么模样和性子。
    秦奶奶有心问女状元的事情,但想着自己家跟人家还八字没有一撇呢,这么冒然问个陌生不妥当。要是传出什么不好的流言,那自己可就作孽了。
    张苗苗见老婆婆发呆地看着自己,担心她扭伤了脚,连忙问,“您哪不舒服吗?是不是扭伤了?”
    秦奶奶回过神来,连连摇头,“多谢你了小姑娘。”
    张苗苗摇摇头,“您不用客气,就搭把手的事情。”看着老婆婆年纪也大,于是道,“您从哪里来的,是到对面的村子吧,我扶您过去?”
    “从镇上来的。那真是多谢了。”秦奶奶最不喜欢的就是水了,若不是为了自己小孙子,她也不想到建设村来的。听到张苗苗的话后,感激地点了点头。
    张苗苗叮嘱张苗草小心点就直接走在水里,扶着秦奶奶迈过一个个凸起的石块。
    秦奶奶有了支撑,迈开的步子稳了很多。
    村口的这条河水其实不深也不宽,只到小腿肚,宽度也四米多点,七八个突出的石块就衔接了过去。
    秦奶奶过了河,对张苗苗连连道谢。
    “老奶奶,你客气了。没费多大的事儿。”说着就朝村子走。
    秦奶奶也跟在张苗苗身边,见是同路,于是问道,“你是哪家的姑娘?”
    张苗苗看了眼秦奶奶,慈眉善目,衣服装着也比较讲究,鞋子上还是手工绣花的。张苗苗没有直接回复,反而问道,“我就是这村子的,您是走亲戚吗?我没见过您呢,到哪家?”
    秦奶奶回应,“嗯。我到你们村上花婆婆家。花婆婆,你认识吧。”
    张苗苗这时笑了,“那巧了,我家就在花婆婆家隔壁呢。”
    秦奶奶顿时吃惊,上下打量一番张苗苗,心想难怪长得好,还满身书卷气息,一点也不像个村姑。顿时眉开眼笑地道,“你是女状元?”
    张苗苗,“……”
    秦奶奶更加热情了,“真是个好姑娘。”
    人俊不说,还会读书,心善。小孙子这眼光不错。秦奶奶这次不再说孙子配不配的问题了。这么好的女孩子,千难万难也要娶回家才好啊。
    “您认识我?”张苗苗心下疑惑。
    “苗苗,你可能忘记!”秦奶奶拉着张苗苗的手,“当初因为山子妈是你语文老师,你到我们家好几次呢。”秦奶奶还记得当初张苗苗可瘦了,没想到这女大十八变,如今长得这么俊。
    张苗苗的记忆却是不错的,顿时惊喜,“秦奶奶?”
    夏老师的婆婆,以前见过很多次的。只是自己高一的时候,夏老师带着秦奶奶还有秦山随军了呀。
    “呵呵,还记得我老婆子啊。”秦奶奶很是高兴。
    “当然记得,奶奶你还给我做过饭吃呢,包过饺子。秦山跟我抢的可凶了,还欺负我。”张苗苗心里也有些高兴。
    秦奶奶笑呵呵,“你还记得秦山,你们见过了?”
    张苗苗摇了摇头,听说成了个混混,张苗苗有些想象不出秦山当混混的模样。也怕秦奶奶伤心没有追问,转移话题道,“对了,夏老师还跟着师公在部队吧。”
    听张苗苗问起媳妇和儿子,秦奶奶笑容收敛了下,缓缓道,“他们啊,好好的呢。”
    “还真想念夏老师的。”张苗苗感叹道,她五年没有见过夏老师。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回镇上探亲。
    对于夏老师,张苗苗心里是真的感激的。
    自己这前半生,影响最大的除了苟?N父亲苟元华就是夏老师了。
    苟?N父亲苟元华虽然是个渣男,抛弃了兰花姑姑,但张苗苗却因为他树立了读书的观念。
    也是张苗苗运气好,不早不晚刚刚地遇见了那场沉寂十年的高考。亲眼见证了那些下乡知青为了高考恢复的高兴和狂热,以及那些考上大学后学子的狂喜。
    那种热血的场面感染了张苗苗,给她幼小的心田撒下了一枚种子。
    而让张苗苗深刻的是花婆婆家姑爷苟元华考上大学的情形。
    花婆婆一家都高兴疯了,放了大半天的鞭炮。
    苟元华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能离开农村,能带着隔壁花婆婆的女儿张兰花和外孙苟?N离开农村去城里。以后不用在地里劳作就能得到国家的供应粮食。
    张苗苗看到月色下,苟元华抱着张兰花承诺。
    等他大学毕业找一份工作就把张兰花接到城里。
    以后张兰花每日在家洗洗衣服做做饭养养花。苟元华则骑着自行车,穿着一身工作装,干干净净地上班,又干干净净地回家。再也不用闻着乡里粪便的恶臭,也不用走泥泞的小路。
    到那时,张兰花可以穿着漂亮的皮鞋在城里走而不用担心脏了。他们一家三口还可以在周末一起外出游玩踏青。
    张苗苗躲在围墙的另一边,一字一句地记下了苟元华描绘的场景。
    虽然后来的日子里,苟元华为张兰花说出的承诺变成一则笑话,可苟元华说的那些话却清晰地印在了张苗苗的脑海里,浇灌着之前的那颗种子。
    种子发了芽,长出了“大学”两个字,然后在张苗苗心田深处生了根并长出了参天大树。后来无论中选宣扬得多么好,张苗苗都坚定追随大学二字,直到如今目标完成。
    至于夏老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