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建设

第63节

“卑职从王都出来时,吴国王庭大臣的意见就是这样。”因为下雪行路艰难,赵国细作从康城骑了五天马才赶到赵轩这里。细作的消息是五天前的。
“为什么落雁公子自己不登王位呢?难道他真是个假公子?怕自己登上王位位置不稳?”赵轩想到这里眼睛一亮:“吴国和唐国的交战状况如何?吴军是不是处于不利位置?”
“吴军没有处于不利,吴边境传回王都的消息是唐军已经被吴大军包围,缺粮缺衣缺取暖柴火,唐军每天冻死冻伤饿死无数。康城的百姓都猜测唐军已经投降。”消息从边境传回康城也要两天时间,康城百姓坚信,唐军不会再熬过两个饥寒交迫的日夜。
赵轩听完一呆,喃喃说道:“难道落雁公子确确实实是公子明?因为谦让才不肯继承王位?”
北侯被灭,唐军受困,吴国已经没有威胁,大军掌握在楚朝辉和魏仁之手,郑钰铭即使是个假公子也可以稳坐王位,可是稳稳的王位让给别人,只能说他真是谦让了。这郑钰铭如果不是傻子,只能用真君子形容他了。
赵轩想到这里,心中开始烦躁。郑钰铭如果登上王位,赵国还可以借北侯的书信,对郑钰铭的公子身份发出质疑,以为北侯报仇的理由向吴用兵占据瞿城。可是现在吴国王位是西侯继承的话,赵国就没有了出兵借口,西侯的继承人资格可是在北侯之上,赵国没有任何可以质疑他的地方。
赵轩重回酒宴显得心事重重,他实在是不甘心两万赵军费钱费力忙活半个月却无功而返。赵轩喝着酒沉思,却被歌舞的侍女一声惊叫打断。他抬头一看,原来是卫公子适喝醉了酒,站起身踉踉跄跄跑到案几前去抓跳舞侍女的衣角。公子适失态的举动引得宴席上赵国将领一片嬉笑。
赵轩注视着这一幕,嘴角挑起,眼里有了笑意,对吴是没有借口索取土地,不过趁着吴国元气大伤,将卫国收入囊中,却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至于吞并的理由,没有可以立刻制造一个。
在赵轩琢磨着吞并卫国时,西侯却因旧伤发作,躺在康城王宫的大床上奄奄一息。
楚朝辉回王都知道郑钰铭的想法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宫办了一件事,他带着黄钟去大牢审讯了姜大夫。第三天,姜大夫和其余党指认吴王庶弟的罪状口供出现在王庭大臣的面前。吴王三个庶弟唯一幸存下来的王位继承候选人,当即被王庭众大臣否决了继承权。骠骑大将军和许多贵族再次请求郑钰铭继位,郑钰铭依然态度坚决的推辞。
西侯父子和魏慎扶着公子光的灵柩,在郭泗的护送下进了王都。漪姬已灭,余党姜大夫和西司马都已落网,公子光的大仇已报,他的心愿了结后,灵柩将入王室陵墓安葬。
西侯到了王都才知道自己成了王位候选人,当郑钰铭请西侯继位时,西侯反过来请求郑钰铭继承王位。两人在王位宝座前反复谦让,到最后西侯体力不及郑钰铭,被郑钰铭硬按在王座之上接受了王庭大臣们的朝贺。
西侯被硬按着继承王位之后,一直心情不好,直到郑钰铭晚上跟他推心置腹商谈良久,西侯的眉头才慢慢舒缓,第二天在王庭上任命郑钰铭为总理事,总理王庭一切行政事务,楚朝辉为军事总理事,统领吴军。总理事官职为西侯创立,行政总理事为文官之首,军事总理事为武将之首。两总理事直接向吴王负责。
王都大局安定后,楚朝辉回了边境。周成和东司马、南司马率领的大军已经将唐军包围,唐军饥寒交迫之下,已经走投无路,面对绝境,唐王派使者跟吴军议和。楚朝辉返回军队是为了摘取胜利果实。
作者有话要说:蝴蝶认为民主是相对于独裁而言。
分封家国制,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称之为共和制,共和实质上是共治的意思,是与诸侯共治。在分封制下,实际上最高特权要被分散的特权所实质制约,也即特权被分割。因此最高特权,一方面得以削弱,另一方面特权之间形成实质的制约关系。我们从春秋争霸的史实可以看出,相互制衡的特权对社会权利的成长预留了必要的空间。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英国法治成长的史实得出同样的结论。另一个是,高度集中的特权有能力也必然对社会实行全面专政。也就是说,特权必然延伸进入每一个社会细胞,社会被特权极度蚕食乃至殆尽。研究中国历史或文化的学者,把中国国家制度由分封家国制向集权家国制的转变,看作是历史的进步。其实这只是专政制度本身的完善,特权的进一步强化,而绝对不是社会之福、人民之福。这些人们只看到了分封制下发生的战争,而看不到:由于特权被分割,为社会、为权利成长预留的空间。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文化的兴盛正是这个空间结出的果实。况且,集权制下又何尝真的避免了战争?
蝴蝶选择这个时空背景就是觉得这里适合培养民主意识。很多读者理解的民主是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民主,可如今世界上哪种民主最先进还在争论不休,蝴蝶到今天都不知道那种民主最适合人类,唯一会肯定的就是,不能一家天下,看看隔壁金大胖统治下的人民,不由你对此制度深恶痛绝。
世上没有成型不变的制度,它随着人类进步在一直不断完善,就是在现代化的今天,地球上形形色色的政治制度林立,当政者都认为自家政治制度最优越。
现在觉得最完善的制度也许以后几百年就会被淘汰。只要地球不灭,民主意识在人们脑海根深蒂固,一家天下就永远不会再成主流。
另外读者不要抨击小郑,他所谓的民主不是不合时宜强行推行,另外大家也不要用咱们国家的发展规律去反驳小郑,蝴蝶给小郑的别墅是逆天金手指,有了高产农作物,可以解决百姓温饱,可以腾出手劳动力发展工业。试想美国是从奴隶制直接到资本社会的。蝴蝶乱比喻下,郑楚好比异世的五月花大船,吴国人民好比五月花木船上的乘客,当然,大秦人不会是印第安人。有经济和文化基础之后,民主意识难道不能慢慢发芽吗?这两种基础,小郑会穷尽一生去努力!
其实谈到思想问题,从来只有争论,没有统一。蝴蝶这本是yy之作,既是yy,免不了漏洞处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看下去。在此谢谢订阅读者的支持,从第一本书开始,就是有你们存在,才有蝴蝶的第四篇小说。
第109章
唐王应漪姬要求,组织军队七月底聚集在吴国边境牵制,帮助漪姬夺位。唐国跟吴一样,是个沿海国家,国土的东部都面临大海。
唐国和吴国都有盐场,这时空的制盐工艺都是用海水煮卤,煎成盐。这种原始的煮盐费工时,耗燃料,产量少。唐国因为国内有一条横贯大秦中部的大河从境内入海(大河类似黄河,吴国境内的长河类似长江),导致唐国盐场附近的海水盐分降低,烧制海盐就多费燃料和人力。而吴国的东海之滨盐场,临海海水水质不错,盐份浓度很高,烧制海盐比唐国轻松,海盐也比唐国优质。
盐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在当时熬制又不容易,导致盐在市场上的价格很高,唐国和吴国的两个适宜熬盐地方,是这两个国家国君内库的主要的经济来源。
这时空的人们还不会钻井开采矿盐,也意识不到地底有天然卤水和岩盐矿床,盐的来源除了海盐就是湖盐。唐国熬制出的食盐除一半在国内消费外,一半高价出售给没有湖盐的内陆国。像赵、齐、陈、楚等许多内陆诸侯国都需要进口食盐。唐对外销售的食盐是唐王最大的经济来源。
南埠和山谷生产的精美锦帛、瓷器、玻璃制品出现后,生活奢侈的唐王当然要花费巨资购买享用,流水般的钱财流入到商人和制造地去后,唐王感觉经济开始拮据。
这二十多年来,因为气候变化,唐国境内经常发生灾荒,农田赋税越收越少。唐王屡次多征收田赋,总因为灾年百姓粮食欠收,收赋税的粮官和贵族哪怕将百姓家中收刮一空,收到的赋税也达不到唐王的要求,唐王的横征暴敛,反而导致许多百姓抛弃土地逃向深山或者周边国家,其中一大半逃民是逃向了蔚山。
唐王从土地上没法增加收入,就想增加贵族们的上贡,这想法提出后遭到贵族们的一致反对。唐王第二个增加收入的想法流产。
所有可以增加收入的地方,唐王都去增加了,增加的收入数目让唐王非常不满意。到了最后,唐王只能对着自己的盐场多折腾,想法让盐场盐工多熬制食盐增加产量。
由于制盐采取熬制法,需要大量燃料,唐国盐场附近的树木被大量砍伐晒干用来熬盐,导致盐场周围没有木柴可用,盐场熬制食盐的干柴需要从几十里路外用骡车运送过来。光运送木柴燃料,又浪费无数人力畜力。熬制食盐的燃料不能保证,产量当然不能提高,唐王想让盐场增产的希望落空。
唐王对国内想尽一切办法都无法增加收入时,他把目光转向周围国家。跟唐国接壤的国家除了卫国,其他国家都比唐国强大,而比唐国的弱小的卫国,因为大部分国土面积是赵、吴两国边境的缓冲地,因此成为两国博弈之地后,反获安全,唐国面对赵、吴两强国,当然也不敢抢夺卫国。唐王靠对弱小国家发动战争来发财的途径根本就不可能。
就在唐王一筹莫展之际,漪姬通过姜大夫跟唐王联络,希望得到唐王出兵帮助她行调虎离山之计。唐王摸清漪姬用意后,大喜过望,向漪姬提出用吴国东海之滨做酬谢的要求,跟姜大夫几经谈判,终于达成协议。
唐王满怀信心要得到东海之滨,他向出兵的唐国贵族许了优厚好处,迅速召集了一万多虎贲,又强征两万多辅兵,领着大军在边境安营扎寨,就等着漪姬夺位成功后,他可以得到漪姬酬谢的东海之滨。
在唐王看来,唐军的这次行动就是游山玩水,在吴国边境到此一游。唐王没有预料的是蔚山公子明讨伐大军异军突起,阻止他快速实现愿望。
蔚山大军在蔚山道口灭了漪姬两万虎贲和三万大军,挥师北上征伐时,唐王心中不淡定了,他怕漪姬会失败,那样的话,他不但得不到报酬,浪费的财力物力也无人补偿。
琢磨良久,唐王觉得他应该趁着吴国内战,抢先夺了东海之滨。唐王没有将吴国边境的吴军放在眼里,因为他知道这支军队的粮草控制在漪姬手中。
漪姬为了王都安危,已经三番两次请求唐军退兵,好让吴国边境的吴军班师救驾,既然漪姬要求东司马和南司马班师,唐王相信那女人肯定会使用一切办法威逼吴军,断粮草逼迫退兵是最佳办法。一个没有粮草的军队兵力再多再英勇都是纸老虎。
纸老虎的军队不堪一击,唐军跟这样没有战斗力的军队交战,可以轻松破了吴军防线取下东海之滨,达到事实占据东海之滨。
如果漪姬胜了,东海之滨本来就是她应诺的酬劳,吴国自然不会再发兵拿回去。如果蔚山公子明胜了,公子明的身世被世人质疑,唐国可以以此理由不承认吴国伪政权,到时联络周围诸侯国一致声讨,或许还可以将吴国切碎再分一点蛋糕。
唐王觉得自己的计划非常完美。当即命唐军轻装向吴国进军,他想用闪电速度将东海之滨收入囊中。
唐王完美的算计败在南埠设在自己国境小海湾港口的木船上。南埠的大木船从蔚山给吴国边境的大军运来粮食、衣物、军械,保证了东司马和南司马大军的战斗力。进入吴国边境的唐军遇到了有力抵抗,被拦在东海之滨前的山凹处。而蔚山大军快速破城,分兵边境又给了唐军致命一击。
唐军都没有心理准备就被东、南两司马和楚朝辉、周成率领的大军围困。唐军被包围后,吴军只是围困,并不主动出战,但对唐军组织突围总是会给予狠狠打击。
唐王试着突围三次,发现除了折损兵马,没有一丝能冲破吴军防线的希望,唐军不得不停下无用功行为,等待良机。
老天没有给唐王良机,不但没有给他安全离开的可能,反而大面积降温下起大雪。唐军侵入吴国时是轻装行军,带的粮草和衣物不充足,被吴军包围几天后,军中粮草就耗尽,开始宰杀马骡和挖草根充饥,寒流到来后,唐军不但面临缺食,还面临缺衣,缺取暖燃料。一个晚上,唐军营地上总要抬出饿死冻死的几百具尸体,死亡数目随着包围时间翻倍的在增加。
包围了半个月后,唐军营地已经看不到有人抬死尸出门,唐军士兵已经饿得没有力气掩埋袍泽,而缺少食物,又迫使他们煮吃袍泽尸体。到军营前站岗的士兵,走着走着会一头倒地不起,而依在大营门辕处值班的士兵,往往一夜过后就无声无息冻死。唐国军营仿佛是人间地狱。
唐王面对自己一点都没有战斗力的军队,只能向吴军提出议和要求。谈判地点设在两国军营的空地处,在空地处搭起一座帐篷用来议和。
唐王怕自己亲自出马议和会被吴军‘喀嚓’掉,只派了自己的心腹将领去跟吴军谈判。吴国方面的议和代表是从王都连夜赶来的楚朝辉。
“司马将军,贵国大王会用什么诚意向吴表示道歉?”楚朝辉好奇的打量唐国的司马将军,唐营天天饿死冻死士兵无数,眼前这位司马脸色却看起来没有一丝菜色,除了身上衣服有点脏乱,整个人看起来气色不错。
“我们大王说了,会赔给吴国八十万钱币做赔偿。”唐司马小心翼翼说道,楚朝辉的高大身躯对他有种威压。
“哈哈!贵国大王真逗,这点赔偿是真心来求降求和的吗?”不但楚朝辉笑了起来,在场的其他吴国将领也发出嗤笑。
唐司马咬了咬牙:“那就出百万金币做赔偿。”这是唐王规定的极限。
楚朝辉身体往后一靠,一只手指连连摇动:“不,不,别说出百万,就是出十个百万,都不能抵消贵国大王给吴国造成的损失,贵国大王想用这点钱财就抵消他的罪行,根本是妄想!”
“十个百万?”唐司马目瞪口呆,十个百万把整个唐国王宫收罗干净都达不到数目。
楚朝辉站起身,两手背到背后在大帐来回走动,一边走动,一边痛斥唐王罪行:“贵国大王跟奸妃密谋,将我大吴两位忠臣良将调离王都,害得我国太子被奸妃谋害,大王被奸妃软禁致死,朝中许多大臣死于非命,北侯趁机分裂,吴国因此陷入内战,吴国遭受的种种,都是贵国大王跟奸妃合谋所致,区区百金币能赔得起吗?何况贵国还对我国土直接发动了侵略,光是肖想我大吴东海之滨的罪行,百万金币就不能够用来表示歉意。”
唐司马被楚朝辉斥喝得直抹冷汗,其实吴军现在完全可以灭了唐军,生擒唐王。唐司马不知道楚朝辉为什么会按兵不动,好似有意给唐王一条谈判议和之路。
“楚大将军,我国国内财政实在困难,拿不出比一百万再多的钱币了。”唐司马说的是实话,就是这百万钱币,其中一半还得回国后从百姓和贵族身上刮取,要唐王自己全部从王宫内库拿出是不可能的,唐王负担一半,已把他心疼得在军营王帐中打滚。
“哼!其实贵国国主失德失仁失道,已不配为一国之主,我大吴完全可以代秦天子处置唐主。”楚朝辉冷哼一声。
唐司马的额头豆大的汗珠直冒,自己国主干的腌臜事,是可以成为被废理由。“我家大王已经知悔,他是诚心诚意派在下来道歉赔偿,不过太多钱币赔偿在我唐国承受能力之外,请楚大将军通融。”
唐司马的小心翼翼,让楚朝辉面上怒容渐消。“也罢,既然没有千百万钱币赔偿,就用土地和城池来抵消吧。”
“这,在下做不了主,楚大将军可以将要求告诉在下,在下回去禀报我家大王。”
楚朝辉微微一笑,朝周成看了一眼,周成马上捧出笔墨放到案几之上,楚朝辉拿起毛笔蘸了墨汁唰唰写了四条。
“我国的赔偿要求只有四条,这四条是我大吴底线,不容讨价还价。请司马带回呈给贵国大王,希望贵国在今天晚上给予答复,如果贵国不肯答应,我大吴军队明天就会跟贵军决一死战,到那时,我相信贵国大王不会再有谈判机会!”
“是!是!在下马上回去呈给我家大王,必在天黑前给贵国回复。”唐司马接过纸张连连点头。
楚朝辉提出第一条要求是将唐国六分之一的国土,南部五千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划归吴国,这里面包括煤矿,小海湾和北方大河入海口。
第二条是唐国赔偿吴国军费八十万金。
第三条是吴国商人在唐经商得受到保护,不能任意扣押货物或者多征商税。
四是两国边境,唐国这边不能设常驻军,吴国同时保证不会对唐国主动发起战争。
唐王看完楚朝辉提出的四个条件,发现没有要求他割让聚宝盆一样的盐场,不由大大松了口气。唐王最怕吴国反过来要求他割赔盐场。
楚朝辉第一个要求唐国割让的土地,有一大半是山丘,只有大河入海口周围是平原。割让面积虽然占了唐国国土六分之一,却不是唐国的主要赋税区。第二条的货币赔偿数目在唐王心理承受范围之中。第三条唐王根本没认为是个问题。至于第四条,经过这次战争,加上以后的赔款,唐王本身已经没有财力在边境设置常驻军,楚朝辉不特意提出,唐王也会如此去做。
唐司马回营一个时辰就返回了两国谈判大帐,向楚朝辉递交了割让土地的地图,承诺赔偿的合约。楚朝辉用军事总理事的大印在合约盖过章后,两国协议正式生效。
第二天一大早,唐王仅带着大臣和亲随,率领五千多虎贲从吴国留出的空缺口通过,他把另外幸存下来的一万多辅兵给抛弃了。
唐国军队中的虎贲出身都是贵族,辅兵不是虎贲带来的家仆,就是被强征入伍的平民。被吴军围困后,唐军在缺粮少衣少燃料的情况下,军中吃穿燃料取暖都是先供给虎贲,辅兵只有少量军粮供应。寒流降临后,辅兵冻死冻伤的最多,军粮稀缺后,唐王下令断了辅兵的口粮供应,当楚朝辉带着吴军进到唐军营地,营地中的帐篷已经被唐王拆除带走,所剩无几,遗留的营帐和空地上,到处都是奄奄一息的等死辅兵,辅兵们骨瘦如柴,两眼无神,有些神智已昏的辅兵在生噬同伴的尸体。许多吴军看到这场面当场呕吐。
唐王可以抛弃自己的国民,楚朝辉却不能抛弃他们。这些唐国辅兵大部分是唐王在边境地区强征入伍,这些地区已经属于吴国,边境地区的辅兵已经算是吴国国民,他们将是吴国宝贵的劳动力。
楚朝辉抢救唐国辅兵的命令发出后,吴军进入比跟唐军作战还要紧张的状态,早一步喂给辅兵食物,早一步让辅兵得到烤火,就能早一步救治他们生命。
立刻,被唐王遗弃的营地重新扎起了营帐,营帐中用煤炭生起塘火,有口气的唐国辅兵被抬进营帐。营帐外架了上百只铁锅熬起粟米粥,粟粥熬好后,有力气就自己拿碗盛了喝,没力气的,吴国士兵就端了去喂,蔚山大军有许多士兵是唐国人,他们救治起自己家乡乡亲最积极。吴军的随军军医忙忙碌碌,救治那些有希望活下来的唐国辅兵。死亡的唐军尸体被搬运到营地外排放,寒冷的气温能保证尸体不发生腐烂,等唐军的辅兵身体恢复后,再来处置这些尸体。
“楚将军!那些唐军的尸体要不要叠成京观?”东司马和南司马看到营地外排放的尸体询问。
“不,不要叠成京观,战争光靠威慑是赢不了的。等唐国辅兵恢复后,让他们将认识的遗骸带回故土安葬。”楚朝辉摇了摇头。
大秦诸侯习惯将战败敌军的尸体堆在道路两旁,盖土夯实,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以此威慑敌国,炫耀本国武功。
“喏!”东司马和南司马恭敬低头领命。没有楚朝辉和郑钰铭两人,他们的家眷绝对被漪姬谋害,而他们自己,在断了粮草之后,会落到眼前唐军一样的下场。没有郑楚两人,站在这里讨论叠京观的就不是他们两人,而是唐王和他的臣子。
“我大吴的动乱到此结束,以后要全力重建家园了!”
楚朝辉凝目注视远方,心中升起一股豪情,这大片江山,以后就要由他和郑钰铭两人来泼墨了!
作者有话要说: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很多古书中都有京观的记载,如《史记》中的长平之战、项羽坑杀20万秦军战俘;《汉书》中王莽坑杀反抗者;《三国志》、《晋书》、《宋史》、《明史》等等众多。
第110章
西侯旧疾复发躺倒在床,姜圭为西侯检查完,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表示西侯的大限将至,要郑钰铭做好心理准备。
西侯的独子世子笙在西侯继承王位后,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吴国的太子。自西侯病倒在床,太子笙就日夜不离左右,谁来劝说都不予理会。太子笙脑子一根筋,脸上的表情自然不懂得掩饰,对自己父亲可能会死的恐惧和悲伤表露无疑,他没有明白他们父子的身份已变,依然仅将父亲当成一位慈父、生命的依靠。
太子笙在父亲病榻前的一举一动都被前来探视的吴国贵族们看在眼里。西侯对儿子的深深不舍,太子笙对父亲的极度依恋,两人自然而然,毫不掩饰的亲情交流让他们感动。
“大王!你安心养病,吴国还等着大王兴建。”骠骑大将军红着眼眶安慰西侯。
漪姬的尸骨再怎么被他的大斧粉碎,都无法换回大将军府三百多口人的性命,骠骑大将军八个儿女,二十几个孙子孙女,都永远的离开了他。重新修葺的大将军府,只剩孤零零的三个主人。眼前父子相互牵挂的样子,骠骑大将军就好似看到自己将来百年归天,两个幸存的孙子在榻前哀伤的场面。
骠骑大将军年轻时跟着吴王父子冲锋陷阵,虽然早有妻妾,却没多长时间跟妻妾相聚,等到年近三十出头,骠骑大将军才有时间跟妻妾团聚。他的嫡子和庶子就是从那开始陆续出生。当骠骑大将军的儿子们可以满地跑时,跟骠骑大将军年纪相仿的世家子弟孙辈都有了。骠骑大将军因为自己年长后才有孩子,对儿辈比别人要宠爱。王城大乱之夜的灭族之祸,让骠骑大将军心痛难忍,以致夜晚经常梦魇。
西侯对儿子的不舍,骠骑大将军深有感触,他比别人理解西侯对儿子的疼爱。
西侯枯瘦的手轻轻拍拍眼前这位情绪落寞的老将军,表示无声的安慰。王都安定后,郑钰铭派工匠将骠骑大将军府修葺一新,被姜大夫和其同党抢走的钱物追回奉还,从王宫中挑选了二十几个侍者侍女到将军府照顾骠骑大将军起居,在王都大乱之夜幸存下来的四五十个家仆陆续返回。有了八、九十人居住的大将军府恢复了人气,只是没有了以前的热闹。
西侯和骠骑大将军相对唏嘘时,郑钰铭举着捷报进来。
“大王!唐军投降签订了赔偿合约。”郑钰铭朝西侯和太子笙行完礼,跟骠骑大将军又互相见礼,骠骑大将军对郑钰铭还的是公子礼。
在王庭之上,骠骑大将军官爵等级跟郑钰铭的总理事平级,只是手上没有郑钰铭那样的实权。骠骑大将军本来可以行同僚拱手礼,但郑钰铭在他心中是货真价实的公子明,骠骑大将军一直坚持对郑钰铭行臣礼。有骠骑大将军带头,吴王庭所有大臣都跟从行臣礼。
“念给孤听听。”西侯脸上有了笑容。太子笙看到父亲脸上有笑容,立刻跟着傻傻发笑。
郑钰铭将合约内容逐一读出,并解释这四条合约背后包含的目的。
“原来那种黑色的燃料产地在唐国啊。”西侯点了点头,他所躺的宫殿突击修建了暖墙,保证宫殿内温度有十几度以上。暖墙所用的取暖燃料就是从唐国走私过来的煤炭。
“除了有煤,唐国割让的地方太贫瘠,这样太便宜那个昏君了,公子应该要求唐国割让盐场。”骠骑大将军对唐王非常痛恨,唐王是他家族发生惨祸的推手,如果不是深知吴国精力不够,骠骑大将军希望吴军能一举将唐国吞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