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建设

第62节

太傅没有正面回答郑钰铭,反而朝郑钰铭深深一揖:“郑理事人品高洁,为完成蔚山君委托竭智尽力,如果吴国未来国主得郑理事拥立,证明郑理事毫无私心,只是为了吴国社稷,相信吴国国内再不会起风浪,周围诸侯国只可信服,秦天子必定无所责疑。郑理事会成为吴国爱戴的公子。”
太傅的捉迷藏话说到这里,郑钰铭算是彻底明白了。太傅是来劝他不要做吴王。
漪姬所作所为实在引人公愤,太傅在明知道郑钰铭假借公子明身份起事,没有偏向漪姬去揭穿。蔚山大胜后,太傅见郑钰铭并没有直接上位,便忍着想等楚朝辉将唐王赶出吴国再说。不过当王都一些贵族密谋去拉拢他时,太傅坐不住了,最大对手消灭后,很多王庭贵族和封主开始对郑钰铭的身份开始责疑,并以此为借口为各自谋取私利。
太傅一不想国家再有动乱,二不想因郑钰铭的假公子身份引来周围诸侯国的窥觑,毕竟这世上总有趁你病,要你命的趁火打劫者。
太傅最后那段的话的意思里包含着一种交易,只要郑钰铭不做吴王的话,吴国未来国主由郑钰铭选定,太傅不但不会揭穿郑钰铭假的公子明身份,还会支持郑钰铭用这种身份辅佐未来吴王。
“这么说来,钰铭不继王位对吴国才是最好?”郑钰铭声音微冷。
“不错!”太傅态度坚持。
“太傅你说谁可为储君?”郑钰铭眯着眼问话,一向柔和的眼中难得有杀意,如果太傅向他推荐人选,郑钰铭今天不会让太傅活着走出宫殿。
“老夫相信郑理事的识才眼光。”太傅神色诚恳。
“如果钰铭立一个傻子呢?”郑钰铭轻笑。
“有郑理事辅佐,国君纯厚点无妨。”太傅沉默片刻才毅然回答。
郑钰铭盯着太傅良久不语,对于立储这事,老头真没有带着私心来谈判。
“这事钰铭得斟酌一下。三天后才能回答太傅。”
“老夫回去后会闭门谢客。”太傅立刻对郑钰铭保证,在郑钰铭没有答复之前,太傅不会跟任何人接触。
太傅在吴国的名望太高,现在王都正处在多事之秋,太傅如果无缘无故暴毙,更会成为怀有异心贵族谋反的借口。郑钰铭衡量了得失,在没有做出决定之前,让太傅平安回府,只是命令黄钟派人在太傅府邸四周秘密监视。
太傅回到府中,遵守承诺,大门紧闭,既不见客,也不外出,在家一心等待郑钰铭做出决定。而郑钰铭也没有能思考三天时间,因为在第二天一大早,吴国北部传来两个消息,两个消息是一好一坏。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消息,促使郑钰铭提前做了决定。
第107章
卫国和唐国都是跟吴国接壤的诸侯国。唐国的位置在吴国北部东侧,而卫国则在吴国北部西侧。卫国是个内陆国家,有三个邻国。小部分国土跟唐国接壤,大部分国土夹在吴国和赵国之间。
卫国的国土面积没有唐国大,在大秦诸侯国中算中小等级的封主国,国力跟诸侯强国赵、吴无法相比。不过卫国的运气跟夹在楚、赵之间的陈国相似,因为左右两个诸侯大国都不想边境跟强手直接接壤增加危险,两个强国谁都不准对方对卫国用兵,卫国这个弱小的诸侯国就这样免去被强国吞并的命运。
北侯的封地紧邻卫国,是块水草丰美的平原,是吴国主要的牧马区。虽然吴王每年规定的纳贡数字不小,北侯靠着平原上的优质马和缺马的诸侯国交易,手上很有些钱币,所以北侯在封地上私养了五千士兵。曾游、卫青带领两千骑兵和三千步兵去攻打差不多兵力的北侯,人数上不具优势,还处在客军作战的劣势。
卫青看了看队末慢慢运送粮草的商队,感觉这种速度走到北侯封地太慢了,这样会给北侯充足时间准备迎战。“曾师长,卫青想领着骑兵轻装奔袭,给北侯一个措手不及!”
“你小子是想着出奇制胜吧?”曾游有点羡慕卫青,年纪比他小了七八岁,在军中的官职却已经快和他平起平坐。
蔚山占了王城后,军队人数急剧膨胀,蔚山军队编制已经从营扩编到师,有军功的曾游从营长连跳两级升为旅长,卫青更是跳了三级,从连长升到的副旅长。
“大人教了我们那么多谋略,就是要我们灵活运用到实际作战中。你看这风开始转向了,我估计几天后天气会冷下来,如果那时下雪的话,带着辎重和粮草在泥泞中行军速度更慢。雪天疲惫行军去跟北侯士兵作战对我们更加不利。”卫青点头承认。“所以我们只能以快、以奇制胜。”
“你考虑得不错,那就挑选骑兵快速动身,我也让部队加紧赶路。”曾游抬头看看云层很厚的天空,点头同意卫青的计划。
卫青挑选了六百精壮骑兵,每个骑兵配备两匹战马,轮换着骑马日夜不停,只用了一天一夜就赶到了北侯封地,快到北侯封邑瞿城时,这支远袭军还逮到北侯安插在王都的密探,经过审讯,密探交代他是给北侯传送王都发兵消息的。
卫青得知北侯还没有接到王都出兵讨伐的讯息后,更加对自己的远袭计划有了成功把握。
北侯得知蔚山大军快速破了王都,漪姬和公子雍在王宫自焚的消息后,心中开始慌神。他本来想趁着两方斗得难分难解,捡个便宜先自立,接着发书给各诸侯国国君揭发郑钰铭的假公子身份,让自己站在道义高处声讨郑钰铭,这样自己的自立不但理由充分,还能吸引反对郑钰铭的各方势力投效。这些如意算盘被蔚山军队的闪电破城给打破了。
北侯心慌之下,立刻给秦天子和各诸侯国主送去了书信,信中宣称郑钰铭是个冒牌公子,请求秦天子和各诸侯国主出来主持公道,吴国王位不能被一个身份不明的伪君子占据。
大秦立国后实行分封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这些人就是封国国君,也就是现在的各诸侯国国君。这些国君跟大秦天子一个姓的有将近一半,他们倒真可谓是三百年前是一家。
就因为大秦天下有一半的君主是同一祖先,如果一个外姓想窃据吴国王位,北侯深信,只要咬死郑钰铭的假公子身份,他就会得到诸侯们的实际支持,大秦就是靠血脉统治江山。
北侯的书信发出后,赵国第一个有了行动,赵太子轩不但立刻派使者回复北侯,他还召集兵马向卫国进军,通过卫国去北侯封地帮助三百年前的同宗。
卫青带着六百骑兵赶到北侯封邑瞿城外隐蔽。因为北侯还没有接到蔚山大军出王都讨伐他的消息,瞿城白天没有关闭城门。卫青派了十几个人混进城内潜伏,等天黑后杀死南城门的守卫,夺了城门放下吊桥让骑兵进城。安全进了城后,卫青没有派人占住城门,而是领着全部的骑兵直杀向北侯府邸。卫青的计划就是趁着没有惊动北侯前,先将北侯擒杀,瞿城没了封主,敌军士气自然消散,卫青只要带着骑兵在北侯府邸坚持两天,等曾游带着大部队到达,没有人组织抵抗的瞿城自然就落入手掌之中。
当蔚山骑兵杀进北侯府邸时,北侯正跟封地贵族在招待赵国使者,推杯换盏间,府中响起了喊杀声。北侯在混乱中被杀,一半的贵族和赵国使者被生擒。
卫青依仗北侯府高高厚实的院墙,挡住了瞿城士兵的攻击,一直坚守到曾游带着大部队攻城,卫青才将北侯的头颅挑在竹竿上示众。瞿城士兵看到封主已死,‘哄’地一下散开,幸存的贵族带着少部分士兵开了城门弃城投奔赵国。
郑钰铭接到的好消息就是北侯已经伏诛,瞿城已经掌控。坏消息就是赵国太子轩已经发兵,正从卫国借道逼进吴国边境。跟着消息一起送到王都的还有赵国出使瞿城的信使。
郑钰铭仔细盘问了赵国信使,闭门沉思了半天,派人命令卫青和曾游驻守瞿城保卫边境,交待魏仁加强王城警戒,指派郭泗带了两千人马回了达城,并给楚朝辉飞鸽去了密信,做好这一切,郑钰铭深夜拜访了太傅,和太傅一直密谈到天亮。
第二天,太傅开始走出府门活动。郑钰铭召集大臣议事,太傅不再托病不出,议事时也不再一言不发,而是认真帮助郑钰铭处理政务。王都的大臣和贵族都认为太傅已经决定要拥立郑钰铭为吴王,一些怀有异心的贵族和封主们地下活动立刻减缓。
十一月上旬,吴国下了第一场雪,康城的气温降到了零度之下,郑钰铭所在的宫殿升起了火炉。
郑钰铭手中拿着一封战报在阅读,懒懒躺在他脚边的木头忽然爬起,跑到大殿门口等待着什么。
大殿外响起低低的说话声,过了一会,宫殿门被打开,一个雪人从殿外进来,带进了白色的雪花和寒气。
“朝辉?你怎么回来了?”郑钰铭站起身,眼前的人虽然露在斗篷外的眉毛和睫毛都被雪染白,可是郑钰铭还是一眼就认出。
楚朝辉解下斗篷,拍掉拍头发和眉毛上沾的雪花,他的头发没有像郑钰铭那样留长发,还是剃成了短发式样。“接到飞鸽密信,我能不回来吗?”
楚朝辉的脸上没有笑意,这是两人私下相处从来没有过的表情,郑钰铭心知肚明楚朝辉这样是为了啥。
“先换衣服吧?”郑钰铭发现楚朝辉斗篷下的衣服已经半湿,连忙帮楚朝辉拿来衣服替换。郑钰铭心里计算了一下时间,算出楚朝辉是一接到密信就日夜疾驰回王城。
“说吧,为什么改变主意不做吴王?”郑钰铭的殷勤没有让楚朝辉脸上表情松动,他换好衣服坐到火炉旁,开始责问郑钰铭。
“你看下这些。”郑钰铭递了几张纸给楚朝辉。
“嗤!真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这些诸侯国主为什么早不断吴国的家务事?漪姬作乱时都跑哪去了?”楚朝辉看完冷笑。他手上是北侯给秦天子和各诸侯国的书信底稿,赵国军队的最新动作。楚朝辉现在深深痛恨大秦的分封制,他让大秦大部分的诸侯国有血缘联系,有了血缘牵连,干涉别国内政成为光明正大的理由。
“我觉得,没有我们,公子雍的王位也坐不长,吴国不认公子雍王位的贵族很多,他们会起兵反对,周围诸侯国主心怀叵测者也会趁机发兵。吴国的结局多半是被有目的的诸侯国瓜分。”
郑钰铭挨着楚朝辉坐下,如今吴国的局势是靠楚朝辉的军事才能拼来的,他在密信上说要放弃王位,楚朝辉当然不会乐意。
“你不想给诸侯国起兵干预的借口,是怕我不能击败他们?”楚朝辉两手按住郑钰铭的肩膀,脸上神色松动。
“我相信你能打败任何敌人。”郑钰铭摇了摇头。
“那你为什么还要选择不继承王位?”楚朝辉皱眉。
“最初在山谷训练五十名奴隶士兵时候,你说过什么?”郑钰铭没有直接回答楚朝辉。
“最初训练五十名奴隶士兵是为了培养种子,以后的军队框架将由他们搭建。”
“朝辉,你的计划实现了,那批奴隶兵现在都成了军官,像周成、马仁,现在都可以独挡一面。”
“那当然,为了培养他们,我可是沥尽了心血。”楚朝辉骄傲,他不但训练这些奴隶兵的作战能力,还教他们读书识字,教他们谋略,这五十名奴隶兵,他全是当未来大将培养的。
“有了这五十名奴隶兵做框架,我们有了将近四千的精兵,这四千精兵可抵大秦任何国家的两万士兵。”郑钰铭继续唠叨。
楚朝辉却突然有所了悟:“钰铭,你想说什么?”
“蔚山道口一战,这些精兵死二十三人,轻重伤五十二人,其中三十八人治愈归队,其他十四人重伤残疾退役。王都之战,死两百四十六人,伤三百七十一人,归队五十六人,其他还在治疗。瞿城之战,减员七十几名。不算征讨大军中的精兵减员数,目前为止,我们精心培训出来的士兵,已经有六百多人离开了队伍。”郑钰铭声音低沉,这些伤亡仅是南埠和山谷三千精兵的伤亡。
“钰铭,什么事都要付出代价。”楚朝辉心情低落,三千精兵如今还剩下两千三百,这些精兵素质虽然不如第一批培训的奴隶兵,但都是武智全面培养的,经过几场战争,这些精兵作战更加老练勇敢,每一个以后都能是军队骨架。
“我当然知道,没有牺牲就不能有我们的理想之国,可是,我怕把这些火种都折腾光。朝辉,我不但怕把他们折腾光,我还怕拖垮我们好不容建立起来的南埠和山谷经济。南埠、达城需要和平环境发展,吴国需要时间复苏。”郑钰铭并不是瞎担心,周边诸侯国如果利用他的身份做借口侵略,吴国会陷入无休止的战争。他和楚朝辉还没有真正强大。
楚朝辉听明白了。“所以你想退而求其次,立个傀儡做吴王?”
“对,我要给吴国立个傀儡王,我不但想在我有生之年这样,我还要这种形式作为制度延续下去。”
“君主立宪?”楚朝辉眼睛一亮,脸上有了笑意。
“不错,就是这种虚君共和。”
“这个可比你当大王难多了。”楚朝辉伸了下懒腰,他从前线骑马连续两天日夜不停的赶路,身体早已疲惫不堪,问清郑钰铭的计划后,楚朝辉困意上来,歪倒在软塌之上睡着了。
郑钰铭帮楚朝辉盖上棉被,凝神注视了一会,方才对着烛火幽幽说道:“我如果做了君王,我以后就是民主共和的最大阻碍。”
作者有话要说:小郑的理想是建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这种理想不是说他这样想了,马上就能去实现。这要根据当时社会大环境和以后的经济发展去引导,引导必须循序渐进,小郑的一生都会为此努力。
第108章
十一月底,卫国边境一座山坡处,赵太子轩正骑在马上向东南方眺望。远处五十多里外就是瞿城,是他本来想去的目的地。现在因为北侯被杀失了粮草供给和扎营处,加上天气骤冷,大雪阻碍,赵军不得不在卫国边境的一座小城市停住。
“太子,北侯实在太无能,一个瞿城竟然被几百个人占了。”赵武宰哈着气将马拍到赵轩身边,瞿城贵族逃到赵军大营报告城陷消息,两万赵军日夜赶路想夺回城池,却被一场大雪阻隔在边境之处。瞿城已经驻扎了五千吴军,加上投诚的一两千瞿城士兵,依靠高高的城墙,大风大雪天气,可轻松将赵军拒之城门之外。
“唉,这落雁知事看来运气不错,连老天都在帮着他。”赵轩眼睛贪婪的看着远处。
如果是他表哥太子昭继承吴国王位,瞿城和周围的几座城池会划入赵国版图。如果是北侯不死,赵军帮北侯夺位成功后,这些地方一样会是赵国的版图。可惜北侯太残废,竟然没能撑到赵军进入封地便一命呜呼。
“禀太子!卫王使者求见。”一位士兵骑马从驻地赶来汇报。
“太子,卫王应该是给我们大军送粮草来了。”赵武宰听完笑道。
赵轩哈哈大笑:“他敢不乖乖给大军送粮草?吴国正自顾不暇,吴再不是他博弈的依仗!”
赵武宰眼珠一转,上前献策:“太子,等雪化后攻下瞿城,回师不如将卫国吞并掉。”
“如果吴国国内稳定了,吴军跟唐军交战又取得胜利,我军拿瞿城拿得不能安心,至于卫国...”赵轩沉思一会摇了下头,卫国国君现在百般讨好,他一时找不出灭卫的理由。
赵轩现在就希望唐王争点气,不要像漪姬和北侯那样不堪一击。他最希望的是吴国和唐国像鲁、齐两国那样陷入拉锯战,如果那样,吴国军力国力被牵扯后,就没能力管到西北方向,赵国不但可以安安心心吞了北侯封地,以后还可以找借口将吴国的战略缓冲国卫国收入囊中。
赵轩和武宰从坡地回到军营接见了卫国使者,卫国派出的使者是卫王的小儿子适和一位老臣子。
“父王说贵国为大义出征辛苦,派适送了点粮草等财物,请太子君笑纳。”卫适才十八、九岁,举止显得微微稚嫩,他临出使前,卫王反复吩咐卫适在赵轩面前要小心谦卑,千万不能惹怒赵太子,弄得卫适见了赵轩反而心中紧张。
“多谢卫君心意,轩就笑纳了。”赵轩一脸和蔼。
卫国老臣子连忙呈上犒劳礼单。
赵轩打开礼单一看,上面列着足够赵军一个月消费的粮草,许多金银珠宝、锦帛,最后是六名侍女和两名使者。
“军营都是手脚粗莽的虎贲,我们大王担心太子君的起居没有合心下人使用,就精心挑选了几名侍女和侍者,太子君过目一下如何?”卫国老臣子讨好的说道。
赵轩微微一笑,明白这些侍女和侍者不是来料理他生活起居,而是吴王特意准备给他作暖床之用。
“卫君费心了!”
卫国虽然面积不大,却向来盛产美人,六名侍女个个楚楚动人,两位侍者面目清秀,唇红齿白。赵轩一一过目后,心中有种蠢蠢欲动,不由暗暗赞叹卫国水土养人。对卫王送的礼物很满意,赵轩摆了酒宴招待卫国犒劳使者,并让卫国送来的美人在宴会上表演乐艺。
卫适见赵轩对他非常和气,说话文雅有礼,一点都不像自己父亲描述的阴险蛮横,神色不由放松,在酒宴上不再拘谨,有了享用美食美酒的心情。
赵轩斜躺在靠榻之上,一手撑头,一手拿着酒杯轻抿。六位侍女正在歌舞,姣好的面容,柔软的腰肢,吸引了宴席中所有人的目光。赵轩朝卫适座位一瞥,嘴角不由往上一挑。卫适整个人放松下来后,喝了许多酒,宴会上正在歌舞的侍女吸引了他的目光,妙曼的舞姿让卫适入迷,他脸色潮红,嘴巴不知不觉张得老大。
就在歌舞酒酣之际,赵国设在吴国都城的细作送来了吴国最新消息。
“郑钰铭不肯继承王位?”赵轩一脸吃惊。
“是的,吴国王庭大臣跪请落雁公子继位,都被他拒绝。”细作对郑钰铭的称呼沿用康城百姓的习惯。
“呵呵,不过是装模作样。”赵轩讽刺道,谁不想爬到权力巅峰,假以推脱不过是为了坐稳王位。郑钰铭的公子身份,赵轩是半信半疑,不过为了赵国利益,他是不能承认。
“落雁公子说他十一年前远避海外,心念父王和兄长才回吴探望,受兄长遗命才领军平乱,现在吴国大局已定,他的任务已经完成。落雁知事不但自己不愿继承王位,还推举西侯和自己的庶叔为王位候选人。”
“推举两个人选?谁有胜算?”赵轩摸着下巴寻思郑钰铭的动机。西侯也是庶出,他是吴王的叔叔,公子明的庶叔是吴王仅存的庶弟,如果公子明不想做吴王,这两人倒是血缘最近,最有资格。
“是西侯,公子明的庶叔人品有污,被王庭大臣们否决了,这位庶叔在奸妃作乱时,做了帮凶,害了另外一位庶弟弟的性命。”还关在王城大牢中的姜大夫供出了这位王位候选人私底的龌龊事。
“那下任吴王就是西侯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