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谋天下

第十三章 惊人的试题

    王宁差不多在这里待到中午时分的时候,随着主考官的“会试开始,各位考生请待在自己的考舍,切勿乱走。否则直接轻出。”
    随后参加会考的上千学子便没有了嘈杂声,便迅速回到各自的考舍当中。随后各个监考在每个考舍门前再次确认每位考生的身份无误之后。
    考舍大门的琐碎的上锁声,大门紧闭。整个小舍中顿时暗了下来。仅有的一丝光亮就是那桌上枯黄的油灯中传出来的。
    接下来就要在这件小舍中度过八天了,而这八天也是自己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八天。整个校舍能通向外界的地方就是门口有一个小格子。
    这个小格子只是永外给你发放食物及其笔墨和考卷的。而且只能由外向里开。
    “孟县考生孟昌辉,接考卷。”
    “武尚县考生刘飞,接考卷。”
    随着一声声考官的声音在舍外响起,王宁知道开始了。顿时兴奋起来。自己十多年的努力。寒窗哭读。在这一刻几日开始。
    “冲林县考生王宁,接考卷”随着门口小格子打开,从门口递进来考卷及笔墨纸砚。外加中午的吃食。
    王宁急忙过去接住。随着小格子的再次关闭。王宁把所有东西摆在了桌子上上。
    会试前两日自然是学识。而学识的自然是名家大作了。
    王宁方言瞧去,此番会试考的是当朝阁老吴源清。在朝堂上劝勉君王勤勉治国的《劝君七谏》。
    昔日当朝皇帝初立,沉迷于声色。且当时朝政不稳。人心动荡。吴阁老在某一日大朝会上,大声怒斥君王。也就是如今大陈的皇帝。
    而这番言论显然是很好的发挥了作用,在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皇帝陛下隐忍不发,两年之后,清理霍乱宫廷的宦官,在朝堂上罢黜权臣。
    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位皇帝陛下,励精图治。没有像先祖那样主战争,而是致力于改善民生。
    而那位当时不过四品御史大夫
    的吴源清阁老,在此后数年平步青云。短短三年时间完成了从四品御史大夫到内阁一品大员的变迁。
    所以此番会考题目是这位吴阁老的《劝君谏》。王宁并不意外,毕竟根据前几次的会考情况来看,所出之试题大多都是朝廷大员的佳作。
    《劝君七谏》通篇意思如下:
    一劝君王勿忘先祖呕心沥血打下的基业。应励精图治自强不息不负祖宗基业
    二劝君王勿忘先皇胡山、大江之耻。
    三劝君王勿沉迷于声色犬马、奇巧淫技。
    四劝君王大陈四周强敌林立、大陈不进则退。君王应时刻有警惕之心。
    五劝君王亲贤臣,疏小人。
    六劝君王勿忘大陈万千子明、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七劝君王勿铺张浪费、学前朝那昏聩之君、最终做了亡国之君。
    这《劝君七谏》大体意思就是这些,此番意思乃是当时吴阁老的学而,现在远东府府君武洪在吴阁老六十寿辰的时候,亲自把这片佳作册印成书。当做献给老师寿辰的贺礼。而吴阁老在收货爱徒的此等贺礼之后。
    大声笑着说道“洪儿知我心。”
    而之后这《劝君七谏》也被世人所知。只是王宁想不通,这《劝君七谏》已经出世十多年了。其中的意思早已经无数名家大儒文人士子给嚼烂了。此番出此试题怕是有番不妥。
    可是接下来只见上面写着在试卷后面竟然写着标准竟然是让来批判这《劝君七谏》,王宁此时相信不只是自己,此时在这永州学府里参加会考的数千的学子都会惊了一地。
    要知道这位吴阁老这十几年来跟咱的皇帝陛下正是君臣和睦的典范,君臣两十几年殚精竭虑,才使得大陈国力日渐强盛,而且前两个月这位吴阁老刚刚被授了爵位,正是无限风光时。且吴家子弟在吴阁老的教导下,在京都素有贤明。
    而此时这湖广府竟然在会试之中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出如此试题,究竟是何用意。王宁想不通,不知是
    王宁想不通。
    就连大陈十三府的府君都想不通,本来他们都已经请各个府的大儒名家各自都出了试题。可是内阁突然下令,今年会试题目由内阁统一拟定。而且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许可,可是谁曾想竟然出了如此题目。且内阁给每个府地都去了密令。
    此番会考乃皇帝陛下亲自拟定,凡考生试卷出现谄谀献媚者一律者,一律不取。至于献媚无论是皇帝陛下还是吴阁老都一视同仁。
    这就让这些个府君搞不懂了。他们不知道此番这位皇帝陛下又有什么用意。他们能坐的只能是尽力之心。他们可是知道的。别看这位皇帝陛下慈眉善目的。心可黑着呢。
    天知道他手底下的清吏司这么了多年来查抄了多少官员,而又有多少官员死在了清吏司的牢房之中,虽然他们都是贪官。可是看看这位陛下的手段就知道他的厉害之处了。
    王宁原本信心满满的学识这一上来就来了这么大的一个礼物。这可是让王宁犯了难。
    想不通便不想,反正还有两天的时间,王宁也不着急。看着桌旁的吃食。王宁的肚子响了。于是打开饭盒。里面很简单两个窝头,一碗小粥。一叠咸菜。仅仅是充饥之用。
    王宁到时无所谓,反正对于他来说吃什么都一样。只是苦的是那些富家公子了。从小到大那个不是锦衣玉食。那吃过这苦。
    一个个的都面露苦色,可是不想吃也还得吃啊。不然饿啊。
    而此时湖广府府君崔岩正在永州学府里和刘子言吃着茶。
    突然湖广府长史李达进来报到。
    “府君,果然如您想的一样,那些学子一看试卷都惊了,都不知如何下笔了。”
    “不惊才怪。本府昨晚看到不也是一样。”
    “大人说的是,那些考生都已开始用饭了,您和刘先生也劳累了一天,要不属下去安排膳食”
    “哦,你去吧。”
    随着那长史退去。只见这崔府君低声问道“刘先生,圣上此举何意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